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冬季季风期孟加拉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5;Q948.8
【图文】:
匀后倒入Uterm5hl计数框中,在沉降柱的上方盖好盖玻片,然后静置沉淀24小逡逑时以上,把上清液移出到废液桶中,盖好底座盖玻片并放置于倒置显微镜中进行逡逑浮游植物鉴定和计数[4S]。Uterm6hl计数框示意图如图1-1所示。应用此方法对浮逡逑游植物样品进行鉴定时,由于此方法对海水样品进行浓缩的同时又最大程度的留逡逑存了浮游植物细胞,因此与其他浮游生物鉴定技术相比更容易观察到数量稀少的逡逑物种,也可以把水样真空干燥后,取下载玻片进行更细致的形态学观察。逡逑10逡逑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逡逑第二章材料与方法逡逑2.1调查海域和样品采集逡逑2016年10月至12月搭乘“东方红2号”调查船在孟加拉湾海域逡逑(80.00°-%.00°E,4.50°-18.00°N)进行现场采样及样品处理,主要设置了邋SI、S2、逡逑S3、S4共4个断面,包括45个采样站位,分别采集0、30、75、100、150、300逡逑m共6个水层的样品。逡逑20°N逦v逡逑
3.1.2调查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逡逑调查期间研究海域的表层铵盐、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氮磷逡逑比的平面分布如图3-4所示。调查海域表层铵盐范围为0.20-3.03邋pmol/L,平均逡逑值为LOOpmal/L,高值区出现在孟加拉湾的中部,整体分布呈现向南北逐渐降逡逑低的趋势。调查海域表层磷酸盐范围为0.01-0.57邋pmol/L,平均值为0.06邋pmol/L,逡逑高值区出现在孟加拉湾北部的S04-19和S04-18站位,整体分布呈现由该区域向逡逑外围逐渐降低、在孟加拉湾南部又逐渐升高的趋势。调查海域表层硝酸盐范围为逡逑0.11-7.70邋pmol/L,平均值为0.90邋pmol/L,高值区也出现在孟加拉湾北部的S04-19逡逑和S04-18站位,整体分布呈现由该区域向外围逐渐降低的趋势。调查海域表层逡逑亚硝酸盐范围为0.01-0.20叫nol/L,平均值为0.07,ol/L,高值区出现在孟加拉逡逑湾北部和中部区域。调查海域表层硅酸盐范围为0.56-1.75邋gmol/L,平均值为1.00逡逑pmol/L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丹琴;叶然;魏永杰;俞海波;杨晴;王玉初;廖有根;;三门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7年01期
2 张馨月;钱宝;樊云;彭春兰;;长江干流宜昌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J];人民长江;2017年03期
3 商书芹;郭伟;朱中竹;王博涵;贾丽;刘鹏;;济南地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水产学杂志;2017年01期
4 吕少梁;王学锋;曾嘉维;陈海刚;王力飞;贾晓平;;防城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适应性[J];南方水产科学;2017年04期
5 孙慧慧;刘西汉;孙西艳;王玉珏;刘东艳;;莱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7年05期
6 卞少伟;王秋莲;韩龙;周笑白;梅鹏蔚;;天津北大港湿地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2017年04期
7 李俊龙;郑丙辉;刘录三;唐静亮;;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响应关系[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4期
8 陈纯;李思嘉;肖利娟;韩博平;;营养盐加富和鱼类添加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和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9 黄伟;朱旭宇;曾江宁;陈全震;徐晓群;廖一波;刘晶晶;杜萍;;氮磷比对浙江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5期
10 林峰竹;吴玉霖;于海成;线薇微;;2004年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敏;马芊芊;黄婧;张芳辉;翟崇治;;嘉陵江浮游植物群落及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分析[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6年
2 封丽;封雷;程艳茹;刘异齐;刘鑫;张韵;;大型景观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营养状态调查[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6年
3 李思阳;张娟;姚玲爱;胡芳;许振成;赵学敏;;西枝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4 黄邦钦;;中国海典型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中尺度物理过程的响应[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5 刘擎;杨宇峰;王庆;;珠江广州河段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特征[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6 陈菊芳;张远芬;李霞;齐雨藻;;大鹏湾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7 何学佳;高亚辉;彭兴跃;;应用光合色素标记物研究2001年2月-6月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8 柳欣;黄邦钦;王磊;;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冷水团的响应[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9 杨柳;刘正文;陈非洲;;不同生物修复措施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钟超;黄邦钦;;2010年春季南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江涛;热带亚热带典型水库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颗粒物脂肪酸组成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肖利娟;华南地区两座大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与演替机制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3 赵秀侠;太湖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的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金海燕;近百年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歆;秦皇岛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
6 孙静;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微藻鉴定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孙育平;营养盐加富、滤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8 胡韧;珠海水库富营养化现状、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蓝藻水华风险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9 郑珊;水母暴发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互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10 李秋华;大镜山水库水质改善生态工程效果及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腾腾;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于浩;2016年冬季季风期孟加拉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朱忆秋;广东省典型水库枯水期营养状态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4 江瑞;模拟投饵养殖下不同紫色土水体理化性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5 胡小敏;石家庄市退水渠浮游植物群落及其水污染生态风险评价[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6 王岳;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硅藻分类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
7 史邵华;河流浮游植物群落对筑坝引发的异质性水文环境的响应[D];西南大学;2018年
8 吴奇丽;水位波动对华阳河湖群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8年
9 汪晨琛;淮北临涣采煤沉陷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10 杨思远;广东省大沙河水库Fe、Mn季节动态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80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8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