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暖池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的季节内振荡
发布时间:2020-11-18 18:24
利用NOAA逐日平均的海表热通量资料,首先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最近十年西太平洋地区海表热通量本身及其低频分量的分布特征,发现海气界面的各热通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差异,而且夏季相对于其它三个季节而言差异更加突出。相对而言,Qlat(净潜热通量)和Qsw(净短波辐射通量)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的季节差异较大,这表明Qlat和Qsw在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过程中可能起到主要的作用。结合10m高度风场分析发现,北半球夏季在一个完整的季节内振荡过程中,当Qlat达到极小值(极大值)时,西太平洋暖池的大片海域为Qlat低频分量负(正)值区,在相同的位置,10m高度风的低频分量表现为一明显的反气旋(气旋)式流场。通过分析各个热通量与Qnet(净热通量)之间的关系,发现Qlat和Qnet的相关性最好,在低频循环的各个阶段,Olat的正(负)的大值区始终与Qnet的正(负)的大值区的相对应,二者的位置基本重合,而且数值大小也是随着循环同步增大或者减小。 在除去天气尺度的分量以后,某个海表热通量的季节内变化可以看作由年循环分量的变化和低频振荡两部分组成,各个热通量的年循环分量在整个季节内变化中所做的贡献都不及低频分量的贡献大。根据1979-2004年(共26年)前冬的Nino3.4指数确定了ENSO冷年和暖年,4-8月间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气热量交换过程中的各个热通量自身的变化特征在ENSO冷、暖年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取决于Qlat和Qsw。总体上ENSO冷年有更强的低频振荡发生,而且冷年的低频振荡在6-7月期间相比其它时间段振荡更强(振幅更大),暖年则足在4-5月有最强的低频振荡,其次是在8月,即冷年和暖年正好有基本相反的低频振荡趋势。 依据向外长波辐OLR的变化选出强对流年和弱对流年,结果表明,Qnet的季节内演变过程在强、弱对流年的差异同冷、暖ENSO年一样,也主要是由于Qlat和Osw在这两种不同状态的年份中的显著差别造成的。Qnet在强、弱对流年间的差异随时间的变化同OLR在强、弱对流年间的差异随时间的变化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在OLR 30-60天低频分量差异的负(正)值区和Qnet差异的正(负)值区基本一一相对应,表明大气从海洋得到的热量增加(减少)时,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加强(减弱),数值上OLR和Qnet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由于Qlat在整个海气界面热交换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它与OLR的相关性也较好。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P732
【部分图文】:
副热带中太平洋地区大于60W/m一2的范围和强度则都明显加大。2.2.3净潜热通量如图2一2(a),净潜热通量年均图上显示:大值区在40ON以南的洋面上,Qlat值大部分在120w/m一2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赤道附近90OE以东直到东太平洋为一狭长的低值带,东太平洋有60W/。‘2的低值中心。春季(图2一2(b)),大于120wn/l‘2的高值区主体位于30ON以南,赤道附近的低值带比年均图更加明显。夏季(图2一2()c),高值区主体进一步南压,到达
中国科学铁术大学硕士檬位论次25oN以南。秋、冬(图2一2(d)、(e))一街李潜热人十12ow/n,’2的区域与年均状况相近。365一dayoverLatentHeotddistributionof:FIUx(w/m‘2)18
净感热通量和净长波辐射通量的标摊}i差季节差异则较小。具体分别有如下特征:A、净短波辐射通量标准差>8的大值区的范围春季(图2一3(b))集中在1o0N一35ON之间,夏季(图2一3(e))大值区向北扩展到55“N,秋、冬(图2一3(d)、(e))季大值区范围大为缩减,在1o0N一25“N之间分别有零星的分布。这样的分布和变化体现了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对Qsw的影响。B、净长波辐射通量标准差>3的区域分布季节差异较小,只是洋面上大值区范围略有变化(图略)。C、净潜热通量标准差>16的大值区在夏季(图2一4()c)时范围最小,主要分布在盂加拉湾、西j匕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地区;春季(图2一4(b))的状况接近于年均状况,只是标准差>24的区域比较分散;秋、冬(图2一4(d)、(e))两季标准差>16的区域由1o0N向北一直扩展到北太平洋的大片海域,标准差>24的范围也明显向东扩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9046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P732
【部分图文】:
副热带中太平洋地区大于60W/m一2的范围和强度则都明显加大。2.2.3净潜热通量如图2一2(a),净潜热通量年均图上显示:大值区在40ON以南的洋面上,Qlat值大部分在120w/m一2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赤道附近90OE以东直到东太平洋为一狭长的低值带,东太平洋有60W/。‘2的低值中心。春季(图2一2(b)),大于120wn/l‘2的高值区主体位于30ON以南,赤道附近的低值带比年均图更加明显。夏季(图2一2()c),高值区主体进一步南压,到达
中国科学铁术大学硕士檬位论次25oN以南。秋、冬(图2一2(d)、(e))一街李潜热人十12ow/n,’2的区域与年均状况相近。365一dayoverLatentHeotddistributionof:FIUx(w/m‘2)18
净感热通量和净长波辐射通量的标摊}i差季节差异则较小。具体分别有如下特征:A、净短波辐射通量标准差>8的大值区的范围春季(图2一3(b))集中在1o0N一35ON之间,夏季(图2一3(e))大值区向北扩展到55“N,秋、冬(图2一3(d)、(e))季大值区范围大为缩减,在1o0N一25“N之间分别有零星的分布。这样的分布和变化体现了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对Qsw的影响。B、净长波辐射通量标准差>3的区域分布季节差异较小,只是洋面上大值区范围略有变化(图略)。C、净潜热通量标准差>16的大值区在夏季(图2一4()c)时范围最小,主要分布在盂加拉湾、西j匕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地区;春季(图2一4(b))的状况接近于年均状况,只是标准差>24的区域比较分散;秋、冬(图2一4(d)、(e))两季标准差>16的区域由1o0N向北一直扩展到北太平洋的大片海域,标准差>24的范围也明显向东扩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崇银,龙振夏;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异常与1997年El Ni?o 事件的发生[J];大气科学;2001年05期
2 龙振夏;热带低层大气30~60天低频动能的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J];大气科学;2001年06期
3 李崇银,周亚萍;热带大气中的准双周(10—20天)振荡[J];大气科学;1995年04期
4 周发琇,高荣珍;南海次表层水温的季节内变化[J];科学通报;2001年21期
5 李薇,宇如聪,刘海龙;大气模式中季节内振荡特征对不同海温强迫场的响应[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刘艳,翁笃鸣;中国地区云对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OLR)强迫的气候研究[J];气象科学;2001年01期
7 蒋国荣,何金海,王东晓,张韧,阎俊岳,姚华栋;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交换特征[J];气象学报;2004年02期
8 蒋国荣;热带大气的CISK-Rossby波和30—50天振荡[J];气象学报;1996年06期
9 李崇银;蒸发-风反馈机制的进一步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1996年03期
本文编号:2889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89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