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Sporosarcina sp. DSK25在不同生长压力条件下在脂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氢同位素分馏

发布时间:2020-05-28 03:21
【摘要】:生物地球化学工具对于研究海洋有机物循环、转运,海洋古环境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在调节全球气候,控制海洋有机物和能量转化,影响人类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而微生物,尤其是嗜高压微生物在海洋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嗜高压微生物影响海洋有机物循环过程的特点和方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一定的生物地球化学手段,通过分析海洋中不同深度下微生物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的氢同位素特征,以及不同种类脂肪酸的氢同位素差异,来揭示海洋有机物在垂向上的氢同位素分布规律和生物合成过程所导致的不同脂肪酸之间的氢同位素分馏差异。本文旨在从定量和定性方面探索微生物的同位素指标与生长压力的关系,从而对海洋有机质循环、转运以及物源示踪带来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同时,本文研究也将与革兰氏阴性细菌Moritella japonica DSK1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填补前人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深海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本项研究以分离自日本海沟(40'06.8"N,144'11.0"E)6500米深的沉积物中的一株革兰氏阳性细菌Sporosarcina sp.Strain DSK25为对象,利用特制的高压培养釜和适当的培养袋,分别在0.1,10,20,30,40,50 MPa下对细菌进行培养。根据预实验中细菌的生长曲线,在稳定期取出培养袋,进行磷脂提取。根据DSK25细胞中不同化合物极性的差异,将干物质在固相萃取柱上分别用二氯甲烷,甲醇,正己烷洗脱,从而可分别提取出细菌中的中性脂,磷脂和碳氢化合物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衍生化后的脂肪酸甲酯进行定性和定量,接着利用MAT253进行氢同位素分析,即可完成本项研究的实验部分。本文所采用的定制便携式高压培养釜,保压性能良好,为实验提供了仪器上的可行性,通过借鉴前人磷脂提取和甲酯衍生化程序,确保了上机测试的准确性。总体来说,本文通过严谨的实验步骤和合理的理论支撑,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Sporosarcina sp.Strain DSK25的脂肪酸GC-MS测试结果表明,反异支链脂肪酸a15和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以及饱和脂肪酸C16:0百分含量在压力增加的过程中,变化最为显著。其中,a15在30 MPa后的百分含量急剧上升,而C18:1在0.1至20 MPa时增长明显,20 MPa后轻微下降,C16:0在0.1 MPa至20 MPa之间急剧下降,20 MPa后基本保持不变。支链脂肪酸i15和17br在整个压力变化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其中,17br在30 MPa后出现一定的增加。将a15与i15的百分含量进行一定处理,得到的AI index在30MPa后与压力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反异支链脂肪酸a15含量的增加可能是DSK25适应高压(30 MPa以上)的一种表达方式,即细菌通过增加a15,减少C16:0,从而减少脂链的致密度,增加流动性,而在较低压(20 MPa以下)下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C19:1)的增加保持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氢同位素检测结果表明,DSK25的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同位素随着生长压力(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即,氢同位素变重。其中,a15,17br,i15的同位素分馏与压力的R~2值分别达到0.952,0.994,0.790。因此,本次实验结果定量的揭示了DSK25脂类氢同位素分馏与生长压力之间的密切关系,氢同位素与压力的这种关系可能与高压下的氢隧道效应有关。高压增强了隧道效应,使更多NADPH中的H流向脂肪酸,因而氢同位素分馏在NADPH和脂肪酸之间的分馏效应减弱,即,氢同位素正偏。支链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平均氢同位素分馏分别为-214.61‰,-66.8041‰,-160.303‰,三者之间较大的差异可能与化合物自身的同位素效应有关。因为以上三种脂肪酸在细菌的生物合成过程中,除了引物和酶存在差异之外,都经历了相同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因此,同位素热力学效应可能是不同脂肪酸的氢同位素分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综上,本文的研究结果很好的揭示了DSK25脂类氢同位素特征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密切关系,指示了生物合成过程对于细菌氢同位素分馏特征的影响。基本达到了研究目的,从定性和定量方面解决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方面的相关科学问题。因而,本文对于探索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有机质垂直分布及其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海洋有机物的来源、转运、沉降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微生物碳,附生菌


图 1 -1 微生物碳泵模型(Jiao et al.,2010)Figure 1-1 microbial carbon pump (Jiao et al., 2010)MC 模型则强调了嗜高压细菌(自由菌和附生菌)、胞外酶在海洋生物中的重要作用。由表层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生物、微生物等产生的particle organic matter, POM)羽流,携带附生菌(particle-attached ba海,附生菌释放的胞外酶将 POM 分解为高分子的高分子量溶解有olecular weigh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HMW DOM),,HMW DOM 在步作用下分解形成低分子量溶解有机物(low molecular weight disatter, LMW DOM),LMW DOM 被自由菌(free-living bacteria)代谢解的溶解有机物而沉降至海底(图 1-2)。概念和模型从一定角度解释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动力、过程、问题仍然亟待解决。诸如,Arrieta et al. (2015) 对 MCP 模型提出质在惰性(难降解)有机物,细菌之所以不利用这些惰性有机物,是度太低,使用价值小于所消耗的能量,得不偿失[18]。对于深海细菌

