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的有害赤潮藻类信息提取方法

发布时间:2020-05-08 23:16
【摘要】:赤潮是危害性极大的海洋灾害,识别赤潮中的有害浮游植物是赤潮监测的重要工作之一。海洋光学监测方法由于其可现场测量、快速、自动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吸收光谱法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监测方法。 本文建立了基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的有害赤潮藻类信息提取和识别方法。首先测量了我国38种浮游藻(属于7个大类:甲藻、硅藻、针胞藻、定鞭藻、绿藻、蓝藻和隐藻)的吸收光谱,然后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提取了这些浮游藻吸收光谱的特征信息,建立了我国常见赤潮藻的特征吸收光谱库。在此基础上,归纳出7大类浮游藻的特征光谱指纹信息。根据这些特征指纹信息建立了赤潮藻类的识别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识别软件系统。初步的实验印证表明,当目标赤潮藻达到一定的浓度(目标藻为优势种,且比例超过60%)时,可对门类水平上的目标赤潮藻(包括甲藻、硅藻、定鞭藻、隐藻、绿藻、蓝藻)进行识别,并达到较高的识别率。
【图文】:

基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的有害赤潮藻类信息提取方法


甲藻、硅藻在不同β系数下的吸收光谱和归一化吸收光谱

基于浮游植物吸收光谱的有害赤潮藻类信息提取方法


浮游植物aph、碎屑粒子ad、黄色物质ag和纯海水aw的吸收光谱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173;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圣奇;董长哲;刘伟伟;母国光;;一种基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气体检测装置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年04期

2 李宁;翁春生;;非标定波长调制吸收光谱气体测量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3 刘名扬;孙维瑾;;(Pr~(3+),Yb~(3+))共掺氟化物玻璃上转换敏化发光[J];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4 符运良;潘孟美;;双掺杂LiNbO_3∶Ce∶Cu晶体的光学性能[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5 王晓丹;马春兰;臧涛成;赵广军;徐军;;退火温度对Ce∶YAlO_3单晶体的影响研究(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3期

6 殷春浩;朱姗姗;张永伟;李富强;赵强;刘海顺;;掺杂铁系元素对TiO_2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3期

7 刘云林;李宗宝;祝娅;;稀土金属Yb掺杂MgF_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李春;曾繁明;张莹;林海;TONELLIM;刘景和;;掺铥氟化钇钡晶体的生长和光谱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1年08期

9 陶波;赵新艳;胡志云;叶景峰;张立荣;叶锡生;刘晶儒;;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波长调制技术在线测量燃烧场温度[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6期

10 吴正龙;;不同浓度掺铊碘化铯(CsI∶Tl)晶体的光谱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志余;戴丽娟;宋晓峰;李韪韬;;实时在位大鼠脑组织血氧饱和度(SO_2)近红外测量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廖俊生;丁平;张王林;孙颖;;UO_2~(2+)-CO_3(2-)-Ca~(2+)混合离子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吸收光谱和络合物形态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王晓红;郭澜涛;胡颖;;乙酸酐的太赫兹光谱研究[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李永舫;;支链共轭聚噻吩和聚噻吩乙烯的合成、吸收光谱和光伏特性[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文忠;吴谊群;顾东红;;2-氨基-6-乙氧基苯并噻唑类偶氮染料及其金属鏊合物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赵业权;徐悟生;王继扬;;激光晶体Zn:Er:LiNbO_3的生长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李飞;余西龙;陈立红;张新宇;;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温度测量的TDLAS系统设计[A];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杨卓;邓景珊;肖华林;;液体闪烁体LAB光学性质测试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五届核反应堆用核仪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杨娟;杨诺亚;张达奇;李彦;;离子液体中单壁碳纳米管的吸收光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糜岚;徐鹏;王培南;;氧化钛和掺氮氧化钛纳米薄膜的制备和光学特性研究[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对《新发现的光谱规律受到质疑》一文的回应[N];广东科技报;2001年

2 蒋中秋;印刷色彩控制仪器和原理[N];中国包装报;2008年

3 万晓东;个别珠宝玉石虚假标注[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4 唐仲兴 李军;蔷薇辉石[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书华;纳米技术在油墨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付毅飞;用光学手段研究环境问题[N];科技日报;2007年

7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张学翰;浅谈远红外线加热原理和应用[N];电子报;2006年

8 任诗e,

本文编号:2655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55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5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