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冷涡对东亚季风和黑潮气候跃变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学位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P731.2;P73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海区的基本概况
1.2.1. 研究海区的地形特征
1.2.2. 研究海区的水文特征
1.2.3. 东中国海上空东亚季风的演变特征
1.3. 研究概况与趋势
1.3.1. 东海冷涡研究进展
1.3.2. 东中国海海洋环境与东亚季风和黑潮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1.3.3. 区域海洋模式ROMS及其在中国近海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本文拟研究的科学问题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2.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ROMS模式和模式资料简介
2.1. ROMS模式简介
2.1.1. ROMS的控制方程
2.1.2. 边界条件
2.1.3. ROMS的坐标系统
2.1.4. 湍流闭合模式
2.1.5. 模型求解
2.1.6. 模式时间步长配置
2.2. 模式数据资料简介
2.2.1. SODA海洋再分析资料
2.2.2. COADS海气通量资料
2.2.3. CORE再分析资料
2.2.4. CORA再分析资料
2.3. 模式中数据资料的处理
第三章 东海冷涡对东亚季风年代际跃变响应的数值模拟
3.1. 引言
3.2. 东亚季风的年代际跃变特征
3.3. 计算区域及网格
3.4. 初始条件
3.5. 模式验证
3.6. 模拟结果分析
3.6.1. 冬季
3.6.2. 夏季
3.7. 小结
第四章 东海冷涡对黑潮年代际跃变响应的数值试验
4.1. 引言
4.2. 黑潮热输送的年代际跃变特征
4.3. 东海冷涡对黑潮热输运年代际跃变响应的实验方案
4.4. 模拟结果分析
4.4.1. 气候态
4.4.2. 冬季
4.4.3. 夏季
4.5. 小结
第五章 观测与模拟结果的对比
5.1. 引言
5.2. 东海冷涡的长期变化特征
5.3. 观测与模拟结果对比
5.3.1. 1976/77年东亚气候跃变前后东海冷涡的变化特征
5.3.2. 观测与模拟结果的对比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永忠;黄英华;;近50年建昌县霜期设施农业生产中光热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水新;东北冷涡结构特征及其强降水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陆其峰;陆面下边界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LAI为例)及区域气候模式(CWRF+CLM)陆面遥感参数预处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鹏;东海冷涡对东亚季风和黑潮气候跃变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2年
2 李志军;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3 林德生;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气候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郑冬梅;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力异常联合模及其对我国旱涝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李琦;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的时空特征和变异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6 辛慧慧;离石气温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初步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7 唐晓晖;东海北部温盐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成因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8 许艳苹;南海西部冷涡区域上层海洋营养盐的动力学[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李翠华;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海气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大陆东部夏季降水的联系[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0年
10 宋国栋;东海溶解氧气候态分布及海洋学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6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4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