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海台风暖心结构形成的个例研究及台风登陆前后暖心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13:31
   暖心的温度结构是台风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台风是暖心气旋性环流,高空暖心的建立是台风生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对台风生命史中两个关键时期的暖心结构变化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 首先,采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格点分析资料,选取两个南海台风个例,2001年0123号台风Lingling和2005年0518号台风Damrey,分析了台风形成过程中暖心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最大风速和位势高度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暖心最开始形成于对流层高层300—400hPa,垂直范围浅薄,外侧温度梯度非常小;(2)随着低压向台风发展,暖心强度增大,垂直范围也开始向对流层中上层延伸,外侧等值线逐渐增密,外侧温度梯度加大。到台风编号时刻,形成典型的暖心结构:中心温度距平最大,外侧狭窄的垂直带中存在很大的径向温度梯度;(3)台风形成过程中,最大风速及最大位势高度距平(绝对值)都不断增大;(4)暖心在形成过程中和最大风速及最大位势高度距平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暖心增强时,最大风速和最大位势高度距平也都较大。 其次,选取8个西行和西北行的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个例,对它们登陆前后暖心结构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1)登陆前和登陆时刻,台风暖心结构成熟,强度大;垂直范围较深厚,贯穿对流层中高层;中心外侧温度梯度很大,暖心以台风中心为轴呈轴对称分布;登陆后,暖心结构松散,中心强度减弱;垂直范围由对流层中高层向300hPa左右高度缩小;中心外侧温度梯度小,原来的轴对称结构也减弱、变形;(2)暖心强度在登陆前、登陆时刻和登陆后这段时间内的具体变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暖心强度在登陆前24小时以内最大,登陆时减弱,登陆后继续减小;第二类,暖心强度在登陆前增强,登陆时达到最大,登陆后减弱;第三类,登陆前先减弱,登陆后12小时内再略微增大,然后再减弱;(3)台风登陆时的暖心强度与登陆后台风维持时间关系密切,当登陆时的暖心强度较小时,台风登陆后迅速消亡;当登陆时暖心强度较大时,登陆后维持时间较长。
【学位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P732
【部分图文】:

垂直剖面图,纬向,台风,温度


图2.1经过台风lingling中心的温度纬向垂直剖面图(a)2001年11月05日12时:(b)2001年11月06日12时;(e)2001年11月07日12时;(d):2001年11月08日12时;(e):2001年11月09日12时;纵坐标为气压层高度(单位:hPa);等值线间隔为0.SK,阴影区为温度距平鑫1.OK的暖心区;距平值每增加0.5K,则阴影区的颜色就加深一级l9

垂直剖面图,台风,经向,温度


图2.2经过台风lingling中心的温度经向垂直剖面图(a)2001年11月05日12时;(b)2001年11月06日12时;(e)2001年11月07日12时;(d)2001年11月08日12时;(e)2001年11月09日12时。其余同图2.120

纬向,垂直剖面图,台风,温度


图2.3经过台风DaJ叮rey中心的温度纬向垂直剖面图(a)2005年09月19日00时;(b)2005年09月19日12时:(e)2005年09月20日18时:(d)2005年09月22日00时;(e)2005年09月23日06时;(f)2005年09月24日12时其余同图2.12l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向春;于玉斌;王式功;翁小芳;黄勇;;2005年“达维”台风两次登陆过程的物理量演变特征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857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57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