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烷化合物在海面溢油鉴别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11:13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呈日益增高的趋势,使海洋石油业迅速发展,导致海上溢油事故不断发生,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自然资源及所依附的海岸带经济造成严重损害。所以,溢油一旦发生,准确及时的进行溢油鉴别找到溢油源对于确定责任方解决法律纠纷、采取适宜的处置措施、评估和预测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溢油进入环境后会经历一系列的风化作用,包括挥发、溶解、分散、乳化、光化学氧化、生物降解等作用,这些风化作用造成溢油化学组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溢油固有的化学指纹特征,使溢油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溢油鉴别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地区原油或成品油因加工过程的不同,使不同油样中包含的油品固有信息有所差别,溢油鉴别的主要方法是寻找既能代表油品固有特征又能被现代分析仪器检测到的化合物作为鉴别指标进行溢油鉴别。目前溢油鉴别指标中研究较为成熟的有正构烷烃指标、芳烃指标及生物标志物中的萜烷指标和藿烷指标,但这些指标通常是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在一些重质油中含量较多,在较轻质油中没有或是含量极少。一旦发生轻质油品的溢油事故,采用现有的溢油指...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海面溢油鉴别研究概况
1.1 溢油污染现状
1.1.1 国际溢油现状
1.1.2 中国溢油现状
1.2 溢油污染的危害
1.3 溢油的风化
1.4 溢油鉴别技术
1.4.1 溢油鉴别指标
1.4.1.1 烷烃指标
1.4.1.2 芳烃指标
1.4.1.3 生物标志物指标
1.4.2 溢油鉴别系统简介
1.4.2.1 “Euorocrude”欧洲溢油污染源确定系统
1.4.2.2 Nordest 体系
1.4.2.3 我国现行的海面溢油鉴别系统
2 金刚烷化合物研究概述
2.1 金刚烷化合物简介
2.2 金刚烷化合物研究进展
3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3.1 研究意义
3.2 研究内容
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原油中金刚烷指纹半定量分析进行原油鉴别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前处理
2.3 分析条件
2.4 定性方法
2.5 定量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金刚烷 GC 色谱保留指数计算及定性
3.2 定量分析
3.3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3.4 原油样品实例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金刚烷诊断比值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溢油鉴别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原油样品来源
2.3 样品前处理
2.4 分析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3.1 特征比值的选取
3.2 主成分分析
3.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3.2.2 主成分的筛选及其贡献率
4 小结
第四章 自然风条件下金刚烷的风化规律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方法
2.2 仪器与试剂
2.3 样品前处理
2.4 分析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3.1 风化过程中金刚烷化合物变化规律
3.2 金刚烷诊断比值的变化规律
3.2.1 短期自然风化金刚烷诊断比值变化规律
3.2.2 长期自然风化双金刚烷诊断比值变化规律
4 小结
第五章 岸滩模拟溢油生物降解条件下金刚烷变化规律研究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生物降解实验
2.2 仪器与试剂
2.3 样品前处理
2.4 分析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3.1 金刚烷化合物变化规律
3.2 生物降解条件下金刚烷诊断比值变化规律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短期风化条件下渤海中部原油中PAHs风化规律研究[J]. 曹磊,韩彬,郑立,李培昌,宋转玲,杨东方,王小如. 海洋环境科学. 2011(03)
[2]基于原油中金刚烷指纹半定量分析进行原油鉴别[J]. 张魁英,杨佰娟,郑立,臧家业,詹天荣,王小如,黎先春. 分析化学. 2011(04)
[3]黄、渤海漂移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脂肪酸组成及聚类分析的研究[J]. 杨佰娟,郑立,陈军辉,臧家业,王小如,黎先春. 海洋与湖沼. 2009(05)
[4]溢油对东海浮游生物垂直迁移活动的影响[J]. 钟琳伟,王燕兵,李共国,王自磐,杨和福. 海洋环境科学. 2009(03)
[5]长江口海域船舶突发性溢油对渔业生态风险的评价[J]. 杨红,陈莎,洪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03)
[6]塔河油田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绝对定量分析[J]. 马安来,金之钧,朱翠山,彭守涛,张卫彪. 石油学报. 2009(02)
[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海面溢油事故鉴别中的应用——案例分析[J]. 杨佰娟,徐晓琴,李庆玲,何鹰,黎先春,王小如.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6)
