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窗口海底原位X射线荧光探测系统探头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20-09-23 06:19
本论文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矿产保障工程项目“海底原位X射线荧光探测系统研发”。 本论文针对海底原位X射线荧光探测系统的关键部件——海底探头装置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及实践验证,分析并估算探头装置在海底水环境中的受力作用情况,综合考虑探头在海底的耐压、耐磨和流水动力学作用情况,结合相关资料,设计探头的机械结构,选取合适的外壳材料和探测窗材料,设计偏心加重装置,为实现X射线荧光探测系统在海底水环境下对海底沉积物中元素的激发和探测提供可靠的机械装置。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根据海底原位X荧光探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海底探头装置内部电路单元及激发探测装置的几何尺寸,将海底探头的外壳材料定为2A12铝合金,将探头的结构设计为圆筒形状,设计并验算了相关形状尺寸。 (2)考虑到用小功率X射线管作为探测装置的激发源,为了使原级X射线和特征X射线能“自由”出入海底探头装置,设计了以铍窗为窗材料的三窗口结构海底探头探测窗口,试验表明,用铍做探测窗可以满足X射线出入探头的要求。 (3)为了避免海底探头受到来自测量船的牵引力而不能和海底沉积物有效接触的情况,对海底探头装置增加偏心加重尾翼和偏心加重前端,以确保海底探头在拖动过程中至少有一个探测窗与海底沉积物紧密接触。 (4)设计了海底探头的密封结构,从而能够确保海底探头装置在1000m水深条件下无渗漏。 探头装置设计完成之后,由国内某地质仪器厂进行加工实现。经过在湖底和在海底的一系列的长达一年多的测试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X射线荧光探测系统探头装置设计可行性良好,可以让三窗口海底原位X射线荧光探测系统在设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原位测量。试验所得海底原位测量结果和船上分析结果一致,无一不证明了海底原位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TH766.7
本文编号:2824963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TH76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良全,赖万昌,周四春,任家福,林玲,林延畅;海底X射线荧光探测系统的研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陈维岳;大洋锰结核调查船上金属品位速测方法的研究——Ⅰ.锰、铁、铜的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法[J];东海海洋;1987年03期
3 石琼,陶光仪,吉昂,范存昌,李卫民;PW1410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改造与应用[J];分析测试仪器通讯;1996年02期
4 陶光仪,Norrish K.,Fazey P.;定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中用于计算理论α系数的计算机程序DRALPHA[J];分析化学;1992年01期
5 罗立强;X射线光谱分析在激发、探测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6 马光祖;袁汉章;;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J];分析试验室;1989年04期
7 卓尚军;吉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6年05期
8 程业勋,刘磊;用于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的基体效应散射校正模型[J];核技术;1986年11期
9 葛良全,赖万昌,林玲,林延畅;水底沉积物原位X射线荧光测量中水分的影响与校正[J];核技术;2004年04期
10 王志雄,高平,莫杰;海底地质勘查现代技术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824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249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