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海环流年际变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01:33
   本文首先对南海的NOAA OISST.V2月平均SST场和FSU月平均风应力场及其异常场进行了分析:南海的SSTA与ENSO指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SSTA滞后ENSO指数5个月时,相关系数最大达0.36,这表明南海对ENSO事件有明显的响应,且在ENSO事件爆发5个月后响应最显著;南海对1997/98年El Nino事件响应最为强烈,1997/98年冬季和次年的夏季存在两个异常高峰值,风速存在两个异常减小的极值。 为研究南海环流在1997/98年El Nino事件发生时的变化,采用ECOM水动力模型,由FSU月平均风应力和NOAA OISST.V2月平均SST场和开边界流量驱动,模拟了1995-2000年的南海环流场。对1995-2000年平均的水位场和环流场的分析表明:南海环流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为一海盆尺度的气旋式环流控制;夏季南部存在一强的反气旋环流,北部为气旋式环流控制。在此平均水位场和环流场的基础上,分析了1998年1月和8月南海水位和流场的异常分布,二者均存在显著的异常:(1)1月,整个南海海盆为正的水位异常,流场为反气旋异常环流,冬季控制整个南海海盆的气旋式环流减弱;(2)8月,南海海盆水位为正异常,特别是越南东部海区出现较强的正水位异常,使得南海南部的高水位中心扩大北移;异常流场表现为南部为气旋式异常环流,北部为反气旋的异常环流,且在越南东部海区形成非常强的反气旋异常环流中心,使得控制南海南部的反气旋环流和北部的气旋环流均减弱,并由于越南东部强的反气旋环流流异常该海区表现为反气旋环流。对1995-2000年共6年的模式结果进行了EOF分解,水位和流场的时间系数分布均表明南海环流在1997-1998年存在显著的异常;对其空间态的时间变化分析南海在1997/98年强的El Nino事件发生后存在显著的异常变化:(1)1997/98年冬季11月到3月份,第一模态系数显著减小,气旋式环流显著减小;(2)1998年夏季7月到10月,第二模态系数减小显著,南海南部的反气旋环流和北部的气旋式环流均减弱。风应力的分析表明,风应力旋度的异常变化是南海环流年际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P731
【部分图文】:

南海表层水


图 1-3:南海表层水平环流图(Dale, 1954)Figure 1-3: The surface circulation in South China Sea(Dale, 1954)图 1-4:南海表层水平环流图(Wyrtki, 1961)

南海表层水


图 1-3:南海表层水平环流图(Dale, 1954)Figure 1-3: The surface circulation in South China Sea(Dale, 1954)

示意图,动力高度,南海,表层


图 1-5:南海表层相对 12MPa的动力高度(10m2/s2)(徐锡桢,1982)Figure 1-5: The surface dynamic height of South China Sea referred to 12MPa(Xu, 1982)(a) (b)图 1-6:南海南部上层主要流系与环流格局示意图(方文东,1997)(a)西南季风期;(b)东北季风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存,李荣凤,季仲贞,甘子钧,柯佩辉;南海月平均流的计算[J];大气科学;1989年02期

2 方文东,方国洪;南海南部海洋环流研究的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3 钟欢良;冬季黑潮南海分支途径及其影响[J];海洋通报;1990年02期

4 钟欢良;夏季南海暖流与黑潮南海分支关系初步分析[J];海洋通报;1990年04期

5 管秉贤;;南海暖流——广东外海一支冬季逆风流动的海流[J];海洋与湖沼;1978年02期

6 刘先炳,苏纪兰;南海环流的一个约化模式[J];海洋与湖沼;1992年02期

7 管秉贤;南海暖流研究回顾[J];海洋与湖沼;1998年03期

8 王东晓,陈举,陈荣裕,朱伯承,郭小刚,许金电,吴日升;2000年8月南海中部与南部海洋温、盐与环流特征[J];海洋与湖沼;2004年02期

9 管秉贤;南海暖流的新证据[J];海洋科学;1979年S1期

10 方国洪,魏泽勋,王凯,崔秉昊,方越,李薇;中国近海域际水、热、盐输运:全球变网格模式结果[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文东;南海南部海洋环流的结构与季节变化[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2 贾英来;吕宋海峡黑潮形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D];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92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92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8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