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西北太平洋Shatsky海隆构造演化与成因探讨

发布时间:2020-04-23 22:33
【摘要】:近年来,随着DSDP、ODP、IODP的发展,并基于岩石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地质学家对大洋洋底高原进行了系统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以2009年IODP324航次对西北太平洋Shatsky海隆的钻井数据为基础,分析其形成及演化过程。前人有三种观点,首先根据Shatsky海隆位于日本磁条带和夏威夷磁条带的相交处,认为Shatsky海隆的形成和洋中脊的演化过程密不可分;其次,鉴于各地块的形成规模及持续时间,地幔柱头模式被认为是一种主要成因模式;甚至,还有的地质学家认为是陨石撞击引起地幔减压熔融形成了大规模地块。各种不同的成因模式有其针对性但也有偶然性及弊端。 IODP324航次在Shatsky海隆实施的3口钻井火成岩脉体Sr同位素比值测试结果表明,脉体形成年龄为100Ma左右,比围岩的年龄晚30-40Ma,这与岩浆喷发后热流值降低速率相对正常洋壳冷却速率较慢有关,可能是由于深部异常额外热的加入,使得脉体沉淀结晶持续时间变长。这也表明洋中脊扩张可能受到地幔柱的影响,并受此影响而发生规律性跃迁。 对Shatsky海隆2口井位火成岩脉体进行显微镜观察发现,脉体的生长方式主要有3种形式,分别为:中间线向两侧脉壁的对称生长,一侧脉壁向另一脉壁的单向-侧向-增生生长及不规则填充生长。对于单向-侧向-增生生长情况出现了生长线随时间迁移现象。Ori地块的U1350井脉体有比较明显的分期次生长,也就是说经历了不同时期的结晶过程;Shirshonv地块的U1346井脉体充填物质成分单一,生长方向也不好确定;U1350井位脉体随深度增加,展布宽度及排列方向都有变化。但总体来说,各脉体形成时所处的裂隙类型或为张节理或为剪节理。结合FMS测井得到的节理倾向在Ori地块具放射性分布的结果,表明异常热的产生可能意味着Ori地块下为地幔柱尾所在。 基于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微脉体的展布格局分析,结合FMS测井资料及前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适合Shatsky海隆的成因模式:脊-柱相互作用+地幔柱尾模式。在最长时间的反极性期,形成海隆的P-F-I(太平洋-法拉隆-依泽奈奇)三节点被地幔柱头俘获东向跃迁800km及顺时针旋转30°,是形成南部Tamu地块的主要因素,中部的Ori地块是地幔柱尾俘获迁移到附近的三节点诱发岩浆喷发形成;Tamu北部地块、Shirshov地块、Papanin脊、Onjin海山则是三节点跃迁过程的产物。 Shatsky海隆形成时间经测年及磁条带分析为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处于全球构造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研究中生代以来洋底高原的形成为全球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很好的证据。相应地,在J3-K1期间,于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处因俯冲产生挤压环境,形成了一系列的坳陷盆地;K2期间,太平洋板块相对于欧亚大陆俯冲方向由晚侏罗世的NW向变为NNW向;根据夏威夷岛链和皇帝海岭大转弯处活动时间确定太平洋板块在47Ma时突然发生了近50°的旋转变为NWW向,并一直沿着此方向运动至今。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73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章;;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地震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2 韩崇德;洛坝铅锌矿床的构造演化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2年04期

3 代寒松;赵锡奎;宋刚练;;塔里木孔雀河斜坡构造及含油气特征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9期

4 代寒松;赵锡奎;邓广君;杨钻云;刘亚伟;;塔里木孔雀河斜坡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新疆地质;2006年03期

5 高华;;晋冀蒙交界地区孔兹岩系构造演化[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2期

6 李洪铎;;塔中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勘探区块预测[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年03期

7 夏斌;刘朝露;陈根文;;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J];天然气工业;2006年12期

8 刘春平;朱国华;;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古潜山油气成藏[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3期

9 夏东领;杨道庆;林社卿;陆建林;;南襄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6期

10 杨圣彬;耿新霞;郭庆银;侯贵廷;刘忠宝;;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中生代构造演化[J];地质论评;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才;翟庆国;朱志勇;;西藏羌塘晚古生代地质与构造演化[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李兴振;;论碰撞后的构造演化—以西南三江地区为例[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艾劲松;杨德义;;潞安矿区构造演化与陷落柱发育的关系探析[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侯增谦;;义敦岛弧带构造演化与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5 覃木广;张子敏;张玉贵;陈杰;;祁东煤矿构造演化对瓦斯分布的控制[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6 冯晓杰;蔡东升;;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7 冯益民;;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构造演化及主要成矿期[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2)[C];1991年

8 张德宝;梁继涛;薄志宏;;武夷—云开构造带北段构造变形及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1)[C];1991年

9 张瑞林;;用华北与扬子陆块古地磁探讨秦巴地区的构造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2)[C];1991年

10 杨金玉;张训华;陈建文;李刚;;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分布特征与构造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婷邋陈瑜;肖文交:在这里工作让我很骄傲[N];科技日报;2007年

2 王孝祥;海相油气勘探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莉;两万粒锆石“见微知著”[N];科技日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杨健;雪峰山西侧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广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江其勤 黄泽光;秦岭——大别造山带油气勘探前景可期[N];中国石化报;2006年

6 江其勤 黄泽光;秦岭—大别两侧盆地勘探前景广阔[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罗劲;江汉勘探获得两个新发现三个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叶冰斐;八千里路云和月[N];中煤地质报;2011年

9 记者 李晓明;中国金矿研究成大会热点[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10 刘莉 周清春;寻找中国能源的接替基地[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炳成;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金铎;济阳坳陷古潜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刘春平;松潘—阿坝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地质基本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佟彦明;胶莱盆地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5 张东东;歧口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和始新世末构造事件[D];西北大学;2012年

6 李双应;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沉积学、盆地分析和构造演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曲爱英;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红星地区古近纪沉积—构造演化与油气藏分布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郭坤一;西昆仑造山带东段地质组成与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04年

9 胡勇;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冲断带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10 王必金;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洁红;西北太平洋Shatsky海隆构造演化与成因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史鹏;连云港—苏州区域剖面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辛洪波;西藏康马地区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邓广君;龙门山前缘带构造样式与构造演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5 杨虎;西藏安多弧形构造地质特征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帅燕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北部斜坡区构造演化与天然气聚集[D];西北大学;2001年

7 刘高波;巴楚—麦盖提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田亚铭;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前第三系古潜山构造特征与油气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玲玲;方正断陷白垩—古近系构造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0 张志荣;鹤壁三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突出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8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38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9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