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东中国海表层悬浮体分布的遥感反演及输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20:45
【摘要】: 悬浮体作为影响水色的三要素之一,对于水体质量及水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悬浮体浓度分布是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与物质来源以及海洋环流、风场、波浪等动力要素密切相关,也与底质、地形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营养盐和其他污染物的载体,悬浮体的分布和输运可以影响海水中污染物的分布以及造成营养盐的富集,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悬浮体输运还可以为海洋沉积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依据,对海岸淤积、海底侵蚀等造成影响,对海洋测绘、港口规划、保护海洋环境等有重要意义。 由于悬浮体对于水动力环境反应敏感,为了建立悬浮体分布和输运的宏观格局,需要长时间连续序列以及大空间覆盖范围的数据,这一点仅凭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现场观测基本不能做到。而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水色传感器获取的各波段离水辐射率来进行水色的探测与研究。 本文利用潘德炉等于2001年提出的反演公式以及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提供的1998-2006年SeaWiFS月平均三级网格化数据,对渤、黄、东海(即东中国海)的表层悬浮体浓度进行了反演。由反演结果得到的表层悬浮体时空分布特征与已有实测及模式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这一反演体系(反演公式、遥感数据选取及处理)是有效可行的。 利用遥感反演结果对东中国海表层海水中悬浮体的分布和输运的空间特征和季节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发现,东中国海悬浮体分布和输运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悬浮体浓度近岸高离岸低;径流入海的河口区一般为悬浮体浓度高值区,渤海湾和苏北浅滩也存在常年浓度高值区;辽东湾内的悬浮体存在着“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对冬季而言尤为显著。冬半年(11月-4月)较高浓度悬浮体分布面积远大于夏半年(6月-9月),且对于同一点而言悬浮体浓度一般也是冬季大于夏季。南黄海和东海悬浮体向东部深海的延伸存在着如下规律:冬季悬浮体向外扩散的范围比夏季大,呈现“夏贮冬输”的格局,而5月份和10月份为悬浮体“外延”和“内退”的过渡季节;以10mg/L等值线来标记的话,夏季该海域悬浮体向外海输运一般不能越过124°00′E,冬季不能越过126°30′E。 影响表层悬浮体分布和输运的因素包括地形、海底沉积物类型、径流、跃层、风浪以及环流等等,海水中的悬浮体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上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风浪引起的再悬浮作用对于浅水区(一般为水深小于50m)的悬浮体分布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浅水区同一地点的悬浮体含量的季节变化与之密切相关,这表明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是表层海水悬浮体物质的重要来源。环流在悬浮体向外输送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南黄海和东海海域中悬浮体向东部深海的输运起着控制作用。入海径流为海水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悬浮体资源,对入海口海区的夏季悬浮体分布和输送起着控制作用。而跃层作为海底底层悬浮体向上扩散的屏障,其随季节的生消对同一地点表层悬浮体含量的季节变化产生明显影响。海底沉积物类型对悬浮体含量并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的关系常因海底地形及水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复杂化。 本文还利用月平均及天平均遥感资料的反演结果对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事件对长江口外悬浮体分布和输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水汛期内长江口外悬浮体分布和输运主要受入海径流的控制,由于长江冲淡水比平常年份的强度大而导致长江口外悬浮体向外海输运地更远,可达125°E左右;而洪水事件对于1998年冬季长江口外悬浮体的分布和输运也有影响,悬浮体沿浙闽沿岸向西南输运的距离更远;长江口门及杭州湾(30°N-32°N)附近海域的悬浮体浓度值与高值区面积与平常年份同期相比也增大。且由悬浮体分布的型态可以得到汛期长江冲淡水主轴为偏东北转向,直指济州岛。 本文是首次利用水色遥感资料对东中国海表层悬浮体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研究,根据反演结果给出了东中国海表层悬浮体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反映了这一方法的有效可行性。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在更高时空分辨率上展开,以得到更加细致的结果,加深对悬浮体分布及输运的认识。
【图文】:

海底表层沉积物,东中国海,文献


图 0-2 东中国海海底表层沉积物分区(根据文献[60]改绘)中部分沉积区的名称为[60]:沉积区(主要为泥质粉砂、粉砂质泥):Ⅰ1辽河口,Ⅰ2黄河口,Ⅰ3老黄江口; 沿岸流泥质沉积区(主要为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Ⅱ1辽南,3浙闽; 小环流泥质沉积区(主要为粉砂质粘土和粘土堆积):Ⅲ1北黄海3虎皮礁,Ⅲ6渤海湾; 浪控砂沉积区:Ⅴ3秦皇岛,Ⅴ4莱州湾; 潮控砂沉,分选良好):Ⅵ1辽东浅滩,Ⅵ2西朝鲜湾,Ⅵ3苏北浅滩; 残留砂沉积分选良好):Ⅶ1东海外陆架,Ⅶ3长江口外,Ⅶ5渤海海峡,Ⅶ6成山头东,代混合沉积区(粗细沉积物混合):Ⅷ1辽东湾,Ⅷ2北黄海; 改造混合沉细粒沉积):Ⅸ1南黄海,Ⅸ2东海)中国海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这三个海域自北向南呈一弧状分布部的边缘海,环绕亚洲大陆的东南部。东中国海海底地形总的趋势南倾斜,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拥有广阔的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约有 2/3 的海域属大陆架。东中国海海底表层沉积物分布则陆源物质的特点。这些陆源碎屑物是河流的搬运及海岸、岛屿、海条件等综合作用的产物,并以河流输入为主。渤海和黄海的沉积物

