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中国海洋渔业演化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00:32
   海洋渔业不仅是海洋三大主要产业之一,也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海洋渔业的发展与保护协调发展成为重要的理论热点。几十年盲目追求海洋渔业产量的增加造成了过度捕捞、资源严重衰退、生态环境污染、投入过剩、转型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研究历史以指导现实的出发点,本文对中国海洋渔业演化机制进行研究。 首先,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组织进行发展历程分析。渔业资源反映的是海洋渔业的自然属性,渔业组织反映的是其社会属性,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对海洋渔业这些年的发展进行历史回顾分析。在资源方面,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以自然储量的下降和品质的降低为最主要特征,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弥补和突破了这一限制,成为引领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化发展的新的模式。在组织方面,海洋渔业是自然经济模式下发展而来的,长期以来,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组织具有与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假设前提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经济主体的“自然人”化,针对这两个不同特点,本文以市场机制与市场主体的发展程度为依据,对海洋渔业产业组织进行了分阶段划分——产业前组织和产业化组织。 其次,本文研究了影响海洋渔业演化的因素,将其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产业政策作为国家对海洋渔业的宏观调控,起到了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本文将其视为外因,并根据不同时期产业政策的导向性不同将其分为:积极发展政策导向、制度完善政策导向、资源养护政策导向和产业化政策导向。海洋渔业生产要素投入是内在于海洋渔业发展的全过程的因素,本文将其视为内因,并对海洋船舶、海水养殖面积、从业人员进行现状分析,为实证部分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在对海洋渔业演化的实证分析方面,本文运用了自组织理论框架下的协同学模型进行分析。协同学是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同与竞争,从而促使系统实现自主演化的方法,协同学模型的建立使演化机制在动力学方面有了可量化的参考。鉴于协同学模型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复杂系统,本文首先以关联维模型对海洋渔业的复杂性进行验证,得出我国海洋渔业的关联维是2.2731,证明海洋渔业是复杂系统且至少可以用三个指标进行动力机制建模。在关联维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对海洋渔业演化进行动力学机制研究。本文以生产要素指标作为海洋渔业演化的内在机理,建立从业人员、海洋船舶、海水养殖面积指标,为增加模型的可信度,本文引入证伪指标——海洋捕捞产量,若实证得出海洋捕捞产量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则认为本文选取的指标失真。 经1950~2010年的实证数据得出,海洋捕捞是海洋船舶拥有量是对海洋渔业影响程度最大的动力机制,第二影响因素是海水养殖面积,而从业人员对海洋渔业的演化不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本文的结论实现了两个验证:我国对海洋渔船“双控”政策和海洋渔民“转产专业”政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市场机制与市场主体的发展程度为依据进行划分,将海洋渔业组织分为产业前组织和产业化组织;对海洋渔业产业政策进行了以政策导向为依据的阶段划分,分别为:积极发展政策导向、制度完善政策导向、资源养护政策导向和产业化发展政策导向。本文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用协同学模型进行量化研究时,指标选定为生产要素,而作为外在影响因素的政策没有能够纳入到指标体系中,故本文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待商榷。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326.4;P74
【部分图文】:

海洋捕捞,从业人员


我国30多万海洋渔民和将近百万渔业人口失去渔场。影响,仅江浙两省沿海就有5万海洋渔业劳动力失业,海益增大。从2002年国家连续三年安排财政经费用于实施渔善渔业劳动力过剩问题。2010年,我国海洋捕捞专业从业人员长期的增长趋势变万人,相反,海水养殖从业人员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洋捕捞专业从业人员对于与海洋捕捞产量的增长呈现相关的关系消失,产量与从业人员均出现徘徊向下的压的根源在于渔业的自由准入制度。公共资源是一种具有公具有公开的获取性、使用结果的排他性以及负外部性等使用这种财产权利,每个人都会使自己个体利益最大化过度利用,即集体非理性的结局。这种集体非理性的结

