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20:49
【摘要】:海洋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碳库,在控制大气CO_2浓度、减缓温室效应以及调节气候变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西北太平洋海域,既有广泛的大陆架,又包含深水海盆区,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海域。因此,准确定量地研究西北太平洋的海洋碳源汇分布格局、海气CO_2通量变化特征与影响机制,对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监控和保护、海洋环境灾害的防灾减灾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区域海洋模型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 (ROMS)为水动力模型为物理要素背景场,结合西北太平洋,尤其是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特征,依据Bio_Fennel、Liu_NPZD(Nitrate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Detritus)、和NEMURO(North Pacific Ecosystem Model for UnderstandingRegional Oceanography)等海洋生态模型,建立了高分辨率三维水动力-生态碳循环数值模型,对生态模型参数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敏感性分析,系统研究了西北太平洋生态系统生态要素时空分布特征,并着重分析了1982~2005年,海水表面CO_2分压(pCO_2~sea)和海气CO_2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得到的几个主要研究结论有: (1)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4个对浮游植物的最敏感生态参数,分别为浮游动物的吸收率(ZooAE_N),浮游动物的新陈代谢率(ZooBM),浮游动物的最大比生长率(maxZgrow),叶绿素与浮游植物的最大比率(Chl2C_m),敏感性均超过了90%。 (2)通过对1992、1999和2000年提出的三种不同气体交换速率公式(Kn、Kwm和Kw)分析,发现气体交换速率k存在两个极值区域,即冬季为黑潮延伸体区域(33~40oN,140~150oE)和北赤道流区域(10~20oN,130~135oE),Kn和Kwm几乎相同且均小于Kw;夏季为黑潮逆流区域(20~30oN,130~140oE)和北赤道逆流区域(5~15oN,130~135oE),Kw和Kn几乎一致且均大于Kwm。 (3)pCO_2~sea全年区域平均范围为350~420μatm。1982年1月~2005年1月pCO_2~sea从344逐年增长至375μatm,增长率速率为1.11μatmyr~(-1);而pH从8.108逐年减小至8.088,显示了海水酸化现象,酸化率速率为-0.001yr~(-1)。pCO_2~sea与SST呈正相关,,与Chl-a呈负相关,生物活动为主要控制因素,温度次之。 (4)海气CO_2通量全年区域平均范围为-1.25~1.52molm~(-2)yr~(-1),冬季最大,夏季最小。1982~2005年年际变化范围为-0.13~0.31mol m~(-2)yr~(-1),且与ENSO存在显著的关系(1997年为-0.032molm~(-2)yr~(-1)),平均值为0.12molm~(-2)yr~(-1),即海洋每年吸收大气中碳的量为0.297Pg-C,因此,西北太平洋主要表现为大气CO_2的汇 (5)137oE断面上SST、pCO_2~sea、海气CO_2通量和Chl-a变化范围分别为:19~29.1℃,334.07~611.98μatm,-3.95~2.51mol m~(-2)yr~(-1),0.28~0.59mgm~(-3)。3~35oN,海气CO_2通量在从南至北呈现明显区域分布特征,即“源-汇-源-汇”。11oN碳源最强(-3.95mol m~(-2)yr~(-1));25oN转变为碳汇;31oN碳汇达次高峰(2.45mol m~(-2)yr~(-1));33oN局部区域转为碳源(-0.15mol m~(-2)yr~(-1));35oN碳汇最强(2.51mol m~(-2)yr~(-1))。
【图文】:
1.1 研究背景大气中 CO2浓度快速增长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水酸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 CO2浓度增长了约 38%。据最新 NOAA 数据,至 2013 年 3 月止,大气 CO2浓度已经达到 397.34μatm(图 1-1)。IPCC 在 2001 年发布了第三次评估报告(Houghtoet al.,2001),指出过去 42 万年中,大气 CO2浓度从未超过目前大气 CO浓度,20 世纪中大气 CO2浓度增加量前所未有,估计到 21 世纪中叶,大气 CO2浓度将是工业革命前 2 倍。IPCC 第四次报告(Alley et al., 2007)也进一步指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并强调研究全球碳循环及其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图 1-2 2000 年全球各海域海气 CO2通量(Takahashi et al., 2009)业革命至今,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以及水泥生的 CO2中约 48%被海洋吸收。Takahashi et al.(2009)表明目O2以 1.6±0.9PgC yr-1速率增加(1Pg= 1015g)。同时,研究表明 海洋吸收大气 CO2能力正在衰减(Sarmiento et al., 2010),但 CO2的汇,在减缓大气 CO2浓度继续增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缓冲器”。架海域受人类活动、河流排放的丰富营养物质、上升流及物,虽然在全球海洋面积中只占有 8%,但是在全球海域范围内的比例达 30%,而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碳循环起着重要的影响003)。因此,大陆架海域的碳循环在全球海洋碳循环过程中扮然而,受观测资料限制,以及缺乏对全球和区域海洋生态系
【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31.2
本文编号:2684117
【图文】:
1.1 研究背景大气中 CO2浓度快速增长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水酸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 CO2浓度增长了约 38%。据最新 NOAA 数据,至 2013 年 3 月止,大气 CO2浓度已经达到 397.34μatm(图 1-1)。IPCC 在 2001 年发布了第三次评估报告(Houghtoet al.,2001),指出过去 42 万年中,大气 CO2浓度从未超过目前大气 CO浓度,20 世纪中大气 CO2浓度增加量前所未有,估计到 21 世纪中叶,大气 CO2浓度将是工业革命前 2 倍。IPCC 第四次报告(Alley et al., 2007)也进一步指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并强调研究全球碳循环及其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图 1-2 2000 年全球各海域海气 CO2通量(Takahashi et al., 2009)业革命至今,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以及水泥生的 CO2中约 48%被海洋吸收。Takahashi et al.(2009)表明目O2以 1.6±0.9PgC yr-1速率增加(1Pg= 1015g)。同时,研究表明 海洋吸收大气 CO2能力正在衰减(Sarmiento et al., 2010),但 CO2的汇,在减缓大气 CO2浓度继续增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缓冲器”。架海域受人类活动、河流排放的丰富营养物质、上升流及物,虽然在全球海洋面积中只占有 8%,但是在全球海域范围内的比例达 30%,而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碳循环起着重要的影响003)。因此,大陆架海域的碳循环在全球海洋碳循环过程中扮然而,受观测资料限制,以及缺乏对全球和区域海洋生态系
【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水旺,章申;中国主要河流控制站氮、磷含量变化规律初探[J];地理科学;1999年05期
2 徐永福;赵亮;李阳春;;北太平洋对人为二氧化碳吸收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3 邢如楠;带生物泵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J];大气科学;2000年03期
4 金心,石广玉;生物泵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J];大气科学;2001年05期
5 董调玲,王明星,刘瑞芝;二维的大气CO_2──大西洋碳循环模式[J];大气科学;1994年05期
6 徐永福,王明星,金向泽;二维海洋温盐环流碳循环模式[J];大气科学;1997年05期
7 丁艳峰;潘少明;;近50年黄河入海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纪研究;2007年05期
8 刘桂梅,孙松,王辉;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9 戴民汉,翟惟东,鲁中明,蔡平河,蔡卫君,洪华生;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10 樊伟;吕咸青;;基于参数空间分布的海洋生态系统模拟[J];海洋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君;黄海物理环境对浮游植物水华影响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84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841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