[8]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J]. 张学佳,纪巍,康志军,孙大勇,单伟,王建. 化工科技. 2008(06)
[9]短期风化作用下轻质原油化学组成的变化[J]. 罗霞,马启敏,张传松.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2)
[10]基于石油烃特征比值的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原油鉴别[J]. 包木太,孙培艳,崔文林,高振会. 分析化学. 2008(04)
本文编号:2945545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海面溢油鉴别研究概况
1.1 溢油污染现状
1.1.1 国际溢油现状
1.1.2 中国溢油现状
1.2 溢油污染的危害
1.3 溢油的风化
1.4 溢油鉴别技术
1.4.1 溢油鉴别指标
1.4.1.1 烷烃指标
1.4.1.2 芳烃指标
1.4.1.3 生物标志物指标
1.4.2 溢油鉴别系统简介
1.4.2.1 “Euorocrude”欧洲溢油污染源确定系统
1.4.2.2 Nordest 体系
1.4.2.3 我国现行的海面溢油鉴别系统
2 金刚烷化合物研究概述
2.1 金刚烷化合物简介
2.2 金刚烷化合物研究进展
3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3.1 研究意义
3.2 研究内容
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原油中金刚烷指纹半定量分析进行原油鉴别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前处理
2.3 分析条件
2.4 定性方法
2.5 定量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金刚烷 GC 色谱保留指数计算及定性
3.2 定量分析
3.3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3.4 原油样品实例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金刚烷诊断比值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溢油鉴别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原油样品来源
2.3 样品前处理
2.4 分析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3.1 特征比值的选取
3.2 主成分分析
3.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3.2.2 主成分的筛选及其贡献率
4 小结
第四章 自然风条件下金刚烷的风化规律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方法
2.2 仪器与试剂
2.3 样品前处理
2.4 分析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3.1 风化过程中金刚烷化合物变化规律
3.2 金刚烷诊断比值的变化规律
3.2.1 短期自然风化金刚烷诊断比值变化规律
3.2.2 长期自然风化双金刚烷诊断比值变化规律
4 小结
第五章 岸滩模拟溢油生物降解条件下金刚烷变化规律研究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生物降解实验
2.2 仪器与试剂
2.3 样品前处理
2.4 分析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3.1 金刚烷化合物变化规律
3.2 生物降解条件下金刚烷诊断比值变化规律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短期风化条件下渤海中部原油中PAHs风化规律研究[J]. 曹磊,韩彬,郑立,李培昌,宋转玲,杨东方,王小如. 海洋环境科学. 2011(03)
[2]基于原油中金刚烷指纹半定量分析进行原油鉴别[J]. 张魁英,杨佰娟,郑立,臧家业,詹天荣,王小如,黎先春. 分析化学. 2011(04)
[3]黄、渤海漂移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脂肪酸组成及聚类分析的研究[J]. 杨佰娟,郑立,陈军辉,臧家业,王小如,黎先春. 海洋与湖沼. 2009(05)
[4]溢油对东海浮游生物垂直迁移活动的影响[J]. 钟琳伟,王燕兵,李共国,王自磐,杨和福. 海洋环境科学. 2009(03)
[5]长江口海域船舶突发性溢油对渔业生态风险的评价[J]. 杨红,陈莎,洪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03)
[6]塔河油田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绝对定量分析[J]. 马安来,金之钧,朱翠山,彭守涛,张卫彪. 石油学报. 2009(02)
[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海面溢油事故鉴别中的应用——案例分析[J]. 杨佰娟,徐晓琴,李庆玲,何鹰,黎先春,王小如.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6)
[8]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J]. 张学佳,纪巍,康志军,孙大勇,单伟,王建. 化工科技. 2008(06)
[9]短期风化作用下轻质原油化学组成的变化[J]. 罗霞,马启敏,张传松.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2)
[10]基于石油烃特征比值的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原油鉴别[J]. 包木太,孙培艳,崔文林,高振会. 分析化学. 2008(04)
本文编号:2945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94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