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热带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年际变化主要特征与驱动机制

发布时间:2020-11-21 04:27
   本文基于日本气象厅自1967年到2009年共43个冬季和1972年到2008年共37个夏季,在137°E断面上的CTD站位实测温盐资料及相应计算的地转流场,结合卫星高度计资料,描述和分析了该断面处北赤道流(NEC)的年际变化主要特征,并探讨了其控制机制。相较于前人已有的工作,本文强调北赤道流的结构变化,并突出冬季和夏季年际变化的异同。 在平均态之下,北赤道流在该断面上的经向位置约在8°N到18°N之间,流速的中心都在10°N到12°N附近。夏季NEC的平均体积输送为55Sv左右,而冬季在50Sv左右。在对NEC在断面上的流场进行的EOF分析结果中,冬季和夏季都表现出类似的第一模态空间特征,即NEC的南半部分和北半部分呈现出反位相年际变化关系,但此结构冬季比夏季整体北移一个纬度。通过流量序列与断面上的流速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在冬季,NEC流量的变化主要由NEC宽度的增大和减小所引起的;而在夏季,除了宽度的变化之外,NEC本身流核的加强和减弱的作用也很明显。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现NEC的结构变化特征,文中定义了大于7cm/s的垂向平均速度为NEC的主体,进而定义了NEC的南北边界和流幅。发现冬季南北边界变化与NEC流量变化的相关度明显高于夏季,从而验证了在冬季,NEC宽度在影响流量的年际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研究表明,NEC的年际变化与海表面高度变化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在夏季,影响137°E断面上NEC输送量的高相关区域在西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说明夏季NEC的流量主要受副热带环流系统的年际变化所控制,而在冬季,影响NEC流量的高相关区域在热带西太平洋和棉兰老穹顶(MD)的区域,说明冬季NEC流量的变化主要受到热带环流年际变化影响。 本文还讨论了ENSO循环对NEC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ENSO对NEC的影响主要体现在NEC向北的扩张/收缩与流核加强/减弱两个方面,而这种变化主要被副热带环流中向东的流动变化所补偿;冬季,ENSO的作用则体现在使得NEC向南北两个方向的扩张和收缩上,相应地,被NEC南部的NECC的变化所补偿。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P732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西北太平洋北赤道流系介绍
        1.2.2 前人进行的科考、数据采集工作
        1.2.3 关于 NMK 流系的研究进展
        1.2.4 137°E断面上对 NEC 展开的研究
    1.3 讨论及拟解决的问题
    1.4 数据介绍及初步整理
        1.4.1 137°E断面船载 CTD 资料
        1.4.2 卫星高度计资料
        1.4.3 风场资料
    1.5 本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137°E 断面温盐结构分析
    2.1 平均温盐场的分布特征
    2.2 温度场的时空分布
    2.3 盐度场的时空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37°E 断面上 NEC 的结构特征
    3.1 137°E断面多年平均流场和 NEC 流场的时空变化
        3.1.1 地转流的计算
        3.1.2 137°E断面上平均流场分析
        3.1.3 NEC流场的时空分析
        3.1.4 NEC流场的时空变化的机制
    3.2 NEC在 137°E 断面上的流量计算和流场结构分析
        3.2.1 NEC流量的计算
        3.2.2 NEC流量变化与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场的关系
        3.2.3 NEC流量变化与其本身流场结构的关系
    3.3 NEC流幅定义和对流幅变化的研究分析
        3.3.1 NEC流幅的定义和所得结果
        3.3.2 NEC流幅变化与 NEC 流量之间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NSO 循环对 NEC 在 137°E 断面上的结构变化的影响
    4.1 Nino3.4指数与 NEC 流量的相关性分析
    4.2 ENSO循环对 NEC 流场年际变化的影响
    4.3 ENSO循环对 137°E 断面流场配置的影响
    4.4 Nino3.4指数与 NEC 流幅的相互联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慧;许建平;郭佩芳;侍茂崇;;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研究综述[J];海洋学研究;2006年02期

2 何映晖;蔡树群;王盛安;;北赤道流分叉点及南海北部环流的研究进展[J];海洋学研究;2009年03期

3 孙湘平;137°E经向断面上的黑潮与黑潮逆流[J];黄渤海海洋;1999年03期

4 孙湘平;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北赤道流、北赤道逆流几个特征的比较[J];黄渤海海洋;2000年01期

5 顾玉荷;西北太平洋137°E断面海流的纬向体积输送[J];海洋与湖沼;1996年01期

6 王元培;137°E断面北赤道流、黑潮变异和黑潮大弯曲的关系[J];海洋科学;1995年01期

7 王凡,胡敦欣,张平,H.Seidel;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及其季节变化[J];科学通报;2001年23期

8 李丽娟,刘秦玉,刘伟;太平洋北赤道流表层流速及分叉点位置[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邹娥梅,王宗山,徐伯昌;沿137°E断面(1967—1987年)海洋热状况的变化及其与埃尔尼诺事件的关系[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1年06期

10 顾玉荷,孙湘平,许兰英;137°E经向断面上的副热带逆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琦;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的时空特征和变异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本文编号:2892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92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