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对石油的降解及对石油烃的增溶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01:53
【摘要】: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石油烃污染物,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鉴于石油污染的严重危害,世界各国纷纷研制和开发一系列的石油污染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其中生物处理技术由于安全、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不需大型设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石油烃的生物可利用性低,成为生物降解的限制因素。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是提高生物可利用性的一个方法,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无毒且易于生物降解,能增大疏水性有机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从而增加传质速率和生物可利用性,因而在石油烃污染的治理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优化了糖脂类表面活性剂发酵条件,并考察了该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及其产生菌对石油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东营胜利油田污水中筛选到一株高效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命名为Lz-2,采用生态分子学方法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对菌株Lz-2产表面活性剂的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Lz-2在柠檬酸钠为30g·L~(-1),蛋白胨浓度为5g·L~(-1),温度为37℃,氯化钠的浓度为5g·L~(-1),pH=9,K2HPO43g·L~(-1),NaH2PO43g·L~(-1),MgSO4.7H2O0.5g·L~(-1),CaCl20.02g·L~(-1)条件下,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最初的75mN·m~(-1)降低到30.6mN·m~(-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能够达到1.228g·L~(-1)。(2)菌株Lz-2所产表面活性剂为一种糖脂类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为240mg·L~(-1),表面活性剂在温度为25-90℃范围内,盐度为2%~-10%范围内,pH在2-12范围内,有很好的稳定性;该糖脂类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14.27,说明该糖脂类表面活性剂适合做有机物的增溶剂。(3)糖脂类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盐度、pH条件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多环芳烃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糖脂类表面活性剂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时,多环芳烃在水相中的溶解度随糖脂类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摩尔增溶比随着被增溶物质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即:萘菲芘;糖脂类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随着盐度和pH的增大而增大,当盐度为8g·L~(-1),萘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为2.27mg L~(-1),菲为1.57mg L~(-1),芘为0.98mg L~(-1),当pH为11时,萘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为4.47mg L~(-1),菲为2.43mg L~(-1),芘为1.6mg L~(-1)。菲和芘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是逐渐增大的,但萘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温度为30oC时,达到最大值。(4)利用气质联用(GC-MS)手段,分析了菌株对石油烃各组分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菌株Lz-2对石油有很好的降解效能,在锥形瓶中经过7天的降解作用,原油的降解率可以达到为77.9%;在扩大培养实验中,菌株Lz-2对原油组分中的总烷烃类组分降解率为27.98%,对原油组分中的多环芳烃类组分降解率可达到10.38%,对原油组分中的生物标志物的组分总降解率可以达到8.50%;细菌对原油中各组分的降解率大小为总烷烃多环芳烃生物标志物。说明细菌对结构简单的烷烃类化合物利用率高,而对结构复杂的多环芳烃类和生物标志物类化合物的利用率低。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4;X55
【图文】:

排油,发酵液,菌株,生理生化特征


2-1 菌株 Lz-2 的发酵液的排油圈preading of bacterial Lz-2 fermentation l定生化实验结果如表 2-3 所示:表 2-3 细菌 Lz-2 的生理生化特征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结果 测试- 苯丙氨基+ 淀粉- 脂+ 甲+

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萃取剂,氯仿


乙酸乙酯甲基叔丁基醚V氯仿:V甲醇=2:1V氯仿:V甲0.0萃取剂种类图 3-1 萃取剂的影响Fig.3-1 the effect of Extracti的初步定性节到 2 的细菌上清溶液,,则说明此类表面活性剂可z-2 能够在蓝色凝胶鉴定培养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型的且LC)测定结果酚硫酸显色为棕色,比移值-2 产的表面活性剂可能为糖

发酵过程,上清液


0d 4d 5d图 5-2 发酵过程外观变化Fig.5-2 The changes of appearance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0d 4d 5d图 5-3 发酵过程上清液外观变化Fig.5-3 The changes of appearance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5.4.5 发酵过程菌浓、pH 的变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淑梅,郑西来,高增文,吴俊文;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2 Mary Parkinson;徐家立;;生物表面活性剂[J];生物技术通报;1986年05期

3 徐成勇,鲁时瑛,周莲,周东阳,诸葛健;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3期

4 崔中利,刘卫东,齐耀程,孙亮亮,陈兵;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培养及其产物特性研究[J];土壤;2004年06期

5 丁立孝,何国庆,刘晔,李海军,林建强;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6 安秀林,李庆忠,张忠智;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I降解原油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潘冰峰,徐国梁,施邑屏,李江云,李祖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J];微生物学报;1999年03期

8 钱欣平,阳永荣,孟琴;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3期

9 华兆哲,陈坚,朱文昌,徐星和,伦世仪,王晓蓉,孙昊,吴重华;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 WSH112)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及降解正构烷烃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欧阳科,张甲耀,戚琪,陈玲,邓欢欢;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蒽的生物降解作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开铭;陆丽君;刘佳;黄翔峰;徐竟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马歌丽;彭新榜;谢慧;;三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生长及发酵情况比较[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世忠;刘向阳;牟伯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沈薇;刘彦;宁长发;孟广荣;杨树林;;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赵力;金艳方;孙扬;沈超;赵燕;李宏梅;韩立滨;;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工艺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朱鹏飞;李英;谭晶;;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介观分子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孙晓霞;张波;;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有害赤潮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以槐糖脂为例[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包木太;牟伯中;王修林;倪方天;周嘉玺;;采油用生物表面活性剂[A];浙江省化工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二届省(市)际化学化工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宋若海;华兆哲;陈坚;;EDTA和Tween 60对两株铜绿假单胞菌降解十六烷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10 杨利娟;李卫平;黄通旺;胡忠;;一株海洋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初步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瑞哲 实习生 欧阳龙武;工业味精”微生物造[N];解放日报;2006年

2 王秀兰;今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奖揭晓[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通讯员 吴世标 干俊;产研携手加速蓝藻治理产业化[N];中国企业报;2007年

4 ;趁热批发[N];科技日报;2004年

5 张小梅邋张骅 郝玲;科技助企业担起环保责任[N];中国企业报;2007年

6 记者 张健秋 谢宝刚 刘绪磊;红四方控失肥将可覆盖巢湖流域[N];农资导报;2007年

7 戎志梅;生物技术:引领油气利用的革命[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李宏乾;绿色化学走近日常生活[N];中国化工报;2004年

9 ;百湖项目展示厅[N];大庆日报;2010年

10 卢佳;“离子束”技术育种发力[N];农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运姗;不同介质环境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降解生物质的作用[D];湖南大学;2011年

2 宋丹丹;生物表面活性剂复配行为及在疏水性有机污染修复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钱欣平;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促进有机物降解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丁立孝;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生产及其结构、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裴晓红;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梁生康;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傅海燕;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改善堆肥介质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及在堆肥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钟华;鼠李糖脂的菌体吸附及其对菌体表面的改性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郝东辉;采油微生物筛选、鼠李糖脂产脂性能及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清心;鼠李糖脂合成酶Rh1A和Rh1B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在石油微生物中的表达和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芳;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苏云金芽孢杆菌J-1修复BDE-209/Pb复合污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时进钢;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刘朝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浮选捕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胡孝丛;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5 傅海燕;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4年

6 毕思宁;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7 江虹;苏云金芽孢杆菌降解BDE209的性能及影响因子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赵东维;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对石油的降解及对石油烃的增溶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陈云瑛;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理化性质和抑菌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王靖然;产表面活性剂采油菌株的诱变育种[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8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798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