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Shatsky海隆构造演化与成因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73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章;;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地震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2 韩崇德;洛坝铅锌矿床的构造演化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2年04期
3 代寒松;赵锡奎;宋刚练;;塔里木孔雀河斜坡构造及含油气特征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9期
4 代寒松;赵锡奎;邓广君;杨钻云;刘亚伟;;塔里木孔雀河斜坡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新疆地质;2006年03期
5 高华;;晋冀蒙交界地区孔兹岩系构造演化[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2期
6 李洪铎;;塔中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勘探区块预测[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年03期
7 夏斌;刘朝露;陈根文;;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J];天然气工业;2006年12期
8 刘春平;朱国华;;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古潜山油气成藏[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3期
9 夏东领;杨道庆;林社卿;陆建林;;南襄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6期
10 杨圣彬;耿新霞;郭庆银;侯贵廷;刘忠宝;;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中生代构造演化[J];地质论评;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才;翟庆国;朱志勇;;西藏羌塘晚古生代地质与构造演化[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李兴振;;论碰撞后的构造演化—以西南三江地区为例[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艾劲松;杨德义;;潞安矿区构造演化与陷落柱发育的关系探析[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侯增谦;;义敦岛弧带构造演化与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5 覃木广;张子敏;张玉贵;陈杰;;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6 冯晓杰;蔡东升;;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7 冯益民;;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构造演化及主要成矿期[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2)[C];1991年
8 张德宝;梁继涛;薄志宏;;武夷—云开构造带北段构造变形及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1)[C];1991年
9 张瑞林;;用华北与扬子陆块古地磁探讨秦巴地区的构造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2)[C];1991年
10 杨金玉;张训华;陈建文;李刚;;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分布特征与构造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婷邋陈瑜;肖文交:在这里工作让我很骄傲[N];科技日报;2007年
2 王孝祥;海相油气勘探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莉;两万粒锆石“见微知著”[N];科技日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杨健;雪峰山西侧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广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江其勤 黄泽光;秦岭——大别造山带油气勘探前景可期[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江其勤 黄泽光;秦岭—大别两侧盆地勘探前景广阔[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罗劲;江汉勘探获得两个新发现三个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叶冰斐;八千里路云和月[N];中煤地质报;2011年
9 记者 李晓明;中国金矿研究成大会热点[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10 刘莉 周清春;寻找中国能源的接替基地[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炳成;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金铎;济阳坳陷古潜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刘春平;松潘—阿坝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地质基本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佟彦明;胶莱盆地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5 张东东;歧口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和始新世末构造事件[D];西北大学;2012年
6 李双应;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沉积学、盆地分析和构造演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曲爱英;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红星地区古近纪沉积—构造演化与油气藏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郭坤一;西昆仑造山带东段地质组成与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04年
9 胡勇;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冲断带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10 王必金;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洁红;西北太平洋Shatsky海隆构造演化与成因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史鹏;连云港—苏州区域剖面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辛洪波;西藏康马地区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邓广君;龙门山前缘带构造样式与构造演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5 杨虎;西藏安多弧形构造地质特征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帅燕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北部斜坡区构造演化与天然气聚集[D];西北大学;2001年
7 刘高波;巴楚—麦盖提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田亚铭;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前第三系古潜山构造特征与油气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玲玲;方正断陷白垩—古近系构造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0 张志荣;鹤壁三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突出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8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3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