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中国东部海域磁异常及居里面特征

发布时间:2021-01-01 06:04
  中国东部近海位于西太平洋岛弧西侧,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华北、扬子及华南等块体的拼合过程,期间不同块体边缘形成了造山带与各类断裂带。东部近海中、新生代活动剧烈,尤其是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造成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各种地质体,又往往和岩浆活动联系在一起。而磁异常数据对于研究岩浆岩分布,揭示地壳中磁性体特征、与岩浆活动相关的断裂效果显著。对磁异常数据的处理和解释,能为研究深部基底构造和断裂,揭示俯冲带、造山带的的分布提供有用的信息。本文以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东部海域地磁编图项目”为依托,搜集了实测的海洋磁异常、重力、热流、地震、其他物性资料等数据,对磁异常数据进行了化极、向上延拓、小波多尺度分解、磁源重力异常、欧拉反褶积、居里面反演等计算。应用东部海域化极磁异常二阶小波逼近结果,采用功率谱法反演居里面,绘制了居里面深度图。结果表明东部海域居里面起伏变化较大,深度在16.8-36.6km之间变化,很好地反映了岩石圈中的消磁界面的起伏状态。居里面坳陷主要分布于在稳定地块,深度在26km以上,热流值大小大体与全球平均热流一致,如苏北—南黄海盆地、... 

【文章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东部海域磁异常及居里面特征


图3.1中国东部海域磁异常??Figure?3.1?magnetic?anomaly?in?cast?China?sea??被一?NW向负异常切割

网格图,化极,海城,磁异常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磁异常特征与数据处理??一定的偏移,增加了对磁异常认识和解释工作的难度。我国东部海域南北跨度较??大,磁倾角变化范围大致在29°—60°之间,单一倾角化极难以反应整个区域的磁??异常变化。因此,采用分带变倾角化极方法。??分带变倾角计算步骤为:(1)把网格图分割成一系列小的边缘相互重叠的窗??口,本文窗口大小为200kmx200km,重叠长度为20km,这样使得在整个测区中的??磁倾角和磁偏角随着窗口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2)在每一个窗口中使用恰当??的磁倾角和磁偏角进行化极;(3)将化极后的小窗口缝合到一起,形成一副完整??的化极图。在低纬度地区,使用一个温纳优化滤波器,防止噪声放大[67]。化极后??的磁异常等值线图如图3.2所示。??

中国东部


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磁异常特征与数据处理??度,磁偏角为-5.04度。??3.3.2计算结果??我们知道伪重力异常可以看作化极磁异常的垂向积分,它突出区域性和深部??的磁性体异常。作为假定的重、磁同源体,异常值大的区域相当于磁源体的体积、??规模较大。当然,计算结果不是真实的重力异常,但横向上可以作为参考进行比??较。如图3.5所示,东部海域的磁源重力异常分布并不均匀,由北向南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我们按照海域划分进行比较。??105°E?108°E?111°E?114°E?117eE?120°E?123°E?126〇E?129°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东部及近海磁异常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J]. 吴招才,高金耀,沈中延,杨春国,张涛.  地学前缘. 2018(01)
[2]中国陆域居里等温面深度特征[J]. 熊盛青,杨海,丁燕云,李占奎.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0)
[3]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四版)[J]. 姜光政,高堋,饶松,张林友,唐晓音,黄方,赵平,庞忠和,何丽娟,胡圣标,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8)
[4]东海莫霍面起伏与地壳减薄特征初步分析[J]. 周志远,高金耀,吴招才,沈中延,张涛,孙运凡.  海洋学研究. 2013(01)
[5]欧拉反褶积在重磁位场中应用与发展[J]. 王明,骆遥,罗锋,田嵩.  物探与化探. 2012(05)
[6]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分析[J]. 赵文芳,杨风丽,庄建建.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05)
[7]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J]. 黄耘,李清河,张元生,孙业君,毕雪梅,金淑梅,王俊.  地球物理学报. 2011(10)
[8]欧拉反褶积与解析信号相结合的位场反演方法[J]. 张季生,高锐,李秋生,管烨,彭聪,王海燕.  地球物理学报. 2011(06)
[9]磁异常三维解析信号所揭示的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岩浆岩特征[J]. 张少武,李春峰.  物探与化探. 2011(03)
[10]华北克拉通上地幔顶部构造特征:来自台站间Pn波到时差成像的约束[J]. 李志伟,郝天珧,徐亚.  科学通报. 2011(12)

博士论文
[1]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区域重磁场特征与地壳构造格架研究[D]. 邱宁.中国地质大学 2010
[2]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层油气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D]. 吴志强.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南黄海盆地与周边构造关系及海相中、古生界分布特征与构造演化研究[D]. 杨金玉.浙江大学 2010
[4]东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地质构造研究[D]. 韩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硕士论文
[1]北黄海盆地前中生界基底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D]. 宋鹏.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1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951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c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