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沉积物中磷化氢的分布、释放与转化研究
【图文】:
环境中还原态磷的存在及其被生物的利用、转化
中国沿海表层沉积物中MBP的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73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磊;平仙隐;沈新强;;春、夏季长江口溶解态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5期
2 谢永红;苏荣国;张丽笑;张传松;王修林;;三丁基锡对中国近海常见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Z1期
3 笪良龙;李韦华;韩梅;程艳合;;随机动态声速重构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2011年03期
4 郑崇伟;郑宇艳;陈洪春;;基于SWAN模式的近10年南海北部波浪能资源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群;陈泉梅;;中国近海石首鱼科鱼类分子系统学的研究[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于玲;方国洪;魏泽勋;;中国近海14个验潮站多年潮汐分析[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吴谡琦;刘瑞玉;董金海;王可玲;;中国近海真鲷种群间的基因流及其分化[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李绪宣;李维新;张树林;张益明;温书亮;;中国近海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殷维;郭立;秦海明;何其欣;吴千红;李博;傅萃长;;中国近海大鳍弹涂鱼的遗传结构和末次盛冰期后的扩展[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苏京志;;黑潮在中国近海三次入侵的漂流资料分析[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侯一筠;苏京志;方国洪;;黑潮对中国近海环流影响的卫星跟踪浮标资料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张磊;王辉;蔡东明;张永刚;;中国近海海浪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海浪与船舶航行安全及防抗台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刘光鼎;宋海斌;;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刘瑞玉;王绍武;;中国近海糠虾类动物区系[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丽军 朱爽;中方反对外国军用舰机到中国近海活动[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记者 刁萃;今年中国近海原油产量有望增长19%[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洪崇恩;长江口海域生态不容乐观[N];文汇报;2004年
4 王兆国;中国近海海砂勘查应设储备区和限制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记者 冯亦珍 兰岚;长江口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王兆国;“中国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获好评[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吴晓梅;中国近海将漂起两座“分时度假村”[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记者 欧阳亮;韩美首次“2+2”会谈直指朝鲜[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韩美将办联合军演中方关切有关动向[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一科;我国近海潮汐潮流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海洋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志华;海洋沉积物中磷化氢的分布、释放与转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2 魏泽勋;中国近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3 金海燕;近百年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桂玲;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蒙子宁;中国近海小黄鱼、带鱼和小带鱼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八种石首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D];厦门大学;2003年
6 王海艳;中国近海常见牡蛎分子系统演化和分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7 张波;中国近海食物网及鱼类营养动力学关键过程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郑奕;中国近海渔业捕捞能力的控制与量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郝佳佳;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温跃层时空变化分析、模拟及预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10 赖俊翔;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色素与富营养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炜清;叶绿素活性荧光在长江口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褚健婷;中国近海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3 王华新;长江口环境变化及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总氮的时空分布[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4 刘海龙;中国近海海面通量的气候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5 章卫胜;中国近海潮波运动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5年
6 徐琰;中国近海仿对虾属分子系统演化和近似种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7 赵玉川;长江流域及长江口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朱伟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和遥感反演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波;三峡工程对长江口羽状锋区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2年
10 陈鸣渊;长江口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生物指示指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2655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5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