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冰热力学参数辨识及脊帆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4 16:33
【摘要】:海冰作为极地下垫面最重要的特征,对全球大气、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另外,冰脊作为海冰表面的主要形态特征,对大气、海冰、海水间的动量、热量交换及冰量、冰厚估算起关键作用,对海冰热动力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有也起推动作用。本论文以极地海冰热力过程、冰脊形态及动力学特征为研究背景,依据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得到的海冰温度实测数据,研究了一类分片光滑非线性分布参数系统的主要性质及参数辨识问题;又依据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和海洋研究所在南极威德尔海冬季科学考察期间测得的海冰表面起伏数据,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约束的统计优化问题以及聚类算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问题,并对冰-气拖曳系数和脊帆形拖曳力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初步改进。以最优化算法、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及概率统计为研究和分析工具,将实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合起来,分别对海冰热力学参数、脊帆形态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认真探讨和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结果概括如下: 1.针对北极海冰的热力学过程,构造了描述时变区域上海冰热力学过程的抛物型分布参数系统;利用偏微分方程的L2理论证明了该系统弱解的存在唯一性和解对辨识参数的连续依赖性;采用非重叠区域分解法将考虑的区域分为雪层、冰层和海水层三个时变子域,并在内边界上引入连续性条件,使每个子域充分光滑;基于不可微函数的优化理论及方法,分析并得到了系统及其弱解的一些基本性质;基于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现场测得的雪、冰、海水温度数据,提出了以雪、冰厚度为辨识参数,以数值计算值和实测冰温偏差为性能指标的参数辨识模型;证明了最优参数的存在性,并导出了最优性条件;计算结果不但较好地反映了冰温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并且与实测冰温吻合良好。 2.依据机载激光高度计测得的海冰上表面高度数据,确定出实测脊帆高度和间距分布的概率密度;以切断高度为优化变量,以脊帆高度和间距分布的概率密度数学模型与实测分布的概率密度之间的误差为目标函数,以对应于优化参数的脊帆高度和间距分布的概率密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具有非线性约束的统计优化模型,得到了最优切断高度,进而从海冰上表面起伏中确定出脊帆;针对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需要事先制定类别数k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将粒子群优化与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相结合搜寻最优聚类中心,在迭代过程中不断更新误差准则以确定出最佳类别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依据脊帆强度(平均脊帆高度和间距的比值),利用所改进的算法将所测剖面分为三类;并通过与卫星图像的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在聚类分析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讨论了脊帆强度对脊帆高度和间距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脊帆各形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3.利用拖曳分割理论将冰-气拖曳力分为两部分:由冰面局部粗糙单元产生的摩拖曳力和由脊帆引起的形拖曳力;依据实测数据,利用脊帆形态参数和空间分布对中性条件下对应10m高度处风速的冰-气拖曳系数Cdn(10)和脊帆形拖曳力及其对冰-气总拖曳力的贡献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初步改进;讨论了冰-气拖曳系数Cdn(10)和脊帆形拖曳力及其对冰-气总拖曳力的贡献随脊帆强度和冰面粗糙长度的变化趋势:脊帆形拖曳力及其对冰。气总拖曳力的贡献均随脊帆强度减小而减小,随着粗糙长度增大而减小,但变化率和变化幅度不同,冰-气拖曳系数Cdn(10)随脊帆强度增大呈递增趋势,对较小的脊帆强度,Cdn(10)随粗糙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脊帆强度较大时,Cdn(10)随粗糙长度减小而增大。造成不同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对应不同脊帆强度与粗糙长度,摩拖曳力和形拖曳力在冰-气总拖曳力中相对优势地位发生变化,即对应较小的脊帆强度,摩拖曳力占优势地位,而对应较大的脊帆强度,形拖曳力占优势地位。本项工作有助于推动海冰动力学模式、热力-动力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731.15;O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永平,梁红;全球冰川消融加剧使人类环境面临威胁[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季顺迎,王瑞学,毕祥军,岳前进;海冰拖曳系数的确定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03年S2期

3 唐述林;秦大河;任贾文;康建成;;极地海冰的研究及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J];冰川冻土;2006年01期

4 方兴;;瑞利判据的适用条件[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5期

5 李春发,冯恩民;一类热传导方程非线性源项识别问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康建成,唐述林,刘雷保;南极海冰与气候[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7期

7 李春发,冯恩民,刘金旺;一类弱耦合动力系统的参数识别问题[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2002年04期

8 冯恩民,王勇;三维地史数值模拟及其系统辨识[J];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2003年02期

9 程斌;一维海冰热力模式的守恒型差分格式和数值模拟[J];海洋通报;1996年04期

10 吴辉碇;海冰的动力-热力过程的数学处理[J];海洋与湖沼;199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季顺迎;渤海海冰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27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27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f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