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可变网格模型系统的全球海洋与中国近海潮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14:10
【摘要】: 本文基于有限体积数值模式,建立了一个全球可变网格模型系统Global Ocean and China Sea Interaction Model (GOCSIM),用于重点研究全球潮汐与中国近海潮汐。模型充分利用可变三角型网格的优点,在渤、黄、东海和南海等边缘海采用高分辨率的精细网格,而在全球大洋其它区域采用较粗分辨率,整个模型系统网格大小连续变化,很好地拟合了全球岸界,同时模型系统兼顾了模型分辨率与计算速度和计算效率之间的平衡。GOCSIM全球模型系统无需开遍界条件,不存在开遍界问题,克服了开遍界条件选取给数值模拟带来的困难,相比以前的同类模型系统更加注重海洋数值模拟研究物理过程的完备性。 在对GOCSIM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潮汐验证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全球海洋主要分潮(包括M2,S2,K1,O1分潮)的分布特征及主要特点。利用GOCSIM具有可变网格且在中国近海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主要分潮(包括4个主要分潮M2,S2,K1,O1和两个浅水分潮M4,MS4)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1)太平洋分布7个较为独立的M2潮波系统和3个K1潮波系统,大部分北半球的潮波系统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但也有例外。M2分潮振幅由大洋向近海有增加的趋势,在180°W,20°S附近出现一个振幅约为1.2 m的M2分潮高振幅区。(2)所模拟的东中国海和南海4个主要分潮同潮图与赵保仁、俎婷婷等模拟的结果吻合。(3)浅水分潮振幅在东海架边缘处开始增大,同潮时线呈西南-东北走向,与水深等深线较为一致。渤海中共存在3个较明显的无潮点,分别位于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北黄海浅水分潮呈前进波由东南向西北沿黄海海槽传播;南黄海中存在多个浅水分潮旋转潮波系统,台湾海峡区域浅水分潮同潮时线较复杂。南海中央海盆周围的陆架浅水区浅水分潮的同潮时线杂乱而密集,中央海盆深水海区的浅水分潮振幅较小,一般在2 cm以下。广州沿岸、南海东南沿岸、中南半岛以东海域浅水分潮较大,甚至超过6 cm,尤其是南海东南沿岸、加里曼丹岛的西北部浅水分潮等振幅线密集。 另外,本文也对东中国海及南海的潮流特征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图文】:

网格分布,格分布,全球网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论文 基于可变网格模型系统的全球海洋与中国近海潮汐研究2.2.1 水平网格本文模型 GOCSIM 计算区域为全球海洋,包括全球几乎所有陆架浅海和边缘海,如地中海、波罗的海、红海、波斯湾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相互贯通连接,全球海洋联系为统一整体,无东西边界概念,以南极大陆为南边界,水平三角元网格共有 181143 个,,网格节点共有 93913 个,网格分布图如图 2.2-1 所示,各重要海区网格分辨率见表 2.2-1 所示。

地形图,地形图,大陆架,陆架


图 2.2-2 模型区域及其地形图可以看出,全球海洋水深分布复杂并且有一定规律,分布有海滩、水下岸坡、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大洋中脊、大洋盆地以及无数的海山、岛屿等。北冰洋陆架宽度可超过 1000 km;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较宽的大陆架之一,最大宽度达 500 km,其外缘深度在 130 m-150 m 之间;南海同时具有大洋和陆架浅海的特点,南海中央水深较深,超过 2000 m,而广州沿岸、北部湾、Sunda Shelf、泰国湾等海区有分布大面积的陆架浅水海域,海中有很多岛屿分布,水深分布较为复杂。2.2.4 温度、盐度初始场设置本文模型 GOCSIM 的温度、盐度资料取自美国海洋数据中心 NODC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731.2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良波;于晓杰;;番禺4-2油田溢油数值模拟[J];海洋湖沼通报;2011年03期

2 于晓杰;娄安刚;张学庆;于华明;;基于FVCOM的渤、黄海M_2分潮的数值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褚芹芹;印尼海啸过程数值模拟研究及其风险评估[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0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80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