渤海,详细地,河流,深槽


图 0-3 渤海详细地形及河流位置示意图[60]都处于中国海大陆架之上,为我国北方的内陆浅海。渤西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蓬莱角与黄海分界,经渤海均水深约 18m,小于 30m 的海域近 7.2×104km2,占整个势在三个海区中最为平坦。大于 30m 深的海域大部分集山水道区域,少部分在辽东湾中部和渤海湾北面。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海盆和渤海海峡组成,由大量泥沙入海,使渤海海底始终保持为平坦的浅水盆地包括 8 个主要水道。其中以最北面的老铁山水道最宽(0~65m,最深处 83m),是黄海水进入渤海的主要通道。成“U”形深槽。潮流流出老铁山水道西北深槽之后,在深槽末端形成六道指状的水下沙脊,通称“辽东浅滩分选良好的细砂。处于两大断裂之间的一个地堑型的拗陷,,中部地势平坦大水深 32m。湾内沉积物以粗粉砂和细砂为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73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效功,方明,黄伟;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J];海洋与湖沼;2000年06期

2 雷坤,杨作升,郭志刚,白虹;东海不同底质类型海域春季悬浮体通量及影响因素[J];海洋与湖沼;2001年01期

3 阮正,王正方,卢勇;长江口悬浮体中Pb、Mn、Cd、Fe的形态分析[J];东海海洋;1989年02期

4 张经,黄薇文,刘敏光;黄河口及邻近海域中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S2期

5 李靖靖,魏振枢;PMS改性淀粉对滑石粉悬浮体的絮凝作用及机理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王运新,周若珍,张进修;超声对金属腐蚀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1年01期

7 杨作升,王兆祥,郑爱芬,瞿建忠,李玉瑛,张经;黄河口毗邻渤海陆架区悬浮体成分[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8 杨作升,郭志刚,王兆祥,徐景平,高文兵;黄东海陆架悬浮体向其东部深海区输送的宏观格局[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2年02期

9 庞重光,王凡;东海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J];海洋科学集刊;2004年00期

10 严肃庄,曹沛奎;长江口外海滨悬浮体的粒度特征及其与锋面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君;孙根年;马耀峰;王洁洁;;气候舒适度对东部热点城市入境游客年内时空变化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会肖;蔡燕;;黄河流域干湿状况变化特征[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亚强;万花鸣;;菏泽5.9级地震前后空间分布分数维的变化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4 郑金秀;周连凤;胡菊香;梁友光;汪红军;;乌江中下游江段含汞量空间分布的调查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慕韩锋;王俊;刘康;刘文兆;党廷辉;王兵;;黄土旱塬长期定位施磷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李火根;黄敏仁;;杨树新无性系冠层特性及其空间分布[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8 赵作权;;空间分布经济学研究综述[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戴雪峰;熊草根;陈伟;吴琳;;水下目标噪声源定位方法研究[A];第十二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伟;王军;徐海贤;;2000年以来江苏城镇人口的增长及其空间分布[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洪忠 李 昂;空间分布·市场结构·竞争力[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记者 段金平;专业人才向新能源等领域转移[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白文;百强县遭遇“成长的烦恼”[N];消费日报;2007年

4 记者 龙群;九江沿江开发空间分布与总体架构初现端倪[N];九江日报;2007年

5 李莉;铁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出台[N];沈阳日报;2008年

6 晨韵;整合信息资源精细管理固定资产[N];国家电网报;2007年

7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北京市海淀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空间分布[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张景秋;从白帆点点到车轮滚滚 看京城商业布局变迁[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9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继忠;高考地理:抓住关键,搞好考前总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郝跃生;河北:遥感圈定10处多金属矿化点[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季;长江河口悬浮体的有机特性及其动力沉积和生物地球化学行为[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洁;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邹怡;明清以来徽州茶业及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孙立武;基于3S草原土壤厚度空间分布与草原退化程度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5 王雪;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及其热环境效应遥感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孙百晔;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光照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铁军;脑电信号中眼电伪迹去除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师荣光;城郊土水界面污染流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李军;基于GIS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研究和中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计算[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娟;东中国海表层悬浮体分布的遥感反演及输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王照奎;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空间特性的质谱诊断[D];汕头大学;2005年

3 张伟科;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出让土地空间定位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文春;基于科技论文发表量的中国城市知识创新分布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刘\

本文编号:2684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84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