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EMAX的水汽激光雷达接收系统光学性能分析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TN958.98;P716.3
【部分图文】:
.2 ZEMAX 简介本文使用的光学设计软件是由 Focus Software 公司推出的 ZEMAX 软件,其户界面简便直观,拥有 SE(标准版)、XE(完整版)和 EE(专业版)三个版本。MAX 软件可模拟反射、折射、衍射、分光、镀膜等光学系统模型,并分析各像差等等[20],由于其优越的性价比,近几年来 ZEMAX 在光学设计领域所占额越来越大。ZEMAX 采用序列(sequential)和非序列(non-sequential)两种模式模拟折、反射、衍射的光线追迹。序列模式下,ZEMAX 以面作为对象来构建一个光系统模型。许多复杂的棱镜系统、照明系统等需采用非序列模式来进行系统建,在这种模式下,ZEMAX 以物体为对象,沿着自然可实现的路径进行追迹[21]。 2.1 是 ZEMAX 软件的主窗口。
分别发生弹性散射——瑞利散射、米散射,以及非弹性散射——拉曼散射。355nm 激光主要用于探测水汽在大气中的含量,由于水汽主要存在于对流层,水汽通道探测的高度是从地面到高空 5km;532nm,1064nm 的激光探测云、气溶胶等大气信息,该通道探测高度目标是从地面到 15km 的高空。大气回波信号由四个牛顿式望远镜接收,其中一个望远镜不仅接收拉曼散射光,同时也接收 532nm 和 1064nm 的后向散射光。5 根并列的光纤作为光谱分光系统的入口狭缝,回波信号进入光谱分光系统分光后,送入三个探测通道——H2O、N2、O2通道。532nm 回波信号经滤波片、偏振分光器,将信号分为平行态 532nm 和垂直态的 532nm 信号光。1064nm 的回波信号经滤波片后,由探测器接收。整个接收系统一共有 6 个探测通道。本文将整个接收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光纤耦合系统,望远镜端口系统以及光谱分光系统。图 3.1 是 ZEMAX 模拟的激光雷达的接收系统的光线追迹图。
直径与焦距的比值。为了减少背景噪声,信号的损失,视场角一般大于激光束的发散角的 1.5 到 2 倍。原本就十分微弱的拉曼散射信号,视场角减小几何重叠因子,所以本系统选取了口选择 4 个牛顿式望远镜组合排列的模式,同等有效接收面积下几何重叠因子的值。 所示。位于中心和右边的小圆分别代表图 3.4 是由 ZEMAX 建模的牛顿式望远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其它[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5期
2 严惠民,倪旭翔,陈奇霖,陆祖康;无扫描三维激光雷达的研究[J];中国激光;2000年09期
3 钱煜,张宝安,潘君骅;高空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的安装与调试[J];光学技术;2002年04期
4 赵曰峰;张寅超;洪光烈;刘小勤;曹开法;方欣;陶宗明;余诗华;屈凯峰;邵石生;;非线性拉曼激光雷达测量CO_2气体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5期
5 王青梅;张以谟;;气象激光雷达的发展现状[J];气象科技;2006年03期
6 魏二虎;严韦;;太空垃圾实时监测系统建立可行性分析[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年02期
7 王雁鹏;陈岩;董旭辉;殷惠民;;激光雷达观测2005年春季北京沙尘天气[J];光谱实验室;2008年01期
8 姜海娇;来建成;王春勇;卞保民;李振华;;信号延时叠加提高激光雷达探测信噪比[J];光子学报;2009年08期
9 岩坂泰信;福西浩;刘志刚;;用多波长激光雷达同时测量平流层气溶胶层[J];气象科技;1985年04期
10 吴永华,胡欢陵,胡顺星,周军;用瑞利散射激光雷达探测平流层中上部温度[J];中国激光;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忠伟;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激光雷达遥感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姜燕冰;面阵成像三维激光雷达[D];浙江大学;2009年
3 王志军;基于激光雷达测量原理的火箭推力线测量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文斐;激光雷达数据采集系统框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毕德仓;微波调制测风激光雷达新方法和激光雷达测量温度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王冰洁;混沌激光雷达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方欣;钠测温测风激光雷达的研制及重力波动量通量的探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曾令旗;铁、钠流星尾迹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及钠层全天时观测技术[D];武汉大学;2011年
9 张金业;武汉上空对流层大气气溶胶Raman/Mie激光雷达探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郭亮;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实验与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光彩;机载LIADR波形数据处理及分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王莉莉;综合孔径激光雷达中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夏金宝;车载测风激光雷达接收系统的改进及惯导技术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董维建;直接探测激光雷达准直和调整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胡炜;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处理与检测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沈辰弋;单/双基地激光雷达扫描与接收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洋东;相控阵激光雷达波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于香菊;合成孔径激光雷达中光外差探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何佶珂;合成孔径激光雷达中平衡探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许梦圆;基于ZEMAX的水汽激光雷达接收系统光学性能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6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6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