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湾北部逆温现象的观测特征及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延亮;于卫东;李奎平;李志;王辉武;高立宝;;2008年孟加拉湾春季暖池生消过程的热收支诊断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3年06期
2 邱云;许金电;郭小钢;林娜;周喜武;;东北季风期台湾海峡的逆温现象[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2期
3 李丙瑞,田纪伟,刘志亮,范海梅;热带海洋次表层温度反升现象的初步探讨[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4 管秉贤;东海西部沿岸海域冬季的逆温跃层现象及其与环流的关系[J];黄渤海海洋;1999年02期
5 张一夫;关于海面反照率的初步探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奎平;王海员;杨洋;于卫东;李俐俐;;孟加拉湾北部逆温现象的观测特征及机制分析[J];海洋学报;2016年07期
2 许金电;黄奖;邱云;宣莉莉;朱大勇;;浙闽沿岸水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生消过程[J];热带海洋学报;2015年01期
3 刘延亮;于卫东;李奎平;李志;王辉武;高立宝;;2008年孟加拉湾春季暖池生消过程的热收支诊断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3年06期
4 方神光;马腾蛟;;珠江河口盐水入侵对有机污染物的影响概述[J];海洋环境科学;2013年05期
5 刘延亮;于卫东;李奎平;;孟加拉湾SST季节循环双峰结构的热收支诊断[J];海洋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6 邱云;许金电;郭小钢;林娜;周喜武;;东北季风期台湾海峡的逆温现象[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2期
7 王丹;盛立芳;;东海海面辐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8 秦传新;董双林;王芳;田相立;;能值理论在我国北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环境可持续性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3期
9 刘志亮;褚忠信;;穿透性太阳短波辐射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2期
10 刘浩;尹宝树;;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的太阳辐射模型[J];海洋与湖沼;200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伟芬;俞存根;郑基;邹莉;青尚明;;浙江南部外海温度分布特征[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彩云,商少凌,陈德文,商少平;冬季浙闽沿岸水分布的短期变动与风的关系初探[J];遥感学报;2005年04期
3 刘志亮,田纪伟,李丙瑞,牟林;穿透性太阳辐射在一维混合层模式中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4 刘志亮,田纪伟,李柄瑞,牟林;考虑穿透性太阳辐射的一维时变海洋混合层数值模式[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6期
5 肖晖,郭小钢,吴日升;台湾海峡水文特征研究概述[J];台湾海峡;2002年01期
6 吴巍,方欣华,吴德星,M.Tomczak;南海南部海区的障碍层[J];科学通报;2001年07期
7 管秉贤;东海西部沿岸海域冬季的逆温跃层现象及其与环流的关系[J];黄渤海海洋;1999年02期
8 潘玉球,,黄树生;长江冲淡水输运和扩散途径的分析[J];东海海洋;1997年02期
9 孙湘平,修树孟,苏玉芬;“东、南海陆架暖流”的初步探讨[J];海洋通报;1996年02期
10 丁宗信;黄海、东海夏季温、盐度逆转结构分布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J];海洋科学集刊;1994年00期
,本文编号:2703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0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