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海风生环流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6:33
   本文用ECOM-si模式,10’×10’水平分辨率,垂向20个σ层,由H/R(1983)气候学月平均风应力场和开边界流量驱动,模拟了南海风生环流的季节变化,并针对南海冬夏季风生正压环流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数值实验。实验中考虑以下动力因子对南海冬夏季环流的影响:1)地形,2)风应力旋度,3)β效应,4)惯性效应,5)开边界流量驱动。模拟结果给出了南海环流的基本特征:西边界流、南海暖流、冬季(夏季)海盆尺度的气旋(反气旋)式环流。春秋转换季节的流场分别为向夏季、冬季过度类型。冬季南海暖流的一个基本驱动机制是南海北部负的风应力旋度。模拟得到的流函数表明海盆尺度气候平均意义下的南海上层海洋动力是Sverdrup平衡。冬夏季海面高度呈反相分布。海面高度的季节变化揭示了南海环流与季风的密切关系。海面高度距平分布表明冬夏季为动力上活跃的季节。数值实验表明,陆坡地形使得海盆尺度冬季(夏季)气旋(反气旋)式流圈中心限制在深海区,南海北部陆架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南海暖流的强度;冬(夏)季气旋(反气旋)式环流主要是由风应力旋度引起的;风应力旋度使得夏季南海海盆的西北部为一气旋涡,西南部为一反气旋涡,因此在12°N附近形成了一支朝东的离岸输送;β效应在南海环流的西边界强化作用至关重要;惯性效应对南海环流的整体结构无明显影响,但使得台湾西南的流套变弱;开边界流量对南海流函数分布有重要影响,特别对南海北部陆坡边界流和西边界流有重要贡献。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P731.2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南海环流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ECOMSI模式
    2.1 控制方程
    2.2 ECOUSI模式的特点
    2.3 程序流程图
第三章 季节环流的数值模拟
    3.1 计算海区
    3.2 边界条件
    3.3 计算方案
    3.4 南海环流的季节演变
    3.5 南海海面高度的季节变化
    3.6 海面高度距平与T/P高度计观测结果比较
    3.7 小结
第四章 动力机制数值实验
    4.1 实验方案
    4.2 冬季数值实验结果及讨论
    4.3 夏季数值实验结果及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存,李荣凤,季仲贞,甘子钧,柯佩辉;南海月平均流的计算[J];大气科学;1989年02期

2 管秉贤;南海暖流研究回顾[J];海洋与湖沼;1998年03期

3 方国洪,魏泽勋,王凯,崔秉昊,方越,李薇;中国近海域际水、热、盐输运:全球变网格模式结果[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2期

4 李立,许金电,靖春生,吴日升,郭小钢;南海海面高度、动力地形和环流的周年变化——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应用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2期

5 魏泽勋,方国洪,何宜军,崔秉昊,方越;南海海面高度和输运流函数:全球变网格模式结果[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2期

6 王卫强,王东晓,施平,甘子钧,郭佩芳;南海季风性海流的建立与调整[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2期

7 方文东,郭忠信,黄羽庭;南海南部海区的环流观测研究[J];科学通报;1997年21期

8 史峰岩,朱首贤,朱建荣,丁平兴;杭州湾、长江口余流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 Ⅰ.杭州湾、长江口三维联合模型[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5期

9 苏纪兰;中国近海的环流动力机制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1年04期

10 朱建荣,丁平兴,朱首贤;黄海、东海夏季环流的数值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S1期



本文编号:2833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33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