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近海海域质量分类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07:11
海域与土地同属国土资源性资产,实行海域有偿使用是沿海发达国家有效用海和加强海岸带管理的重要制度。但由于当前我国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主要以地方为主,制定的依据不充分、随意性较大,没有充分反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差异,急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海域使用评价理论体系。海域质量分类评价研究是进行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评估的重要基础,是完善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举措。 本文是一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论文。借鉴成熟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法并结合海域特性,在河北省海域使用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法为主,海域收益状况分析为辅进行海域质量分类的评价。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层次分析和特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采用“叠置法”和“网格法”结合划分评价单元;在评价单元总分值计算的基础上,以总分频率曲线判断法结合海域收益状况分析进行各类型用海海域质量级别的划分;最后对河北省近海海域质量分类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本文首先按使用类型将河北省近海海域分为11大类15小类,根据资料的收集程度和河北省海域的具体情况,只对港口航运用海、滨海旅游用海、养殖增殖用海(浮筏养殖用海、滩涂底播养殖用海、池塘养殖用海)、盐业用海四种类型进行了评价,其他类型未参与评价。结合近年来河北省近海海域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筛选主要影响因子,从经济、自然、社会三方面构建了反映河北省近海海域现状和特点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变量层四个层次,28项具有代表意义的评价指标。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以2007年河北省近海海域资料为主,对不同类型用海海域质量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港口航运用海、滨海旅游用海、养殖增殖用海三种类型的用海质量各分为三个级别,盐业用海分为两个级别,并在对结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河北省近海海域使用管理规范化建议。 本研究将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因素作为影响因子加入到近海海域质量分类评价模型中,定量的分析评价了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近海海域质量的影响,为沿海区域的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中建立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具有实用性和通用性,可以为沿海其它海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P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概念
1.2.1 海域涵义的界定
1.2.2 海域特性
1.2.3 海域质量评价的内涵
1.3 国内外有关研究的进展
1.3.1 国外有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创新点
2 近海海域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
2.2 区位理论
2.3 海洋功能区划理论
2.4 海洋规划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 经济统计分析理论
3 河北省近海海域概况
3.1 自然条件
3.1.1 地质地貌
3.1.2 气候条件
3.1.3 海洋水文
3.1.4 海洋资源
3.1.5 海洋自然灾害
3.2 社会经济条件
3.2.1 区位条件
3.2.2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3.2.3 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3.3 海域使用现状
4 近海海域质量评价技术方法探讨
4.1 河北省海域使用类型划分
4.1.1 海域使用分类的原则
4.1.2 河北省海域使用类型的划分
4.2 评价模型的建立
4.2.1 评价模型的选择
4.2.2 特尔菲法
4.2.3 层次分析法
4.2.4 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法
4.3 海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3.1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4.3.2 确定评价指标标准值
4.3.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4 评价单元的划分
4.4.1 单元划分原则
4.4.2 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4.5 海域质量评价的计算
4.5.1 海域质量评价指标指数计算的基本原则
4.5.2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4.5.3 交量层指数的计算
4.5.4 状态层指数的计算
4.5.5 系统层指数的计算
4.5.6 目标层综合指数的计算
4.6 海域质量级别的确定
4.6.1 海域质量级别划分原则
4.6.2 海域质量级别划分方法
4.6.3 海域质量级别的验证与确定
5 河北省近海海域质量分类评价及分析
5.1 河北省海域质量分类评价
5.1.1 河北省海域质量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1.2 某些评价指标释义
5.1.3 海域质量分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1.4 海域质量分类评价单元划分
5.1.5 评价指标指数及评价单元综合指数的计算
5.1.6 海域质量分类评价级别的划分
5.2 海域质量分类评价结果分析
5.2.1 河北省海域质量分类评价结果分析
5.2.2 河北省近海海域质量特点
5.3 成果应用讨论
6 河北省近海海域使用管理规范化建议
6.1 强化海域使用管理意识
6.2 加强海域使用行政管理力度
6.3 提高海域使用资质管理水平
6.4 建立用海者"信用档案",加强执法和监督
6.5 建立海域质量监控体系
6.6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实施海洋功能区划
6.7 规范海域市场,确保海域使用权市场交易的合法性
6.8 加强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减小自然灾害损失率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问题与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7829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P7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概念
1.2.1 海域涵义的界定
1.2.2 海域特性
1.2.3 海域质量评价的内涵
1.3 国内外有关研究的进展
1.3.1 国外有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创新点
2 近海海域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
2.2 区位理论
2.3 海洋功能区划理论
2.4 海洋规划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 经济统计分析理论
3 河北省近海海域概况
3.1 自然条件
3.1.1 地质地貌
3.1.2 气候条件
3.1.3 海洋水文
3.1.4 海洋资源
3.1.5 海洋自然灾害
3.2 社会经济条件
3.2.1 区位条件
3.2.2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3.2.3 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3.3 海域使用现状
4 近海海域质量评价技术方法探讨
4.1 河北省海域使用类型划分
4.1.1 海域使用分类的原则
4.1.2 河北省海域使用类型的划分
4.2 评价模型的建立
4.2.1 评价模型的选择
4.2.2 特尔菲法
4.2.3 层次分析法
4.2.4 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法
4.3 海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3.1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4.3.2 确定评价指标标准值
4.3.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4 评价单元的划分
4.4.1 单元划分原则
4.4.2 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4.5 海域质量评价的计算
4.5.1 海域质量评价指标指数计算的基本原则
4.5.2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4.5.3 交量层指数的计算
4.5.4 状态层指数的计算
4.5.5 系统层指数的计算
4.5.6 目标层综合指数的计算
4.6 海域质量级别的确定
4.6.1 海域质量级别划分原则
4.6.2 海域质量级别划分方法
4.6.3 海域质量级别的验证与确定
5 河北省近海海域质量分类评价及分析
5.1 河北省海域质量分类评价
5.1.1 河北省海域质量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1.2 某些评价指标释义
5.1.3 海域质量分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1.4 海域质量分类评价单元划分
5.1.5 评价指标指数及评价单元综合指数的计算
5.1.6 海域质量分类评价级别的划分
5.2 海域质量分类评价结果分析
5.2.1 河北省海域质量分类评价结果分析
5.2.2 河北省近海海域质量特点
5.3 成果应用讨论
6 河北省近海海域使用管理规范化建议
6.1 强化海域使用管理意识
6.2 加强海域使用行政管理力度
6.3 提高海域使用资质管理水平
6.4 建立用海者"信用档案",加强执法和监督
6.5 建立海域质量监控体系
6.6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实施海洋功能区划
6.7 规范海域市场,确保海域使用权市场交易的合法性
6.8 加强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减小自然灾害损失率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问题与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仁会,李强,李小波,刘育;县级农用地分等评价单元划分方法评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2期
2 栾维新;李佩瑾;;我国海域评估的理论体系及海域分等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3 董黎明,李向明,冯长春,胡存智,廖永林;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1期
4 游建胜;论海洋功能区划的几个问题[J];福建地理;2001年02期
5 王龙泉;国外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模式——访英见闻及启迪[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6年02期
6 阿东;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海域使用管理框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05期
7 曹可,李娜;海域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06期
8 秦书莉;贾艳杰;;论我国海域价格的形成机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02期
9 金建君,恽才兴,巩彩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研究──以辽宁省海岸带部分城市为例[J];海洋通报;2001年01期
10 胥宁;海域分等定级制度浅析[J];海洋通报;200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佩瑾;海域使用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金梁;重庆市城镇土地分等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路文海;基于GIS的海域定级与估价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胡婕;沿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7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378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