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钾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0:21
【摘要】:离子交换膜分离法是海水提钾的方法之一,钾离子筛具有与离子交换膜类似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对K~+有独特选择性,将二者结合到一起,不仅能克服钾离子筛膜易碎、不耐用的缺点,还可以提高单纯的离子交换膜对K~+的选择性。首先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对钾离子具有特定记忆功能的离子筛,其对海水中钾离子饱和交换容量高达56.96 mg/g。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钾离子筛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偶联剂用量和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XRD、SEM、FT-IR以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对改性前、后的钾离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H-560可以成功地接枝到钾离子筛的表面,接枝率达1.25%;离子筛优化的改性条件为偶联剂与钾离子筛质量比2:1,改性时间7 h。 将钾离子筛共混于成膜性良好的聚乙烯醇基体中,再以商品阳膜为基膜,制备出杂化改性的钾离子交换膜。实验中主要采用双离子膜电位法作为表征手段,测定膜在CaCl_2、KCl溶液中的膜电位,得到两种离子的选择透过系数T,根据T值大小确定制膜条件。实验详细考察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对膜形貌的影响,以及离子筛含量、聚乙烯醇(PVA)浓度、交联剂用量和交联时间对膜性能的影响。最佳制膜条件:分散剂选择聚丙烯酸,其与离子筛质量比为0.4;离子筛含量14%;PVA浓度8.96%;戊二醛含量0.1%;交联时间10 min。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表面和断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膜表面钾离子筛分散较均匀,部分嵌入商品膜表面孔洞,改性层基本可以将商品膜表面及孔洞覆盖住。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膜的亲水性明显增强,接触角较商品膜减小了78.1°。实验针对改性前后阳离子交换膜各种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和比较。结果显示:改性膜的离子交换容量(IEC)和平衡含水率(φw)降低,膜电阻(R)增大,这可能是因为加入的PVA不含离子交换基团,使膜内离子交换基团含量相对减少,再者PVA不导电,从而使膜电阻增大。 对KCl/CaCl_2、KCl/MgCl_2、KCl/NaCl三组溶液分别进行电渗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商品膜对各组溶液中的K~+选择性都不及改性膜,其中对KCl/NaCl溶液中的K~+无选择性。改性膜对各组溶液中的K~+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先选择性,分离因数最大值分别为α_( K~+/ Ca~(2+))=154.89,α_(K~+ Mg~(2+))=137.94,α_(K~+ Na~+)=5.00商品膜同一时间下分离因数的最大差值分别为:93.61,86.84和4.24。可见,较之商品阳离子交换膜,改性膜对K~+的选择分离性能得到提高,这说明将钾离子筛与阳离子交换膜相结合制备钾离子交换膜是可行的,但是改性膜的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46
【图文】:

八元环,分子筛,位置,阳离子


而且不同的八元环,Na+占据的位置也可能不同。使用 X 射线衍射分析不能给出 Na+具体被哪个等价位置占有,只能说明每个等价位置上占有 Na+的概率为四分之一。目前,对于阳离子在沸石中的位置研究较多的有 FAU 类型分子筛[92-94]。如图 1-3 所示,为阳离子在 FAU 分子筛中的位置图示,可以看到阳离子可以占有的位置主要位于立方晶胞的对角线上,各位置分别用Ⅰ、Ⅰ/、Ⅱ、Ⅱ/Ⅱ//、Ⅲ、Ⅲ/、U 等符号表示。像这样的分子筛,其阳离子可以被多个位置占有用 X 射线衍射方法很难确定其位置。近年来,由于固体核磁共振法和红外光谱法的使用,阳离子在沸石中位置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阳离子,分子筛,位置


而且不同的八元环,Na+占据的位置也可能不同。使用 X 射线衍射分析不能给出 Na+具体被哪个等价位置占有,只能说明每个等价位置上占有 Na+的概率为四分之一。目前,对于阳离子在沸石中的位置研究较多的有 FAU 类型分子筛[92-94]。如图 1-3 所示,为阳离子在 FAU 分子筛中的位置图示,可以看到阳离子可以占有的位置主要位于立方晶胞的对角线上,各位置分别用Ⅰ、Ⅰ/、Ⅱ、Ⅱ/Ⅱ//、Ⅲ、Ⅲ/、U 等符号表示。像这样的分子筛,其阳离子可以被多个位置占有用 X 射线衍射方法很难确定其位置。近年来,由于固体核磁共振法和红外光谱法的使用,阳离子在沸石中位置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周;王建清;;聚乙烯醇成膜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包装工程;2009年01期

2 林海斌;张国贤;谢飞;;分散剂PEG600对γ-Al_2O_3纳米流体分散性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陈新,平郑骅,府寿宽,龙英才;高硅ZSM-5沸石填充硅橡胶膜的研究(Ⅱ)——渗透蒸发性质的影响因素[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9期

4 郭朝霞,李莹,于建;聚芳酯树枝状分子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吴洪,王宇新,王世昌;聚乙烯醇膜的阻醇及导电性能 ( Ⅱ)戊二醛交联聚乙烯醇膜[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5期

6 高辉;安兴才;祝霞;盛文军;张鹏;王文正;;膜分离技术在番茄汁浓缩工艺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李学梅,刘茉娥;发酵液中乳酸的电渗析法分离[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8 曹学君,刘叶青;膜分离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年05期

9 袁俊生,韩慧茹;海水提钾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范工业;史昌明;;电渗析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改进[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肖菊;沸石分子筛膜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卢亚哲;钾离子高效吸附剂的合成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史可人;新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2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42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d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