连续模型,微生物


3图 1 -2 POM-DOM-嗜高压微生物连续模型(Fang et al.,2015)re 1-2 the POM-DOM piezophilic microorganism continuum model (Fang et al., 2015对模型和循环机制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也尝试从其他方向来研究。其志化合物和同位素是研究生物地球化学的两个重要方法。生物标rker) 是指沉积物、土壤、气溶胶、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来源于特包括陆地植被、水生藻类、细菌、古菌、真菌等,在有机质演化过程稳定性,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生化组分的碳骨架,生物母质的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生物标志物可用于海洋古温度计、海洋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等生物地球化学领域方面。同位素是指不具有放射性或因其放射性衰变的半衰期过长、相对于地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178.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莹;;华裔千人学者鲍惠铭应用统计力学研究三同位素分馏[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年05期

2 李津;朱祥坤;唐索寒;;低温环境下铜同位素分馏的若干重要过程[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8年04期

3 熊志方;胡超涌;黄俊华;谢树成;甘义群;;氧的非质量同位素分馏及其地学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2期

4 李延河;丁悌平;;非质量同位素分馏效应及其应用[J];地质论评;2002年S1期

5 魏春生,郑永飞,赵子福,傅斌;中酸性硅酸盐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的压力效应[J];地球化学;2001年02期

6 方涛;硅烷氢同位素分馏的理论计算[J];矿物岩石;1997年01期

7 郑永飞;钙钛矿的氧同位素分馏[J];科学通报;1994年19期

8 郑永飞;;稳定同位素地质温度计[J];西北地质;1987年02期

9 郑斯成,徐晓梅,郑淑蕙;云母、闪石类矿物脱羟过程中Fe~(2+)的氧化和氢同位素分馏性质的探讨[J];地球化学;1988年02期

10 樊玉琴,吴厚泽,池上荣;细菌的硫同位素分馏机制及成矿意义[J];矿产与地质;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一宁;刘耘;;晶格空位扩散同位素分馏效应计算[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2 徐文坡;朱建明;谭德灿;Thomas M.Johnson;秦海波;;氧化铝吸附硒氧离子过程中的硒同位素分馏[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六)——专题69: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进展、专题70:变质作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专题71:花岗岩—从纳米到岩基[C];2016年

3 原杰;刘耘;;基于统计力学的固体同位素分馏计算方法概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莎;刘耘;;核体积效应对重元素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5 李雪芳;刘耘;;热梯度下硅酸盐熔体同位素分馏理论及计算[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刘耘;;一种新的固体同位素分馏计算方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温汉捷;胡瑞忠;樊海峰;杨光树;畅斌;张羽旭;;黑色岩系中硒同位素分馏及示踪意义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吕逸文;刘盛遨;朱建明;;多金属富集的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铜、锌同位素分馏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5)[C];2015年

9 朱传卫;何永胜;吴洪杰;李曙光;;俯冲进变质过程中铁同位素分馏行为——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5)[C];2015年

10 李祥忠;刘卫国;;培养条件下胖真星介壳体氧同位素分馏及对古气候重建的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陶韬;月球起源于45亿年前的“大碰撞”[N];江苏科技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爱德;硼氯同位素化学及其同位素分馏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4年

2 徐芬;微生物作用下地下水中稳定铬同位素分馏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李吉君;天然气生成过程中氢同位素分馏动力学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李津;低温条件下过渡族元素同位素分馏及其在古海洋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5 杨卫君;土壤微生物及小型动物与有机物料分解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夏莹;岩浆演化过程中Fe同位素分馏机制及实验制约岩浆—热液间Cu同位素分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7 刘盛遨;中国中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成因及高温镁同位素分馏的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刘运德;Fenton-like反应降解三氯乙稀的碳氯同位素分馏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9 夏忠欢;青藏高原湖泊沉积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比值的气候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08年

10 南晓云;高精度钡同位素分析方法及上地壳和大洋玄武岩的钡同位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强;Sporosarcina sp. DSK25在不同生长压力条件下在脂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氢同位素分馏[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2 杜德宏;高硅火成岩铁同位素分馏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3 王晓;高温岩浆热液体系钼同位素分馏效应及成因意义[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褚慧敏;低温等离子体作用下臭氧产生过程稳定氧同位素分馏特征与模型计算[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徐泽民;土壤中拟除虫菊酯微生物降解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陈沙;Zn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地幔交代过程中Zn同位素分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黄光玉;库克油页岩和木质煤成气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8 黄煌;长沙地区水体蒸发中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实验和模拟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董惟妙;黄土高原现代粟黍样品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及炭化对同位素分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刘辉;流溪河水库颗粒有机物碳氮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4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84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1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