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含吲哚衍生结构丙烯酰胺单体与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海洋防污应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9:57
   本论文研究了含吲哚衍生结构的丙烯酰胺单体与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海洋防污应用性能。主要工作包括: 1、采用Friedal-Crafts反应法,以吲哚、5-溴吲哚、5,6-二氯吲哚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在催化剂三氯化铝作用下合成出了新型单体N-(1-氢-吲哚-3-甲基)丙烯酰胺(简称NIAM)、N-(5-溴-1H-吲哚-3-甲基)丙烯酰胺(简称NBIAM)和N-(5,6-二氯-1H-吲哚-3-甲基)丙烯酰胺(简称NCIAM)。在乙酸催化下合成出了3,3’-二吲哚基甲烷(简称DIM)、3,3’-二(5-溴吲哚)基甲烷(简称BBIM)和3,3’-二(5,6-二氯吲哚)基甲烷(简称BCIM)。并较系统地研究了所得产物的最佳合成条件,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2、以NBIAM或NCIAM与其它丙烯酸酯单体在引发剂AIBN作用下共聚合成出了含吲哚衍生结构丙烯酸树脂;(含羧基)丙烯酸预聚物与碱式苯甲酸铜发生等摩尔反应合成出了丙烯酸铜树脂;含吲哚衍生结构丙烯酸预聚物与碱式苯甲酸铜发生等摩尔反应合成出了含吲哚衍生结构的丙烯酸铜树脂。海上挂板实验表明它们本身有一定的抑制生物附着的能力,初步说明了吲哚衍生结构功能单体赋予了其丙烯酸树脂一定的性能。由以上丙烯酸铜树脂制得的防污涂料的海上挂板实验表明防污效果良好。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X55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海洋生物污损的背景
    1.2 主要的防污技术
    1.3 防污涂料的组成
    1.4 防污涂料用树脂的发展概况
    1.5 具有生物活性的吲哚类化合物及其防污性能
    1.6 选题的目标、依据及意义
2 含吲哚衍生结构丙烯酰胺的合成
    2.1 合成原理
    2.2 实验条件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5 反应机理初探
    2.6 N-取代芦竹碱类化合物合成初探
    2.7 小结
3 丙烯酸树脂的合成研究
    3.1 碱式苯甲酸铜法合成丙烯酸铜树脂的原理
    3.2 实验条件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5 各类丙烯酸铜树脂及丙烯酸铜锌复合树脂的官能团表征及结构比较
    3.6 小结
4 丙烯酸树脂防污性能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结论
5 二吲哚基甲烷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5.1 合成原理
    5.2 实验条件
    5.3 实验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5 反应机理初探
    5.6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今后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峰;冯丽恒;郭炜;;3-羟基溴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科学家实现简单吲哚不对称氢化[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李济澜;;吲哚及其衍生物的最新合成进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周勇,姚霞君,恽榴红;吲哚衍生物的~1 H NMR谱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2年04期

5 王晓岩,庄启亚,王香善,史达清;分子筛催化下吲哚衍生物的合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张小林;欧阳红霞;朱礼良;李海峰;;N-对甲苯磺酰基-3-苄基-2,3-二氢吲哚的合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0年03期

7 沈杰;消炎痛的新药理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1990年02期

8 徐莉,徐嵩,李兰敏,徐世平;1-甲基或苄基-2-(取代苯亚氨甲基)吲哚化合物的质谱特殊裂解[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9 王海胜;张晓霞;卢元;阮志勇;邢新会;姜瑞波;;紫色杆菌素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年03期

10 史克莉,郑月萍,于春梅;消炎痛治疗放节育环引起阴道流血临床观察[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蔺志平;超声辐射下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D];河北大学;2008年

2 周福生;吲哚类和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郑子龙;吲哚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及分子内电荷转移反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王朋;多取代吲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孙伟之;五环三萜环磷酸酯缓释前药和2-吲哚基环戊烷并吲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利波;N-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波谱解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红红;多组分合成噻喃及螺吲哚衍生物[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3 朱礼良;Heck反应合成几种吲哚衍生物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于晶;新型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防污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戴昭斌;5-取代吲哚衍生物结构和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孟华;酸催化吲哚与亚胺的Friedel-Crafts反应[D];新疆大学;2009年

7 王利;含吲哚衍生结构丙烯酰胺单体与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海洋防污应用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刘莹;吲哚衍生物自由基环合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李美花;苯并吡喃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及抗心肌缺血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10 刘玉衡;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4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64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9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