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载油污分离设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4:19
【摘要】:海上石油业和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接踵而来的海洋石油污染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石油已成为全球性污染源,近年来正以远远超过海洋本身可承受的数量源源不断的进入海洋之中,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成为海洋污染的最大破坏因素。 可见海面溢油的回收与处理以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而溢油的处理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与燃烧法四大类。本文以物理方法为基础,从四个方面来研究海面溢油的处理方法: (1)对围油栏的功能进行扩展,将围油栏与拖船相连接,通过围油栏的合围运动,增加围控区域内的油膜厚度,试验证明可提高围控区域内撇油器的工作效率; (2)普通的堰式撇油器的收油效率低,分析研究普通堰式撇油器的结构与性能缺点,提出对堰式撇油器的改进方案,最后通过试验验证回收效率是否得到提高; (3)通过实验分析常用吸油毡的性能指数,包括原始的吸油能力,吸油倍率以及饱和后经过处理的再吸收能力等; (4)结合吸油材料的吸附性能与特点,设计将吸油材料所吸收溢油进行高效油水分离的设备。 在提出提高海面溢油收油效率的理论方法之后,再分别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了围油栏的功能扩展,堰式撇油器的改进后均对溢油回收的效率有较大的提高,最后根据海面溢油事故发生的地点与环境状况的不同,提出一系列比较全面的处理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55
【图文】:
溢油发生后首先派出指挥船与两艘拖船到达事故现场,再将三艘船舶通过经过处理的围油栏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大小可控的V形溢油围控区域,见图2-1。拖船带动围油栏在溢油海面运动,将海面上分散的溢油逐渐聚集起来,当围油栏内油膜厚度恰当?时,三船停止前进。拖舟3围油气指挥\船围油栏 ^图2-1将溢油收集入V形区域Fig.2-1 Oil spill collection into a V shape area此时指挥船不动,两拖船逐渐靠拢,见图2-2,随着围油栏的移动挤压,溢油不断7
堰式撇油器图2-2r式撇油器在V形区域收油Fig.2-2 Weir skimmer in V form area of oil collection2.2试验研究2.2.1试验材料以lmX0.8mX0.5m盛水装置作为试验场地,模拟小范围海洋环境,倒入大连星海浴场海水,胜利油田出产原油作为试验用油,通过压缩机向池中通入空气,产生波浪,模拟海浪效果,放入堪式撇油器与围油栏,所回收溢油通过导管进入储油罐。水与原油 』.及主要设备性能参数如下表。8
水装置两边,使其缓慢相向运动,最后保持V形状态。然后放入堰式撇油器,吸油时可不断调节围油栏,使尽量多的石油处在V形区域内,如图2-3。SI图2-4撇油器在工作Fig.2-4 Oil skimmer at work2.2.3试验结果与分析堰式撇油器简单可靠,收油速度快,但含水率较高。堰式撇油器回收效率:D ①Re = — (2-2)式中:Re—回收效率,%10
本文编号:2761897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55
【图文】:
溢油发生后首先派出指挥船与两艘拖船到达事故现场,再将三艘船舶通过经过处理的围油栏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大小可控的V形溢油围控区域,见图2-1。拖船带动围油栏在溢油海面运动,将海面上分散的溢油逐渐聚集起来,当围油栏内油膜厚度恰当?时,三船停止前进。拖舟3围油气指挥\船围油栏 ^图2-1将溢油收集入V形区域Fig.2-1 Oil spill collection into a V shape area此时指挥船不动,两拖船逐渐靠拢,见图2-2,随着围油栏的移动挤压,溢油不断7
堰式撇油器图2-2r式撇油器在V形区域收油Fig.2-2 Weir skimmer in V form area of oil collection2.2试验研究2.2.1试验材料以lmX0.8mX0.5m盛水装置作为试验场地,模拟小范围海洋环境,倒入大连星海浴场海水,胜利油田出产原油作为试验用油,通过压缩机向池中通入空气,产生波浪,模拟海浪效果,放入堪式撇油器与围油栏,所回收溢油通过导管进入储油罐。水与原油 』.及主要设备性能参数如下表。8
水装置两边,使其缓慢相向运动,最后保持V形状态。然后放入堰式撇油器,吸油时可不断调节围油栏,使尽量多的石油处在V形区域内,如图2-3。SI图2-4撇油器在工作Fig.2-4 Oil skimmer at work2.2.3试验结果与分析堰式撇油器简单可靠,收油速度快,但含水率较高。堰式撇油器回收效率:D ①Re = — (2-2)式中:Re—回收效率,%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封培元;史琪琪;王磊;;多功能海上溢油处理装置设计[J];船舶工程;2009年S1期
2 陆晶晶,周美华;吸油材料的发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张银东;李文华;侯解民;孙玉清;;堰式撇油器的改进[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王锦涛;郑易安;王爱勤;;木棉纤维接枝聚苯乙烯吸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2年01期
5 杨帆,杨昌柱,周李鑫;撇油器的原理及性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5期
6 祁佩时;林娜;刘云芝;;纺织纤维用于城市河道突发溢油污染的治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金劲松;杨毅;;水域泄漏油品回收处理技术[J];化工环保;2011年02期
8 黄礼贤,张观希,万肇忠;石油在海洋中的扩散[J];环境科学丛刊;1982年01期
9 郑建中;王静;王晓燕;;不同类型海岸的溢油清理方法[J];环境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10 郑雯君;处理海域溢油的吸油材料[J];海洋通报;1987年01期
本文编号:2761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618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