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集成膜法海水软化试验及阻垢剂对纳滤过程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11:31
【摘要】:由于淡水资源日益紧张、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海水淡化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集成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海水淡化技术中占居着重要地位并逐渐发展成熟,现已被许多沿海城市广泛应用于生活和饮用水的淡化,并在海上油田石油开采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本文是基于海上油田采油配聚的课题背景下,利用胶州湾近海海域海水,通过集成膜法海水软化过程的研究,为进一步海水淡化及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优质水源。 本文着重进行了基于纳滤软化的集成膜法海水软化的试验研究和纳滤过程阻垢剂的影响研究,主要包括:利用集成膜法小试和中试装置开展了操作压力、进水温度、浓水循环比等参数变化对膜性能的影响研究;二级纳滤海水淡化过程及应用探究;纳滤-反渗透耦合技术过程工艺研究;阻垢剂对纳滤过程的影响试验探究。 集成膜法海水软化小试试验研究表明,操作压力较进水温度、浓水循环比等参数对纳滤膜产水通量和水质影响显著。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产水通量线性增加,而各离子的截留率也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当操作压力升高到一定时,由于膜面浓差极化等原因,造成产水各离子截留率上升趋势变缓;当温度变化时,产水通量变化较大,产水水质随温度变化较小。随着浓水循环比的增加,回收率有所提高,但是产水水质下降,这是由于进水中混有一部分浓水,使得总进水水质变差,这也说明了实际应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回收率和产水水质等各方面因素。 二级纳滤试验结果表明,当一级纳滤操作压力为2.0~3.2MPa,二级纳滤在较低的操作压力2.5MPa下能够达到50~80L·m~(-2)·h~(-1)的产水通量,极大地提高了产水能力。 纳滤-反渗透耦合技术综合了纳滤技术与反渗透技术的优势,纳滤膜过程在较高的操作压力3.0MPa下可为反渗透提供更优质的进水,从而使反渗透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为3.0MPa下即能够获得优质的产水TDS为18mg·L~(-1)。 二级纳滤及纳滤-反渗透耦合技术,使得海上平台可以充分利用海水来获取低TDS的生活及生产用水,解决了海上油田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随着回收率的提高,膜面污染逐渐严重,制约了集成膜法海水软化技术的应用。加入阻垢剂是降低纳滤过程污染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本研究通过重点考察不同阻垢剂对纳滤膜过程的影响,探究适于纳滤过程的专用阻垢剂,并通过优化操作参数,保证纳滤过程长期稳定运行,延长膜的使用寿命,保障膜的优良性能,,降低海水软化吨水成本。随着阻垢剂浓度的增加,产水水质逐渐变优,当纳滤过程操作压力为3.0MPa,进水温度为25℃,阻垢剂浓度为4mg·L~(-1)时,产水通量达17.23L·m~(-2)·h~(-1)。通过有无阻垢剂的对比试验表明,在较适宜的阻垢剂添加量4mg·L~(-1)时,可以延缓膜面的结垢形成,降低通量下降趋势。 本课题的研究,为面向海上油田的海水纳滤软化的实际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和可行性论证,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图文】:

装置图,纳滤,装置图,一级


集成膜法海水软化试验及阻垢剂对纳滤过程的影响研究2 试验流程及分析方法2.1 试验流程简介本部分纳滤试验采用了两套装置,其中一套为 5m3·d-1的小试装置,一套为100m3·d-1的中试装置。2.1.1 纳滤小试装置及工艺流程小试装置的实物照片如图 2-1 所示。

工艺流程图,纳滤,反渗透膜,实物


图 2- 2 二级式纳滤中试装置工艺流程图-水箱,2,6, 8,10-泵,3,7-保安过滤器,4-超滤膜元件,9-一级纳滤元件,11-二级纳滤元件,12-流量计Fig.2-2 The flow diagram of dual-pass NF membrane system1,5-water tank; 2,6, 8,10-pump; 3, 7-cartridge filter ; 4-UF module;9- 1stpass NF module; 11-2ndpass NF module; 12-flowmeter 纳滤-反渗透耦合工艺流程利用中试纳滤装置的纳滤产水作为反渗透进水,构成纳滤-反渗透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7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杰;;纳滤技术及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2 马海峰;刘志刚;陈玉龙;;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4期