海水养殖,从业人员


图 3-2 海水养殖专业从业人员单产放到 90 年代末期,海水养殖产量与从业人员一直保持正平上,即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水养殖从业人员的加大的快速发展。进入 21 世纪以来,产量与从业人员的正相单产水平却出现了徘回不前的情况。劳动力投入饱和或过分析占用海岸带资源,其发展具有较强的海洋环境资源约束性大的进程中,海水养殖面积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的之一,殖业具有强约束。养殖面积 2010 年全国海水养殖面积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银;我国海洋渔业遥感应用与发展水平及其前景[J];遥感学报;1986年01期

2 朱晓平;方锡进;许新芳;孙琴;;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扎实推进海洋渔业安全生产[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S2期

3 董永虹;区域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4 季民,靳奉祥,李云岭,邵全琴;远洋渔船动态监控系统研究[J];测绘科学;2005年05期

5 步娜;戴桂林;;循环经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信息;2006年01期

6 余端进;贲秀林;张光贵;;打造平安渔业 构建和谐渔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S2期

7 陈文河;;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建设的初步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3期

8 艾云航;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加快海洋渔业发展[J];了望;1998年Z1期

9 乐晓来;;浅析手机定位技术在海洋渔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年26期

10 叶斌富;;浅谈保险与渔业的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宏;;辽宁省海洋渔业安全综合评价[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2集)[C];2010年

2 鲍洪彤;倪国江;;山东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3 李鹏;杨圣云;陈明茹;;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王军;李阳东;;海洋渔业数据库的应用及所存在的问题[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陈园园;唐议;;改善我国海洋渔业统计制度的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胡浩亮;唐建业;;私人认证在海洋渔业管理中应用的研究——以海洋管理理事会为例[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杨罗定;;LED在海洋渔业诱捕中的应用[A];海峡两岸第十七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0年

8 唐建业;黄硕琳;;影响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因素的探讨[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赵行法;;岱山“海洋渔业博物馆”的创建意义与发展空间[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袁士春;徐本国;许应国;;江苏海洋渔业船舶防污染现状分析与探讨[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景波 乃华 新照;利津县农民收入四成来自海洋渔业[N];东营日报;2006年

2 杨铁利邋记者 卢银;盘山县海洋渔业局为渔民保驾护航[N];盘锦日报;2008年

3 庄志邋王毅;为沿海经济护航[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记者 周里;10条措施促进海洋渔业发展[N];辽宁日报;2009年

5 李励年;俄罗斯重振海洋渔业[N];中国渔业报;2010年

6 陶建军 本报记者 王明俊;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何在[N];中国海洋报;2005年

7 黄彦斌 王丛中 王力;加大海洋渔业资源保护[N];连云港日报;2005年

8 记者 陈发卿;海南三亚促进海洋渔业升级[N];经济日报;2008年

9 刘伟建;珠海着力发展新型海洋渔业[N];中国渔业报;2008年

10 来蕾;勇当海上执法先锋[N];中国渔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斌;明清浙江海洋渔业与制度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冠钰;基于中加比较的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曹倩;海洋渔业灾害保险运营及融资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孙吉亭;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王芸;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配额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李云岭;基于栅格模型的海洋渔业GIS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7 王夕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季民;海洋渔业GIS时空数据组织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9 毛军响;海洋渔业权的流转与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江红;东海渔业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区情景模拟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岁岁;广东海洋渔业竞争力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2 赵会芳;中国海洋渔业演化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贾宪飞;我国政策性海洋渔业保险发展中的财政补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邹桂斌;中国与马来西亚海洋渔业合作机制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博;我国海洋渔业转型的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郭小青;完善广东省海洋渔业总体应急预案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7 董晓晓;我国海洋渔业生态化转型及其国际合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吕天钰;我国海洋渔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9 黄群;海洋渔业生态化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吴艳芳;我国海洋渔业政策转移的目标和途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0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30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c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