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湾潮波变形特点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5 22:53
【摘要】:利用乐清湾8个潮位站半个月的观测资料及11条垂线两个航次的实测海流资料,采用调和分析、准调和分析方法,从潮差、涨落潮历时的变化,M_2、M_4、M_6沿湾振幅、迟角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乐清湾的潮汐特征;以及从潮流历时、涨落潮平均流速变化,分潮流M_2、M_4、M_6北方向、东方向上的调和常数,潮流运动性质、运动形式、余流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乐清湾的潮流特征。 从潮汐的变化来看,潮差沿湾逐渐增加,平均潮差在大门岛为4.13米,到东山头增加到4.60米。涨潮历时稍大于落潮历时,且向湾顶涨落潮历时差逐渐增大,涨落潮历时差从洞头的4分钟,到东山头增大为15分钟。M_2分潮振幅从湾口到湾顶缓慢增加,从湾口的2.米到湾顶增加到2.2米;M_4振幅增加了近10倍,湾口大门岛M_4振幅不到1厘米,湾顶的东山头M_4振幅增加到9厘米,并从乐清湾的地学形态为湾内存在M_4分潮的共振提供了证据。对潮位的FFT(傅立叶分析)的结果发现,湾内涨落潮历时不等和非线性而产生的倍潮有关。倍潮中1/4日分潮的作用较大,湾内的1/4日分潮是造成了涨、落潮历时的变化和涨落流速的不等主要原因,236≤2g_(M2)-g_(M4)≤328说明湾内一直是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通过对湾内的谐振潮分析,解释了平均潮差向岸逐渐增加。 从潮流在湾内变化来看,湾内涨潮平均流速小于落潮平均流速。湾内垂线呈现为涨潮历时长于落潮流历时的特征。潮流的调和分析后,M_2分潮流在整个水域中占主导地位,在湾内至湾顶,M_2分潮流逐渐增强。日潮群中的几个主要分潮流在海湾中的流动都较弱,在海湾中的变化规律也并不十分明显。湾口、湾内的各个测点M_2、S_2分潮的椭圆旋转率F<0.3,具有明显的往复流的性质,且各垂线的主流向与水下地形等深线的走向基本一致,湾口的旋转性要比湾内稍微强一些。 浅海分潮流的作用较大,乐清湾潮流性质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流。因为海底摩擦作用的结果,全日潮、半日潮的最大流速,均是从表层到底层依次递减,底层流速最小。分潮流从表层到底层最大流速的方向变化不大,基本可以认为是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731.22
【图文】:
本文采用的是2003年9月和2004年2月乐清湾的两次水文测验结果中的潮位和潮流,潮位有8个测站—东山头、打水湾、黄华、大门岛、大麦屿、石塘、坎门、洞头站,具体位置及各潮位站的资料观测长度见图2一1,表2一1。图2一1水文测验垂线及潮位观测站布置图
单位14161820图2一 14MZ、M4分潮共振水深与传播距离关系曲线2.2:32乐清湾谐振动特征乐清湾是一个港汉式海湾,它不是标准的几何形状,整个湾分为上下两个湾,上下湾以外屿一华秋洞为分界线,这里取它为长方形作为粗略近似,乐清湾包括汉道在内约45公里,湾内主要部分长约35公里,计算平均水深为10米(中潮位以下),据此来分析乐清湾内潮差变化的特性。22
本文编号:2715119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731.22
【图文】:
本文采用的是2003年9月和2004年2月乐清湾的两次水文测验结果中的潮位和潮流,潮位有8个测站—东山头、打水湾、黄华、大门岛、大麦屿、石塘、坎门、洞头站,具体位置及各潮位站的资料观测长度见图2一1,表2一1。图2一1水文测验垂线及潮位观测站布置图
单位14161820图2一 14MZ、M4分潮共振水深与传播距离关系曲线2.2:32乐清湾谐振动特征乐清湾是一个港汉式海湾,它不是标准的几何形状,整个湾分为上下两个湾,上下湾以外屿一华秋洞为分界线,这里取它为长方形作为粗略近似,乐清湾包括汉道在内约45公里,湾内主要部分长约35公里,计算平均水深为10米(中潮位以下),据此来分析乐清湾内潮差变化的特性。2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路川藤;罗小峰;陈志昌;;长江口潮波传播影响因素探讨[J];海岸工程;2011年01期
2 杨晓东;姚炎明;蒋国俊;李佳;;乐清湾悬沙输移机制分析[J];海洋通报;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桢;海岸工程作用下海床冲淤演变预测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杨晓东;乐清湾悬沙输移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15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151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