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多星测高数据的中国近海及邻域平均海平面模型建立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2:39
【摘要】:平均海平面是一定时期内的稳态海平面,相对于参考椭球面包含了大地水准面起伏和平均海面动力地形两部分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物理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卫星测高技术依靠大尺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优势,为建立平均海平面模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 本文联合使用二十多年时间序列的Geosat、ERS-1、ERS-2、T/P、Jason-1、Envisat、Jason-2等多颗测高卫星数据,首先对电离层延迟校正项进行平滑处理,再经过数据编辑和各项地球物理及环境改正后,逐周期进行统计验证并剔除交叉点不符值异常的数据周期,削弱海面时变和径向轨道误差的影响,再经参考椭球和参考框架基准的统一和多星联合交叉点平差,最后选用Shepard方法建立了中国海及邻海海域(0°N-45°N,100°E-140°E)2′×2′分辨率的平均海平面模型。 基于新建平均海平面模型,首先进行了数值检核,,与MSS_CNES_CLS10模型在网格点处不符值的均方根为9.06cm,与Jason-1/2卫星自带沿轨平均海平面不符值的均方根约为7~8cm,证明了所建立平均海平面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开展了中尺度涡探测、黑潮流速流向探测等物理海洋学应用示范。 本文使用了几乎全部的可用测高数据,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针对传统方法有三点改进,第一点就是针对所有使用的测高数据逐周期进行交叉点不符值检核,剔除异常周期数据;第二点是考虑电离层延迟校正仪器误差影响将原始数据中的电离层延迟校正项进行平滑处理;第三点就是在削弱大地测量任务数据海面时变影响时没有采用已有海面高度异常模型进行改正,而是使用对应时间范围的T/P原始测高数据计算海面高度异常进行改正,从而避免引入已有模型中包含的平均海平面模型先验信息。
【图文】:

基于多星测高数据的中国近海及邻域平均海平面模型建立及应用研究


研究区域示意图

基于多星测高数据的中国近海及邻域平均海平面模型建立及应用研究


Geosat交叉点不符值逐周期统计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229;P73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瑛,王广运;利用GEOSAT/ERM卫星测高数据计算中国近海海平面[J];测绘学报;1996年01期

2 邓晓丽,晁定波,陈俊勇;中国近海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初步结果[J];测绘学报;1996年03期

3 詹金刚;王勇;陆洋;;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高精度高分辨率海面高的确定[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年06期

4 金涛勇;李建成;邢乐林;褚永海;;多源卫星测高数据基准的统一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3期

5 鲍李峰;陆洋;王勇;许厚泽;;由ERS-1波形重构确定我国近海平均海平面[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2期

6 刘传勇;暴景阳;黄谟涛;欧阳永忠;陆秀平;李春菊;张献;;验后平差方法在Geosat/GM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海洋测绘;2008年01期

7 姜卫平,李建成,王正涛;联合多种测高数据确定全球平均海面WHU2000[J];科学通报;2002年15期

8 安琪;几种离散数据网格化方法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年01期

9 赵小阳;李建成;金涛勇;褚永海;;ENVISAT-1卫星测高数据编辑标准的研究[J];海洋测绘;2006年06期

10 李建成,姜卫平,章磊;联合多种测高数据建立高分辨率中国海平均海面高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2655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55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