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9年卫星测高数据的中国海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图文】:
海平面变化的线性趋势和周期特性海海平面变化线性趋势分析(0°N-41°N,100°E-130°E)由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组成理位置、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海平面变化线性趋势也各不相同归方法对 AVSIO 提供的 1993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的月平均理,来计算 1993-2011 年的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的线性趋势。中国海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首先,利用 2.2.4 节方法对中国进行区域平均,得到中国海平均海平面异常时间序列,然后随即动态分析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中国海海平面变化图 3-1。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中国海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4.9
图 3-2 中国海海平面线性速率(mm/a)海海域(23°N-33°N,117°E-130°E),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 3.28mm升速率位于长江入海口以及台湾以东(23.5°N,127°E)附近,长江水台湾以东暖流造成两个区域的上升速率最大值。上升速率较大值出现在海域以及台湾东北的黑潮流域,表明黑潮以及沿岸海洋环境对海平面上有一定影响。东海海平面下降区域位于(26.5°N,130°E)附近。渤海海域(31°N-41°N,117°E-127°E),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 3.1mm和南海小。黄渤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总体分布,渤海比黄海高,黄海中部升速率较低,江苏和辽宁沿岸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对较大。上,本文利用 1993-2011 年共 19 年的海平面异常时间序列数据线性回平面上升速率,研究结果能够很好地揭示 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海平趋势,且与近期海平面变化文献[33,3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本文面上升速率准确合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南华,郑大伟;太平洋及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6年00期
2 符华儿;罗海鹏;吴地兴;钟新基;;切比晓夫函数在海平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广西科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3 高焕臣;彭垣;;海平面多年变化的研究方法[J];海岸工程;1991年03期
4 郝爱兵,于开宁,哈承佑;历史海平面变化对上海地区地下水的影响[J];地质论评;1998年02期
5 陈俊杰,李学杰;珠海钻孔剖面沉积特征与海平面变化[J];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6 刘家润,杨湘宁,施贵军;台地相剖面不同时期海平面早期上升相对快慢的评估方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7 符华儿;尹业民;罗海鹏;钟新基;;季风对北部湾北岸海平面的影响[J];广西科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8 杨建明,赵希涛;有关海平面变化研究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海洋通报;1989年01期
9 陈特固;海平面变化及其对广东沿海环境的影响[J];广东气象;1998年03期
10 韩有松,孟广兰;胶州湾地区全新世海侵及其海平面变化[J];科学通报;1984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国;;利用空间技术监测海平面变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王海峰;刘建波;;华南地区大文剖面PTB前后海平面变化及其全球对比[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魏泽勋;连展;方国洪;刘海行;王永刚;王新怡;;全球气温升高背景下的海平面变化数值模拟[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孙永超;刘建波;;华南早奥陶世Tremadocian期海平面变化[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汪汉胜;Patrick WU;Schotman HUGO;;三维有限元模拟冰后海平面变化的两个模型[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6 董琳;;贵州扁平早二叠世海平面变化对鈭类动物群的影响[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朱琰;方银霞;张微;;中国南部全新世海滩岩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意义[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8 陈多福;陈光谦;陈先沛;;海平面变化与超大型热水沉积矿床[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9 朱琰;方银霞;张微;;中国南部全新世海滩岩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意义[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14分会场海洋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许厚泽;常金龙;钟敏;;联合卫星重力和卫星测高研究全球海平面的变化趋势[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英;海平面还在不断上升[N];光明日报;2011年
2 明星;我国着手构建海平面变化四级监测体系[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海平面变化助推物种灭绝[N];中国海洋报;2008年
4 杨威;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海洋灾害和海平面公报发布[N];中国海洋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于莘明;刻画大海的“表情”[N];科技日报;2006年
6 ;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产生严重影响[N];中国海洋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蔺玉堂;长城起点测海人[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方杰;“我给渤海湾把脉”[N];人民日报;2006年
9 文新;陆地冰融化成为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N];中国海洋报;2008年
10 若胜邋姚凡;厦门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N];厦门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宜法;海平面变化对东中国海工程水位推算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李艳芳;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对东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王国庆;中扬子北缘二叠纪晚期海平面变化对生物危机事件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4 庄丽华;黄东海陆架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5 杜凌;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及中国海特定海域潮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龙海燕;胶州湾盐沼有孔虫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魏子新;长江三角洲东部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的耦合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永生;华北北部晚寒武世碳酸盐岩岩石学沉积学及沉积作用等时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9 王天顺;日本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颜梅;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热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龙;基于19年卫星测高数据的中国海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周雄;北海市海平面变化及其对沿岸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周娟;印度洋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韩飞;西北太平洋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杰;海平面变化及其对东中国海风暴潮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周剑;南海和印度洋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吉云松;利用有孔虫建立高精度海平面变化标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允辉;海平面变化及其对中国海工程水位推算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江伟伟;格陵兰岛附近海域的海平面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迟永祥;中国近海海平面季节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8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68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