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自升式平台支撑升降系统结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14:27
【摘要】:自升式平台是一种海上活动式钻井装备,目前是我国海洋油气勘探中使用最多的一种钻井平台。支撑升降系统是自升式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平台的安全和使用效果。本文介绍了自升式平台支撑升降系统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以SUPER M2平台为参考对象对支撑升降系统进行了设计与研究。 根据自升式平台支撑升降系统的设计参数及技术要求,提出了支撑升降系统的总体方案,分析计算了系统的作业环境,即所受的风力、波浪力、海流力、冰力,为支撑升降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必要依据。 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对支撑升降系统的桩腿、桩靴、升降装置和锁紧装置等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设计,完成了升降装置驱动电机的选择和电路设计,分析了锁紧装置的承载能力并设计了锁紧装置的液压回路。 利用ANSYS软件完成了桩腿在着底状态下的整体强度分析、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对下导向架进行了极限工况下的静力分析;对齿轮齿条传动装置进行了接触强度分析,并讨论了改善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的措施,验证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对海洋环境下小齿轮的冲击载荷进行了分析仿真,并根据《海上移动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的要求对桁架桩腿进行了冰波流载荷下的动力分析。
【图文】:

自升式平台,压载,工作状态,拖航


底进行钻井作业[s,6!。完成任务后,,降下平台主体到海面,拔起桩腿并将其升至拖航位置,即可拖航到下一个井位作业[s,6]。因此,支撑升降系统的结构对自升式海洋工作平台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升式平台的工作状态如图1.1所示。剔剔剔别别八消目‘计._洲训七七FJ娜J一三一_滚尽份边暇y段.”又乡,汽汽 A拖航;B下桩;图 1.1C压载;D升船;E工作自升式平台工作状态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课题研究的目的自升式平台的支撑升降系统是在拖航、钻井、风暴自存等工况下保证平台安全的最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平台的安全及其使用效果lv]。自升式平台的支撑升降

原理图,升降系统,单环,原理图


图1.2支撑升降系统类型1.3.1圆柱型桩腿一单环梁液压升降装置销子、销孔和顶升液压缸是一种升降装置。图1.3所示为由GustoMSC公司设计,比利时RuPelmonde船厂建造的“wIND”号自升式平台支撑升降系统原理图[s]。每一桩腿有两组液压动作的插销和一组顶升液压缸。当装在环梁上的一组环梁销插入到桩腿的销孔中时,一组顶升液压缸的同步动作即可使环梁及销子带动桩腿(或平台主体)升降一个节距,然后进行换手:将锁紧销推入到桩腿的销孔中,退出环梁销,液压缸和环梁复位,下一个工作循环开始11,9]。一一一1一环梁;2一销孔;3一环梁销;4一桩腿;5一液压缸;6一锁紧销;7一甲板;图1.3单环梁支撑升降系统原理图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亚楠;郝军;汪莉;王辉;高嵩;王立权;;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桩腿及升降系统现状与发展[J];船舶工程;2010年01期

2 汪张棠;赵建亭;;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和发展[J];船舶;2008年01期

3 汪张棠;赵文峰;薛颖;;“中油海62”修井作业平台升降系统设计[J];船舶;2008年05期

4 郭洪升;;“中油海5”自升式钻井平台总体研究设计[J];船舶;2009年03期

5 彭洪军;吴建;刘阳;;海上自升式平台电动升降装置的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乌建中;徐晓新;程雅萍;;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升降缓冲分析[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8年03期

7 孙树民;海洋平台结构的发展[J];广东造船;2000年04期

8 潘斌,高捷,张剑波;自升式平台实际操作中的稳性问题[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7年01期

9 张效龙,金永德,孙永福,刘顿武;天津滨海滩涂土动剪切模量比和动阻尼比试验[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10期

10 董文俊;孙秦;;精确建模条件下标准直齿轮啮合传动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英杰;自升式平台桩腿的受力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李金澎;大模数直齿轮轮齿弯曲强度与齿面接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郝林;自升式平台迁移过程桩腿静态和动态强度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4 宗红霞;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扶正导向装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汤晶;海上风电安装船桩腿动载缓冲研究与强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梁晓玲;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0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80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