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合成孔径雷达提取海面风、浪信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21:11
【摘要】: 传统海洋测量方法例如岸基观测站、船只和浮标等方式只能对海面进行单点观测,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观测点少,只能获得有限的点的资料,无法得到大范围的海面信息;费用较高,无法大范围的密集观测;并且,传统方法受天气影响较大,无法长时间的连续观测。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能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对海面成像,能实现多波段、多极化、多视角得观测海面,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实时动态海面信息。同时,这种全天候、全天时和高分辨率观测海洋的优势是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所没有的。总之研究如何从SAR影像中有效地获取海面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意义。 自从1978年Seasat卫星发射以来,SAR图像就被广泛的应用于海洋要素的反演,如海面风场、波高、平均周期。其中对海面风场的反演研究的最多,一般的方法是首先对SAR图像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SAR图像谱,通过图像谱的峰值信息能够得到具有180°模糊的风向,利用SAR图像的条纹或者浮标等外部信息来消除180°模糊从而确定风向,然后把得到的风向和SAR图像的正交后向散射截面数值(NRCS)带入经验函数CMOD4或者CMOD5等反演函数通过迭代计算得到风速。这种方法得到的海面风场需要外部信息的辅助,不利于大范围业务化的反演海面风场。因此本文试图直接通过SAR图像来反演海面风场而不利用其他外部信息的帮助。2002年3月1日发射的ENVISAT卫星所获得的ASAR图像具有不同于ERS系列的SAR图像的新特点:(1)不同入射角的情况下获得ASAR图片,(2)可以同步的获得双极化甚至多极化数据,(3)可以获得更宽的带幅的图像。双极化数据可以同时地提供同极化和交错极化的影像,两种极化的数据能够增加分辨目标的能力和提供目标更多的信息,这方面的优势也使得利用双极化的数据来消除SAR图像反演风场中的180o模糊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推导了利用双极化的ASAR图像反演海面风场的新函数,该函数是在同极化和交错极化函数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有效的消除了只用一副ASAR图片反演风场所固有的180o模糊现象。风速和风向的反演结果与Quikscat数据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3 m/s和2.21o。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新方法与浮标数据以及Quikscat数据符合的更好。 利用SAR图像来反演海浪的波高也是一个研究的比较多的领域。比较传统的方法是由SAR图像得到的海浪谱计算出波高,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SAR图像反演海浪谱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Hasselmann(1991)提出的在Max-Planck Institute(MPI)发展起来的方法,Hasselmann(1996)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另一种是Mastenbroek和de Valk(2000)提出的半参数化反演方法。这两种方法的最主要的缺点就是需要引进外部信息(WAM模式结果或者散射计的风的信息)来消除图像所固有的180°方向模糊问题。而本文应用的经验函数方法(CWAVE)不需要引进任何外部信息而直接得到海浪的重要参数-有效波高(Hs),输入该经验函数的参数主要有:波模式图像的雷达截面、图像方差以及由SAR谱得到的20个参数。这些参数的选择是通过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筛选的。CWAVE经验函数的系数是通过6000幅全球分布的ERS-2波模式的图像谱拟合同时同地点的WAM模式结果得到的。利用CWAVE经验函数反演了1998年9月到2000年11月两年多的全球接近一百万的ERS-2 SAR图像的有效波高,利用NOAA浮标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他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3,均方根误差为0.61m,偏差为0.02 m;反演结果也与欧洲中长期预报中心(ECMWF)的ERA-40有效波高资料和高度计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通过SAR图像反演Hs的一种有效方法。 SAR的反演结果也应用于有效波高的非线性统计分布的研究。结合动力学和随机统计学原理推导了海面高度、波高和有效波高的非线性统计分布,同时利用了NOAA浮标数据、华师大的波高数据以及SAR的有效波高数据分别对推导出的非线性统计分布函数进行了检验。 SAR的结果也用来反演新的风浪成长关系: H = 0.00854T~(1.564),与已有的风浪成长关系的比较表明该成长关系与已有的结果比较一致。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714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宽幅,中尺度


图 1.1 ENVISAT 示意图AR 的先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有五种工作模式,分别波模式、图像模式、改变极化模式和宽幅模式。ENVISAT ASAR模式,沿着卫星路径每隔 100km 就观测一次,这样,每天就可以0 个全球海洋的小幅 SAR 图像。另一方面,ASAR 可以在宽幅模式从而可以获得海面更大区域(大约 400km*400km)的 SAR 图像,中的中尺度现象的研究以及用于预报的中尺度风场的获得带来了同样也为大范围的海浪信息提取以及台风风浪场的路径研究创造了于 2007 年由德国空间中心和欧空局合作发射的 TerraSAR-X 卫星,它的分辨率能达到几米,如此高的分辨率为分析更小尺度的大气了可能。图 1.2 是 TerraSAR-X 的示意图。图 1.3 总结了各种雷达频段。

