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吸附法海水脱钙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47
【图文】:
质可以透过膜[26]。纳滤膜法分离物质具有不涉及相变、无二次污染、结构紧凑、设备简单、效节能、易于自动化操作等诸多优点,但纳滤膜易污染,需要经常对膜进行反和清洗,从而增加了膜过程的操作及维护费用,限制了纳滤膜技术的应用。由此可见,国内外很多人做过脱除钙离子方面的研究,但技术先进又经济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并不多见。海水中干扰离子多,对钙的脱除影响大,因此找一种选择性高,经济又有效的方法是迫切的。随着电化学理论和吸附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二者交叉融合的电吸附技术日渐显示了它的优势。1.3 电容吸附技术1.3.1 电容吸附技术原理
9意图(1) 集流板 (2) 电极(3)阳离子交换膜(6) 密封垫圈resentation of MCDI unit (1) Current cacer (5)Anion exchange membrane(6) Gas心组件为电容吸附模块,如图 1-2、隔板、电极及密封垫圈四部分组
以碳气凝胶作电极进构中,以 R/C 为 1500、M 值为 305]用不同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电极剂热压成型电极经炭化后,其电吸、H2O2、H2O2/UV 对粘胶基活性进行比较发现,经 KOH 改性的 A效果最差。近几年来,电吸附技术究电吸附技术,缩小了国内与国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向晨;电子探针分析玻璃表面K~+离子交换浓度的卷积修正处理[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2 张鹤龄;廖仰南;孔永德;曾宝娟;;壮观放线菌素(Actinospectacin)的研究——Ⅲ.提高壮观放线菌素收率和纯度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3 段佩若,林京;应用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抗RSV-McAb的实验报告[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9年02期
4 刘英汉;从含铼钼精矿中提取钼和铼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89年01期
5 曾静芬,马晨;催化光度法测定牧草、牛羊粪、尿中痕量硒[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6 朱化雨,臧剑甬,何荣桓,焦庆祝,张天德;离子交换-汞滴定法测定K_2O和Na_2O[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7 杨传蜀,程方;离子交换水处理工艺与双室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床[J];海洋技术;2002年04期
8 杨天新;邹豪;王雷;李睿;王俊龙;桑梅;;棱镜耦合法确定条形波导的渐变折射率分布[J];中国激光;2010年03期
9 忻寅强;鲁昌燕;王期;浦荷芳;殷志敏;;生物酶法合成L-茶氨酸和聚谷氨酸的高效同步分离纯化[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张仁彦;邓意麒;彭刚;;开尔文滴水起电机在潮湿环境下的实验研究[J];物理实验;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丹;杨娟;汪信;陆路德;杨绪杰;;TiO_2粒径对层状Na_2Ti_3O_7的形貌及性能影响[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2 许霞;;纳米组装无机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抗菌效果研究[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亮;李峰;段雪;;MoO_4~(2-)阴离子插层含钛水滑石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杨晓彤;糜可;冯慧琴;杨庆尧;;云芝糖肽(PSP)中糖肽结合的色谱法鉴别[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辉;马哲;徐晓滢;李松;姚忠;;碱性树脂选择性分离丁二酸[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6 姚开胜;周贞;周智明;温鸿亮;;纳米镍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对-硝基甲苯还原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7 杨桂兰;郭学平;吕莉;;透明质酸锌的制备方法和用途[A];中国药学会全国多糖类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楚文娟;樊耀亭;侯红卫;;以四核铜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的链状化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孙为银;苏志;;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韩彦丽;左敏;谢明一;郭振朋;齐莉;陈义;;离子交换电动色谱法分离氨基酸氯甲酸芴甲脂衍生物[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杰;吸附法治理有机废气[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胡爱民 张华;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研制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张华 陈铁;我国首套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新标准通过审定[N];中国质量报;2006年
4 通讯员 张华;中国首台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在武汉研制成功[N];湖北日报;2006年
5 记者 付浩;盐湖集团万吨级碳酸锂项目启动[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本报驻基辅记者 何永晋;小蘑菇派上了大用场[N];科技日报;2003年
7 付浩;吸附法卤水提锂工业试验获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全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委员会理事长 王继文;把握机遇 乘势而上[N];中国化工报;2006年
9 星子;吸附法提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10 ;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的奠基人——何炳林院士[N];中国化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殿婷;高纯硼酸的制备及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2 张连海;腈纶基离子交换及变色纤维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温俊杰;新型硅胶—聚胺有机—无机复合树脂从钴(镍)电解液中除铜的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文衍宣;磷矿脱镁废水综合利用应用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1999年
5 王格慧;新型天然纤维材料离子交换树脂合成与应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6 刘惠;酵母生物转化生产S—腺苷—L—蛋氨酸辅产谷胱甘肽机理及工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陈海燕;宽带掺Er光波导放大器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王亮玲;离子注入与离子交换平面和条形光波导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林倩;超高纯过氧化氢试剂制备中的吸附净化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禄;尖晶石型锰氧化物锂离子筛制备及提锂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华林;A型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及吸附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2 张运秋;电容吸附法海水脱钙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何天明;盐湖卤水吸附法提硼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陈勇;离子交换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对Cu(Ⅱ)离子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鹏飞;Cu~+-Na~+离子交换玻璃波导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6 纪志永;锂吸附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杨剑;天然斜发沸石钾钙离子交换性能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8 陈永森;固相合成胸腺五肽的分离与纯化[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杨利;固体离子交换制备铜基催化剂常压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10 姚卫棠;钾长石提钾机理研究及新工艺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7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7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