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PISC混凝剂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21:17
   赤潮异弯藻赤潮已经成为我国有害有毒的严重赤潮之一,研究其治理问题是当务之急。本文选用PISC这种新型高分子复合混凝剂为材料来研究其对赤潮异弯藻的除藻效果,以期为赤潮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在实验室对赤潮异弯藻进行了纯种培养,在培养中,赤潮异弯藻的生活周期约为30~40天。在实验室中测定赤潮异弯藻细胞密度及光密度(OD)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光密度值与细胞密度呈良好的正比线性关系:N(×10~4个/ml)=338.9OD—0.8024,(R=0.9976)。可以采用光密度值来估算赤潮异弯藻的生物量。 以PISC为材料对赤潮异弯藻进行了除藻研究,发现PISC对不同生长期的赤潮异弯藻都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的最佳投加量分别是1.6ml/L、1.8ml/L、1.8ml/L。PISC的最佳投放期在赤潮异弯藻的稳定生长期。在稳定期,PISC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4.9%,同时发现PISC与助凝剂共同作用时,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效果更好,投加量更少。 用PISC混凝剂来处理赤潮异弯藻的方法是可行的,因其见效快、效果好、制备简便、成本低,pH值适用范围广,因此在治理赤潮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X55
【部分图文】:

赤潮,海区


年增加约83%l7]。2005年,全国海域共发生赤潮82次,较2004年减少巧%,累计发生面积约27070玩2,和2004年持平I8]。可见,近年来有害赤潮在我国各海域仍然频繁发生,且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如图1一2)。 ..... .....]]].渤海海口口黄海海...东 海海aaa南 海海 80809070和 403020协长握州绷燕形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年份图1一2我国沿海2000年以来各海区赤潮发生状况Fig.1一 2TheineidentsofredtideintheseasofChina(2000一2005)1.2我国赤潮发生的危害赤潮的发生不仅给海洋环境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给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造成丁定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赤潮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藻细胞,空白,高倍显微镜


4.3藻细胞与絮体的形态观察将空白样中的藻细胞与加入PISC后上清液中的藻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3一9,3一10。将单独投加作用生成的絮体放置于干净的玻片上,3一11,3一12所示。PISC后生成的絮体与PlsC和助凝剂共同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絮体结构,结果如图今八之龟子气‘黔’1;人”份:‘.,于.飞图3一,空白样的藻细胞Fig.3一 9TheeellwithoutPISC图3一10加入PISC后的藻细胞Fig·3一 10TheeellafteraddingPISC

助凝剂,赤潮异弯藻,藻细胞,混凝机理


暨南大学2004级硕士学位论文图3一n加入PISC后生成的絮体图3一12加入PISC和助凝剂后生成的絮体Fig.3一 11ThefloeafteraddingPISCFig.3一 12ThefloeafteraddingPISCandeoagulantaid从显微镜下观察以及图3一10和3一11可以看出,加入PlsC后上清液中的赤潮异弯藻细胞形态与空白样品中的异弯藻细胞相比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藻细胞没有发生破裂,藻细胞仍然能够游动,因此可得知PlsC对赤潮异弯藻没有灭活效应。而由图3一11和图3一12的对比可以看出,单独投加PISC后生成的絮体较小而且不够紧密,絮体呈棕黄色;而助凝剂与PISC共同作用后生成的絮体粗大而且紧密,赤潮异弯藻细胞似乎被牢牢吸住,凝聚成团,絮体颜色更深为黄褐色,说明PlsC与助凝剂共同作用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效果更佳。 4.4HSC混凝剂除藻机理4.4.1混凝机理介绍胶体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因此表面能就大,可吸附溶液中离子或极性分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别聪聪;李锋民;李媛媛;赵雅菡;王震宇;;六种大型藻浸提液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及活性成分分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Z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钰妹;徐年军;孙雪;钱伟;;亚麻酸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抑制作用[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夏钰妹;徐年军;孙雪;钱伟;;浒苔中亚麻酸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抑制作用[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何飘霞;王红霞;陆斗定;戴鑫烽;夏平;;东海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子序列分析[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魏轲;严景超;朱培瑜;彭宇;徐水;;由除藻试验获得的启发[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5 魏轲;沈斐;朱培瑜;严景超;王洁尘;;藻型湖泊除藻后水质变化的研究及致臭物的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6 母锐敏;胡文容;李小彩;;栗褐芽孢杆菌除藻试验研究及机理浅析[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徐年军;金浩良;孙雪;;肠浒苔对赤潮藻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藻物质的分离[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徐年军;唐军;张泽伟;严小军;;大米草对赤潮藻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藻物质的分离鉴定[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9 徐年军;唐军;张泽伟;傅永静;严小军;;大米草对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原甲藻生长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伯薰;曾建顺;林鸿明;杨永k=;;披覆奈米

本文编号:2824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24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2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