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水下二自由度发射装置及测控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0:51
【摘要】:水下发射装置的运动控制是海洋工程实验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水下发射装置需要考虑特殊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问题;同时,发射装置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负载转动惯量和水阻力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实现了水下二自由度发射测控系统,该装置能够控制发射筒完成正弦运动、等速运动等运动模式,具体工作如下:(1)根据水下发射装置系统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了水下发射装置的总体结构;分别从加工工艺和机械结构上,解决了轴承旋转同心度、传动系统水密性、发射管夹持等问题。(2)通过水下发射装置的运动特性,分析确定了电机的额定扭矩和额定转速;校核了齿面接触强度、齿根弯曲强度以及传动系统结构强度,证实了水下发射装置的负载能力能够满足技术指标。(3)阐述了水下发射装置测控系统设计方案,以德国倍福公司的测控产品为核心组建了控制系统方案,实现了对电机的控制以及对实验中各运动状态的数据采集。(4)对水下发射装置进行建模与仿真,采用三环PID控制算法,解决水下发射装置负载转动惯量和水阻力矩等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在搭建的水下发射装置上,对传动系统的水密性、发射筒点动联动、限位功能以及点火功能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水下发射装置能够满足项目指标的要求。
【图文】:

水下二自由度发射装置及测控系统研究


图1.2海翼号水下滑翔机逡逑,,

水下二自由度发射装置及测控系统研究


图2.1水下发射平台的组成逡逑2.2.2各系统功能逡逑水下发射装置各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表2.1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273;P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仁恩;马艳丽;蔡菀;刘君;郝志博;;水下无人发射平台发展综述[J];飞航导弹;2015年05期

2 王怀玺;方向;董文;张南;冯彬;;基于事件优先级的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4年02期

3 刘春雅;;自适应遗传算法在数控伺服系统控制参数优化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3年10期

4 柳应全;卢琴芬;叶云岳;;带积分补偿器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滑模控制研究[J];机电工程;2013年06期

5 彭安华;肖兴明;;基于响应面模型的机床伺服系统PID参数整定[J];机械强度;2013年03期

6 何春晗;李璀;;基于ITSE准则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系统调节参数优化设计[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3年05期

7 宋词;王东文;陈雪松;周伟;;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自适应PI调节器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2013年04期

8 张原;黄文静;桑路路;;PID控制在火箭炮伺服系统中的仿真实现——改进的专家自适应PID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08期

9 郑世祺;唐小琦;卢少武;宋宝;;PMSM伺服系统参数自整定研究[J];电气传动;2013年03期

10 张小鸣;龙仕玉;;基于DSP直流电机模糊免疫PID控制器研究[J];电气传动;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正刚;;水下机电设备的特殊可靠性、安全性问题及技术[A];2004年全国机械可靠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志红;手动变速系统优化及换档质量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刘达;造波机系统运动控制及其网络化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陈鹏展;交流伺服系统控制参数自整定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洋;基于TwinCAT的活塞异形外圆车床数控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丁聪;滚珠丝杠副寿命试验装置设计及评估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肖博;交流伺服系统参数整定方法及抗负载扰动观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4 刘可述;PMSM伺服系统速度环和位置环控制器参数自整定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范丽鹏;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伺服动刚度分析[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6 尚余雷;基于微分负反馈及电网电压前馈的飞剪控制系统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杭;基于PC的工业机器人柔性自动化钻孔控制系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盛建清;多履带行走装置传动系统优化技术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杰;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驱动系统的仿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史小磊;基于BECKHOFFTwinCAT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开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5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55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