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海槽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6-30 22:19
【摘要】:本文选取东海陆架至冲绳海槽槽底平原的代表性沉积样品110个和已有研究基础的DH180岩心样品,通过颗粒分离、磁性矿物分析、趋磁细菌培养、浮游有孔虫δ~(18)O测定、AMS~(14)C测年、多种磁学参数测量(包括磁化率、等温剩磁、x-T热磁曲线、磁滞回线、非磁滞剩磁和饱和等温剩磁等)等试验手段,分析探讨了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磁性的贡献、沉积物磁性与物质来源及环境的内在联系、短期古海洋事件的环境磁学表现等科学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和认识如下: 1.根据不同沉积环境中沉积物的磁滞回线、等温剩磁曲线、热磁曲线等磁性特征和磁性矿物的分析结果,认为从陆架外缘到冲绳海槽槽底平原沉积物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磁性矿物的粒度以准单畴为主,存在少量超顺磁颗粒。 2.不同沉积环境中沉积物对磁性矿物富集的粒级不同,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磁化率的贡献存在差异。陆架外缘粗颗粒沉积物对磁化率的贡献大,西陆坡和西槽底平原细颗粒沉积物对磁化率的贡献大,而东槽底平原因含有火山物质,粗细粒级对磁化率贡献相当。 3.根据各沉积环境中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磁化率的贡献、磁性矿物的成分、磁畴状态、磁滞回线及等温剩磁曲线和热磁曲线变化的幅度和趋势,认为各沉积环境中磁性矿物的来源和成因不同。从陆架外缘到东槽底平原,在磁性矿物来源上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受不同环境因素(如火山作用)的制约,表现出不同的磁性特征和环境特点。 4.冲绳海槽东槽底平原沉积物含有较多的火山物质,磁学特征与其它沉积环境有明显差异,各磁性参数特征值也明显较强。 5.CaCO_3含量与磁性参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高含量区,可能对沉积物磁性矿物的含量具有稀释作用,沉积物磁学性质相对减弱。 6.根据DH180岩心沉积物的磁学性质的变化特征,认为冲绳海槽中部曾发生过两次火山事件和一次短期气候变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两次火山事件发生时代分别距今约12.6ka和6.2ka,最近一次火山喷发的年代与K-Ah火山喷发的年代基本一致;在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期,DH180岩心磁化率(x)曲线明显减小,SIRM/x和ARM/x比值有稍微增大的波动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6.21
【图文】:
黑潮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的主要流系,以流幅宽、流速大、厚度大、高温高盐而著称。黑潮自台湾东部海域进入冲绳海槽后,沿海槽西侧槽坡向东北方向流动,并在东侧槽坡形成一逆流,控制着该区的气候、水文特征(图2一2)[l’5]。黑潮流向比较稳定,但其主干表层流速变化大,在29“30‘N、127“E至30“N、128“30’E的范围内黑潮开始弯曲发生分离,主体转向东,经土噶喇海峡进入太平洋,其分支继续北上进入陆架后与陆架水混合形成对马暖流。对马暖流沿100一150米等深线流动,经对马海峡入日本海,西侧受向南扩展的黄海冷水团、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活动的影响,以长江冲淡水为主体的沿岸流系、东海北部混合水入侵的黄海冷水及黑潮水互相穿插、叠置,构成了复杂的水文特征【”“]。地质历史时期,黑潮主流轴曾发生多次摆动。
物颗粒1000颗,鉴定其中的磁性颗粒。磁性矿物有磁铁矿、钦铁矿、赤铁矿和自生黄铁矿,但颗粒含量非常少,仅为几颗,海槽中则含有较多的火山玻璃碎屑,见图3一5。图3一6沉积物中磁性颗粒
本文编号:273589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6.21
【图文】:
黑潮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的主要流系,以流幅宽、流速大、厚度大、高温高盐而著称。黑潮自台湾东部海域进入冲绳海槽后,沿海槽西侧槽坡向东北方向流动,并在东侧槽坡形成一逆流,控制着该区的气候、水文特征(图2一2)[l’5]。黑潮流向比较稳定,但其主干表层流速变化大,在29“30‘N、127“E至30“N、128“30’E的范围内黑潮开始弯曲发生分离,主体转向东,经土噶喇海峡进入太平洋,其分支继续北上进入陆架后与陆架水混合形成对马暖流。对马暖流沿100一150米等深线流动,经对马海峡入日本海,西侧受向南扩展的黄海冷水团、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活动的影响,以长江冲淡水为主体的沿岸流系、东海北部混合水入侵的黄海冷水及黑潮水互相穿插、叠置,构成了复杂的水文特征【”“]。地质历史时期,黑潮主流轴曾发生多次摆动。
物颗粒1000颗,鉴定其中的磁性颗粒。磁性矿物有磁铁矿、钦铁矿、赤铁矿和自生黄铁矿,但颗粒含量非常少,仅为几颗,海槽中则含有较多的火山玻璃碎屑,见图3一5。图3一6沉积物中磁性颗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平,陈玲,张平中,李炳元;环境磁学反映的藏南沉错地区1300年来冷暖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1年06期
2 韩家iY,姜文英,褚骏;黄土和古土壤中磁性矿物的粒度分布[J];第四纪研究;1997年03期
3 孙知明,胡守云,马醒华;现代湖泊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研究及其环境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2期
4 俞立中,许羽,张卫国;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磁性测量及其环境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1期
5 琚宜太,王少怀,张庆鹏,旺罗,邓成龙;福建三明地区被污染土壤的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6 刘建华;南冲绳海槽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其地质解释[J];东海海洋;2001年01期
7 卢冰,陈荣华,冯旭文,施晓来,唐运千,刘镇盛;冲绳海槽2万年以来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古温度、古环境的研究[J];东海海洋;2000年02期
8 王建,刘泽纯,姜文英,董龄祥,朱明哲,高丰;磁化率与粒度、矿物的关系及其古环境意义[J];地理学报;1996年02期
9 李元芳,张青松,李炳元;青藏高原西北部17000年以来的介形类及环境演变[J];地理学报;1994年01期
10 李乃胜;大洋钻探与冲绳海槽[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3期
本文编号:2735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358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