3 查吕应,丁志斌,曹传新;纳滤技术用于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评述[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年02期

4 张小云,田学达,郑祥明,石华;一种天然植物阻垢剂的性能评定[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5 杨林军,张允湘,钟本和,任成军;阻垢剂对湿法磷酸中氟硅酸钾(钠)垢的抑制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张胜寒,张彤,张凌;缓蚀阻垢剂开发试验的计算机构造与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7 申启金;;阻垢剂在工业循环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8 吕海芸;杨昭毅;廖艾梅;;水阻垢剂氧化多糖的合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9 朱志良,张冰如,李继文,苏耀东,倪亚明;不同阻垢剂对硫酸钙结晶生长诱导期影响的动力学探讨[J];应用化学;2001年03期

10 郭振良,牟起娜,孙言志;水解聚马来酸酐的绿色合成工艺及阻垢性能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勇;吕拥军;刘震;;纳滤技术在处理大观霉素废水中的应用[A];第4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曾淦宁;周鸿艳;艾宁;沈江南;;纳滤脱盐技术及其在大型海藻预处理上的展望[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显球;张林生;吕锡武;;面向染料清洁生产和染料废水处理的纳滤技术[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屠多难;;纳滤技术在生物后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简介[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5 张岩;张宇峰;王刚;田国军;;纳滤技术处理纺织印染废水[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杭晓风;万印华;陈向荣;;纳滤技术分离谷氨酸和盐混合液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7 张新晖;袁其朋;秦国宏;杨晓进;;有机溶剂中纳滤传递通量模型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8 叶冬柏;余国明;邹守军;;纳滤技术在混酸再生系统中的应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9 吉卫;;一种绿色环保高效膜用阻垢剂[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侯立安;刘晓芳;;纳滤水处理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贺延芳;纳滤技术,让水资源的明天更美好[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晓;用纳滤法变河水为饮用水[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刘宽胜;我压缩机阻垢剂跻身国际前列[N];中国化工报;2010年

4 葛军 于海龙;中铝山东企业研发“新型阻垢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5 ;反渗透除污阻垢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6 钟晓陆;石油三厂“真抠”[N];中国物资报;2000年

7 席桃;直饮水市场 “兴风作浪”会有时[N];经理日报;2005年

8 鲁米娜;水处理剂发展应追求绿色化[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李鸿生;淮南天河电力实业公司多措并举创效益[N];淮南日报;2009年

10 王秀兰;清华大学化工系喜迎60华诞[N];中国化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杰;纳滤海水淡化及其脱硼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安鹏;纳滤—厌氧氨氧化—高级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伍灵;含铵盐和碳酸氢盐溶液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实验与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郑逢春;有机相纳滤传递机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5 胡登;基于纳米材料和含氟单体纳滤膜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周伟生;反渗透膜用药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7 唐星华;壳聚糖交联接枝改性及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邓爱华;水磁化处理的防垢阻垢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9 夏明珠;膦酰基羧酸的合成与性能[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黄瑞华;壳聚糖季铵盐/高分子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金玲;集成膜法海水软化试验及阻垢剂对纳滤过程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韩璐;水中布洛芬和双酚A的纳滤去除及膜有机污染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哲超;纳滤海水软化中试及其长期稳定性运行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范卫红;纳滤处理水中抗生素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宋跃飞;超滤—纳滤集成膜法海水软化工艺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冯雨;高盐度碱液纳滤脱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李娟;甲壳素碱煮废水纳滤传质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时强;正渗透汲取液研究及膜性能测试[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9 陈远超;纳滤技术处理氨噻肟酸水解母液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10 李伟;膜集成工艺处理钱塘江饮用水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9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09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b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