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盆地古生界海相地层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及属性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P738.4
【部分图文】:
比如页岩和砂岩的界面,一般有一些突变和高阻抗的反差,弧长就用于页岩层序和含砂量较高的层序之间的识别,带宽越小,弧长就越接近总绝对值振幅。这一属性相似于反射的非均质性。见图4.9,在左右侧箭头处均可知两侧地层与上下岩层存在明显差异,条带性明显。图4.9地震测线XQO6一炮点SP4937一6335剖面弧长图 Fig.4.9TheAlcLengthofSP4937· 6335inXQ06一4seismieline图4.10为地震测线xQ07一3炮点 SPI887一3223地震剖面图。该图位于唠山隆起区,如右下小图所示,唠山隆起区没有井位,该地震剖面的地层划分与属性分析对比均参考XQ06一4。
图4.17地震测线XQO7一3炮点SP1887一3223剖面弧长图Fig.4.17TheAicLengthofSP1887一3223inXQ07一3seismieline4.2南黄海海域古生界地层划分对比4.2.1地震反射特征依据剖面结构与地震波组反射特征及地震属性特征研究,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和与国地震剖面反射结构对应关系,对南黄海盆地对比解释了TZ、T:、丁:’、丁尹、丁,3、TS、Tg、Tlo、Tll、Tll‘、T12、Tg等12个反射界面。其中T7,‘其下覆地层可能为侏罗纪层。TZ、T7、和TS对应3个区域不整合面,其中尤以TZ、TS为突出,它们各自反两期不同区域性构造活动特征,后者为印支运动挤压形变剥蚀所留下的痕迹,前者则征区域隆升剥蚀变形所留下的痕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希玉,刘立,陈建文,李刚;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沉积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赵德斌,王云专,孟庆武;利用地震波动力学参数预测地层岩性[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3 张延玲;杨长春;贾曙光;;地震属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4期
4 姚永坚,夏斌,冯志强,王嘹亮,曾祥辉,徐行;南黄海构造样式的特征与含油气性[J];地质论评;2004年06期
5 王巍,陈高,王家林,吴健生;苏北南黄海盆地区域构造特征分析[J];地震学刊;1999年01期
6 马永生;;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重大科技问题及对策(摘要)[J];海相油气地质;2000年Z1期
7 冯志强,姚永坚,曾祥辉,王群,王嘹亮,陈强,易海,王衍棠;对黄海中、古生界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的新认识[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11期
8 张家强;南黄海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11期
9 陈建文;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战略选区[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11期
10 邢涛;张训华;张维冈;;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秀清;储层地震属性优化及属性体综合解释[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陈冬;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童庆佳;地震属性在识别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2842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4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