示意图,示意图,海面风场,雷达波段


图 1.2 TerraSAR-X 示意图图 1.3 各种可用的雷达波段示意图2.2 利用 SAR 来提取海面风场的研究现状海面风场是海洋上层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它与海洋中的几乎所有的物理密切。在海洋动力学过程中,它不仅是形成海面波浪的直接动力,而且是区全球海洋环流的动力。同时,海面风场调节海/气之间的热量、水汽和物质,对区域和全球气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是气象预报的必要参数。此面风场还直接影响着海上航运、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等,海面风场还为海军

示意图,雷达波段,示意图,海面风场


图 1.3 各种可用的雷达波段示意图1.2.2 利用 SAR 来提取海面风场的研究现状海面风场是海洋上层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它与海洋中的几乎所有的物理过程密切。在海洋动力学过程中,它不仅是形成海面波浪的直接动力,而且是区域和全球海洋环流的动力。同时,海面风场调节海/气之间的热量、水汽和物质交换,对区域和全球气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是气象预报的必要参数。此外,海面风场还直接影响着海上航运、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等,海面风场还为海军的指挥人员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海面风通过风应力对海面的作用,产生风生表面波,,这些表面波直接或者间接地改变了海面粗糙度和雷达地后向散射截面,图 1.4 表明了这种作用,飓风或者台风期间的 SAR 图片最能说明问题,图 1.4 所示的图片是位于北纬 27度,东经 30 度,于 2002 年 8 月 29 日 9:21 Rusa 台风期间获得的,从图中明显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凯;栾曙光;张瑞瑾;;强台风“珍珠”引起的近岸波浪场数值分析[J];海洋预报;2011年04期

2 蒋宗立;刘时银;许君利;王欣;莫宏伟;;应用SAR特征匹配方法估计音苏盖提冰川表面流速[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3 ;为雷达配上显微镜眼睛[J];科技导报;2011年22期

4 贺峥嵘;刘智;王番;陈永昌;;非下采样Contourlet域的ICA法SAR图像相干斑抑制[J];测绘工程;2011年03期

5 黄魁华;张军;;局部统计活动轮廓模型的SAR图像海岸线检测[J];遥感学报;2011年04期

6 史剑;王璞;钟中;张军;;两种网格下的SWAN模式对黄渤海海浪模拟比较[J];海洋预报;2011年04期

7 肖鹏;种劲松;;基于拟线性变换的海浪方向谱反演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7期

8 李杨寰;金添;宋千;周智敏;;后向投影算法的地理坐标系下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英文)[J];遥感学报;2011年04期

9 袁蔚林;秦其明;杜世宏;沈心一;;全极化SAR的方向角纠正在估算裸土含水量时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梁存任;曾琪明;崔喜爱;焦健;;Envisat ASAR ScanSAR-Stripmap干涉测量研究[J];遥感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贺;杨劲松;黄韦艮;王隽;;利用SAR遥感仿真对ENVISAT ASAR level 2算法的误差分析[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2 逯贵祯;王玲;;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识别的马尔科夫随机场方法研究[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白霞;孙进平;毛士艺;;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的Chirp z变换成像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时慧;左永锋;何攀峰;;大调制带宽线性调频信号频响补偿技术研究[A];2010全国虚拟仪器大会暨MCMI2010’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何宜军;谢涛;;沿轨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涌浪成像理论[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李和平;;基于ARM的固态记录器控制模块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陆元;袁运能;张亚萌;李东斌;;距离徙动高次项对LFMCW SAR成像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汪伟;李磊;张智慧;;有源相控双极化波导缝隙天线阵[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王隽;杨劲松;黄韦艮;王贺;陈鹏;;多视处理对SAR船只探测的影响[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10 王迪;雷武虎;杨越;;SAR欺骗干扰与散射波干扰信号生成[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徐英淑;以先进的雷达开拓遥感应用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0年

3 记者 陈敬农 通讯员 汪杰;直升机载装合成孔径雷达获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4 士元;“X卫星”多视角观测转眼不转身[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费旭辉;合成孔径雷达与光学影像融合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N];中国测绘报;2007年

7 韩辛;遥感监测海上溢油[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士元;2009年德国5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天上相聚[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庞之浩;SAR—X:德探测卫星全球测高[N];中国国防报;2007年

10 许伟武;军用航空通信革命性变革——雷达通信[N];中国航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立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王力宝;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郭微光;机载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孙建;SAR影像的海浪信息反演[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于秋则;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匹配导航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危嵩;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宋贵霆;合成孔径雷达提取海面风、浪信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8 孙斌;基于CT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向量熵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傅斌;SAR浅海水下地形探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杨乐;卫星雷达高度计在中国近海及高海况下遥感反演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刚;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胡笑斌;SAR图像目标识别中几个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周峰;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基于数据的运动误差分析及补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叶映宇;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裘金飞;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姜凤山;合成孔径雷达高速数据记录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7 许一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的可靠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8 史勤峰;Beamlet及其在SAR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田旭文;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率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2年

10 缪建峰;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55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55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3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