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青岛八仙墩海相碎屑岩地质特征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05:57
  青岛八仙墩剖面出露了一套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层序,具有浊积岩的特征,为一套浊积岩系。这套碎屑岩受崂山花岗岩侵入已经发生变质,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并普遍存在变余结构。这套地层保留了各种原生的沉积构造,发育有浊积岩的底模构造,同沉积变形,水平层理和微粒序层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碎屑岩的SiO2含量在59.13%~69.73%之间;Al2O3含量变化于11.89%~17.00%之间,多在15%以上。镜下特征和Al2O3含量都表明砂岩的成熟度低。(Fe2O3+MgO)-TiO2图解、La-Th-Sc图解和Th-Sc-Zr/10图解表明本套碎屑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背景和大陆岛弧的共同特征。K20/Na2O-SiO2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本套碎屑岩的物源具有活动大陆边缘背景。碎屑岩的ΣREE含量高,在128.7×10-6~505.4×10-6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八仙墩海相碎屑岩的研究现状
        1.2.2 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现状
        1.2.3 八仙墩组海相碎屑岩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区域地质和构造研究
        1.3.2 沉积地质研究
        1.3.3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1.3.4 年代学研究
        1.3.5 地层对比研究
    1.4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苏鲁造山带
    2.2 崂山花岗岩
    2.3 胶莱盆地
    2.4 南黄海盆地
第三章 八仙墩碎屑岩的地质特征
    3.1 八仙墩碎屑岩的产出特征
    3.2 八仙墩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
第四章 八仙墩海相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1 常量元素特征
    4.2 微量元素特征
    4.3 稀土元素特征
    4.4 大地构造环境的综合判别结果
第五章 八仙墩碎屑岩碎屑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
    5.1 碎屑锆石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应用
        5.1.1 碎屑锆石的应用
        5.1.2 锆石的内部结构和成因类型
        5.1.3 锆石 U-Pb 测试方法
    5.2 样品及测试方法
    5.3 碎屑锆石 U-Pb 定年结果
    5.4 碎屑锆石 U-Pb 定年结果讨论
        5.4.1 U-Pb 年龄
    5.5 八仙墩海相碎屑岩的形成时代
        5.5.1 地层对比
        5.5.2 八仙墩海相碎屑岩的形成时代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崂山花岗岩形成时代——锆石SHRIMP U-Pb定年[J]. 王世进,万渝生,王伟,宋志勇,王金光,董春艳,颉颃强,刘清德.  山东国土资源. 2010(10)
[2]青岛八仙墩海相碎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气研究意义[J]. 吴拓宇,赵淑娟,付永涛.  地质科学. 2010 (04)
[3]Reappraisement and refinement of zircon U-Pb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by LA-ICP-MS[J]. LIU YongSheng 1,HU ZhaoChu 1,ZONG KeQing 1,GAO ChangGui 1,GAO Shan 1,2,XU Juan 1 & CHEN HaiHong 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Department of Geology,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15)
[4]南黄海崂山隆起地层属性及油气地质[J]. 王丰,李慧君,张银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0(02)
[5]地震调查在南黄海崂山隆起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张海啟,陈建文,李刚,吴志强,张银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9(03)
[6]苏北盆地白垩系赤山组沉积与储层特征及研究意义[J]. 陈清华,庞飞,渠冬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06)
[7]山东胶莱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组物质组分特征及其对源区的制约[J]. 李双应,孟庆任,李任伟,王道轩,储书武.  岩石学报. 2008(10)
[8]超高压变质与大陆碰撞研究进展: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J]. 郑永飞.  科学通报. 2008(18)
[9]胶莱盆地及其邻区白垩纪—古新世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区域动力学意义[J]. 张岳桥,李金良,张田,董树文,袁嘉音.  地质学报. 2008(09)
[10]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恢复[J]. 任凤楼,柳忠泉,邱连贵,韩立国,张岳桥,曹忠祥.  沉积学报. 2008(02)



本文编号:2917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917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4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