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对表面波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P426;P73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关于降雨影响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降雨对表面波结构的影响及机制
2.1 降雨引起的垂向混合
2.1.1 混合作用的理论分析
2.1.2 关于混合深度的研究
2.1.3 各参量对波浪衰减的影响
2.2 雨滴与表面波的动量交换
2.2.1 垂向动量交换
2.2.2 降雨产生的水平应力
2.3 毛细波的产生与粗糙度
2.4 降雨对雷达数据反演风速的影响
2.4.1 高度计对海面波高的测量
2.4.2 高度计对海表风速的反演
2.4.3 降雨对高度计测量结果及风速反演的影响
第三章 数据处理方法
3.1 风应力的定义与风速数据的处理
3.1.1 海面风应力的原始定义
3.1.2 测量海面风应力的三种方法
3.1.3 风速数据的处理
3.2 波浪数据的处理
3.2.1 相关函数法
3.2.2 周期图法
3.2.3 与谱相关的特征量的计算
3.3 海面粗糙度与相关参量的计算
3.3.1 海面粗糙度的计算方法
3.3.2 均方波陡的计算
3.4 海浪波组分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
4.1 实验简介
4.1.1 实验仪器设备
4.1.2 实验数据的采集
4.1.3 观测数据说明
4.2 降雨对海浪谱的影响
4.2.1 同频率机械波功率谱的比较
4.2.2 同风速下涌浪功率谱的比较
4.2.3 同风速下风浪功率谱的比较
4.3 降雨对波浪总能量的影响
4.3.1 降雨对机械波的影响
4.3.2 降雨对涌浪的影响
4.3.3 降雨对风浪的影响
4.4 降雨对海面粗糙度的影响
4.4.1 雨区长度的影响
4.4.2 降雨强度的影响
4.5 实验分析中的干扰因素
4.5.1 两测点处观测值的不同
4.5.2 波组分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4.5.3 Doppler效应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降雨对表面波影响的总结
5.1.1 降雨对海浪谱的影响
5.1.2 降雨对波浪总能量的影响
5.1.3 降雨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5.2 本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宏涛;张胜修;;巡航导弹跨海飞行高度跟踪系统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03期
2 崔庆谷;王俊;蔡绍平;;数字及模拟地震观测中的台基噪声评价指标[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4期
3 王俊;蔡舒梅;崔庆谷;;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与限幅问题[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年01期
4 白志刚;张志显;路宽;;基于LabVIEW的水槽造波机控制系统的开发[J];港工技术;2008年04期
5 王凯;敖发良;石涛;;扫描模式对水下激光通信的影响[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谷学准;李翠琳;于定勇;;鳌山湾水域水文设计参数分析[J];海岸工程;2008年02期
7 李玉龙;于定勇;李翠琳;常梅;;防风单点系泊系统系泊力试验研究[J];海岸工程;2008年02期
8 赵有星,于定勇;有效波高的对数-Beta分布[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9 周良明;郭佩芳;;最大熵原理应用于海浪波高分布的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10 牛媛媛,刘以安,杨华明,唐霜天;舰载雷达平台在风浪中的运动姿态对雷达天线扫描位置的影响研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明;ENVISAT卫星ASAR波模式数据海浪反演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首华;畸形波的海浪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华兴;被动声学测波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类淑河;风浪破碎的随机性、非线性和能量耗散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秦三团;随机粗糙面与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快速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毅;SWAN模式及数据同化技术在海浪预报中的试验研究和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王爱明;海洋舰船尾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仿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8 张延冬;海面电磁与光散射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程永存;一种新的风浪谱模型及其在高度计风速反演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代少玉;小波与时域多分辨分析(MRTD)在电磁散射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瑞;基于GPS单点测速的海浪及潮位测量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代伟;海洋环境条件设计参数推算模型不确定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齐莹;极值波高极值水位联合设计参数的推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娟;波浪浮标传感器综合测试系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武双全;东中国海波高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许鹏婧;导管架平台设计中的海洋水文气象参数的统计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仁玢;船舶运动测量系统的分析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郭惜久;水面稳定平台测控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屠长涛;波浪传感器数据采集及检测系统[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李永全;波群间相互作用对波高分布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6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6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