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赤道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加热对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影响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

发布时间:2020-07-25 17:34
【摘要】: 首先用诊断的方法,研究了El-Nino和La-Nina事件对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应用1950-1996年北半球中高纬逐日500hpa高度场资料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出:(1)夏季低频振荡较弱,冬季低频振荡较强。(2)El-Nino事件有使低频振荡周期缩短的趋势。(3)La-Nina事件有使低频振荡周期延长的趋势。(4)El-Nino(La-Nina)事件,夏季的波动振荡主周期比冬季主周期缩短(延长)明显。(5)不论是正常年份,还是El-Nino(La-Nina)事件,北半球40°N的夏、冬季波动振荡主周期分别明显大于北半球60°N夏、冬季振荡主周期至少约5d以上。 然后,用数值试验的方法,应用强迫耗散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的全球谱模式,并在方程中考虑了偶(单)极子的热力强迫作用,在三个行星波准共振的条件下,模式共积分90d,得出:(1)在基本气流强度和偶(单)极强迫热源的共同作用下,三个行星波之间存在很强的波—波相互作用,且波动振荡呈现准双周和季节内振荡。(2)偶、单极强迫热源强度和基流强度的增强(减弱),使得大气低频振荡周期有缩短(延长)的趋势。(3)正、负偶(单)极强迫源对中高纬大气的低频振荡调制作用不同。(4)正偶(单)极强迫源对大气低频振荡的调制作用强于负偶(单)极,波动振荡明显加快。(5)正(负)偶极和正(负)单极对大气的低频振荡调制有相同的敏感区。(6)在准共振三波流函数场随时间变化的试验结果中,进一步证实了中高纬大气存在较好的低频振荡,且与相应的基流、三波波数和振幅组合所得的波动振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最后,对强迫耗散正压大气波动准共振进行了理论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气象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P73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崇银,肖子牛;大气对外强迫低频遥响应的数值模拟——Ⅱ:对欧亚中高纬“寒潮”异常的响应[J];大气科学;1993年05期

2 肖子牛,晏红明;El Ni泺o位相期间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中国南部初夏降水及初夏亚洲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1年02期

3 殷永红,史历,倪允琪;近20年来热带印度洋与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相互作用特征的诊断研究[J];大气科学;2001年03期

4 李崇银,穆明权;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J];大气科学;2001年04期

5 陈烈庭;阿拉伯海—南海海温距平纬向差异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1年01期

6 黄荣辉,孙凤英;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4年02期

7 吴国雄,孙凤英,王敬方,王晓春;降水对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邻域响应──Ⅱ.资料分析[J];大气科学;1995年06期

8 李崇银,周亚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和ENSO的相互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1期

9 陈烈庭,金祖辉,罗绍华;印度洋和南海海温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某些联系[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5年01期

10 李崇银;厄·尼诺影响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研究[J];气象学报;1987年02期



本文编号:2770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70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a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