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木质素沉积记录及其在陆源有机物示踪和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P736.21
【部分图文】:
图 1-1 全球碳循环框架图[1]Fig. 1-1 Frame diagram of global carbon cycle(方框中左边数字表示各碳库的平均储量(109tC),右边括号中数字为平均每年因人为输入导致的增加量,横线上的数字为各碳库间的年平均通量(109tC/a) )全球碳循环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活性有机碳储存于陆地上。而海洋的有机碳埋藏通量约为 0.1~0.2Gt/yr,陆源有机碳大约占 33%~54%[4, 5],因此 TOM 不仅是全球碳循环的最重要的碳库之一,而且是海洋碳库的一个巨大的“源”。河流每年大约向海洋输送 0.25Gt 溶解有机碳(DOC)和 0.15Gt 颗粒有机碳(POC)[6-8],从全球范围来看,河流输送的 DOC 就足以支持海水中溶解有机碳库的循环,相似地,河流输送的陆源 POC 也足以提供海洋沉积物中所有的有机碳,然而,海水中的 DOC 和海洋沉积物中埋藏的 POC 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陆地来源的,因此,TOM 在海洋中的归宿已成为正确理解全球碳循环的关键问题之一[6, 9]。在全球碳
图 1-2 木质素结构示意图[52]Fig.1-2 Typical lignin structure[52].稳定性和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在淡水物。早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物被广泛的接受并使用[38]。早期的,并初步建立了指示木质素来源的
用于指示木质素的来源和降解程度,评估陆源有机物向和对碳通量贡献。此外,鉴于木质素的 C 和 S 系列单体的降解优体,在利用 S/V 和 C/V 参数进行植被来源分析时,往往受到木质,近年来又提出了木质素酚类单体植被指数(lignin phenol vegetati作为指标来判断植被来源。与木质素参数 S/V 和 C/V 相比,LPV植被来源,对较小的植被和环境变化也更敏感[70, 71]。木质素经 C生 30 种特征酚类二聚体和其他 14 种特征酚类单体,这些二聚体和素指征参数相结合也许可以提供更多木质素植被来源和降解情况部分二聚体和新的单体没有标准化合物,所以这些新的特征产物并应用[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作升,范德江,郭志刚,毛登;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碳酸盐粒级分布与物源分析[J];沉积学报;2002年01期
2 郭志刚,杨作升,范德江,潘燕俊;长江口泥质区的季节性沉积效应[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3 高建华;汪亚平;潘少明;张瑞;李军;白风龙;;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分布[J];地理学报;2007年09期
4 向荣,杨作升,郭志刚,Saito Y.,范德江,肖尚斌,陈木宏;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粒度组分变化的古环境应用[J];地球科学;2005年05期
5 杨永亮;刘振夏;沈承德;石学法;李铁刚;徐清;潘静;程振波;熊应乾;H.Matsuzaki;;南黄海、东海陆架及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的~(10)Be和~9Be记录[J];第四纪研究;2007年04期
6 王绍武;小冰期气候的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5年03期
7 戴民汉,翟惟东,鲁中明,蔡平河,蔡卫君,洪华生;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8 林田,郭志刚,杨作升;类脂化合物单体碳稳定同位素在古气候环境研究中的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8期
9 吴德星;兰健;;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7期
10 王保栋,刘峰,战闰;黄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评述[J];黄渤海海洋;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灏;颗粒态陆源有机物在长江和东海陆架区的迁移和埋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利波;黄海北部泥质沉积体的沉积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杨丽阳;沉积物中的木质素在物源示踪和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7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8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