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东亚夏季降水效率的年代际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1 06:21
  本文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GPCC月降水资料和NOAA海温资料,采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分解、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东亚夏季降水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变化的成因。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东亚夏季降水效率存在两种主模态,且两个主模态均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其中第一主模态EOF1主要表现为均值的年代际变化,年代际变大致发生在1998/1999年,第二主模态EOF2主要表现为变率的年代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大致发生在1999/2000年。(2)东亚夏季降水效率第一主模态在1998/1999年附近发生均值年代际变化的成因是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位相发生变化,1983-1998年PDO多为正位相,1999-2011年PDO多为负位相。西太平洋的暖海温在东亚北部强迫出异常的反气旋,而在35° N以南的东亚强迫出异常气旋,这种异常的环流配置使得35° N以北的东亚地区降水效率显著降低。同时,在东亚35° N以南的东亚南部地区降水效率提高。这使得1983-1998年,东亚夏季降水效率第一主模态多为从南到北的“-+”的经向分布,而1999-2011年多为从南到北的“+-”的经向分布。(...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亚夏季降水效率的年代际变化规律研究


图3.1全球多年(1979-2016)年平均(a)总可降水置(单位:mm/d)、(b)降水置(单??位:irnn/d)及(c)降水效率(单位:%)??-

降水效率,可降水,降水量,全球


图3.2全球多年(1979-2016)春季平均(a)总可降水置(单位:mm/d)、(b)降水量(单??位???mm/d〉及(c)降水效率(单位■■?%)??全球多年(1979-2016)夏季平均总可降水量、降水量、降水效率如图3.?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多年夏季平均降水效率的分布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10°?S-20°?N的赤道附近,总可降水为35mm/d以上,降水量为3mm/d??以上,降水效率为5%-25%。30°?N附近的东亚、南亚及西北太平洋受亚洲夏季风??的影响,大气总可降水量在35ram/d以上,水汽充足,降水量也较高,在4mm/d以??上,因此,降水效率为10%-20%。同纬度的其他区域,总可降水量为12.?5-42.?5mm/d,??但降水量较小,在lmm/d以下,降水效率在5%以下。在30°?S附近的西南太平洋,??总可降水量为12.?5-35mm/d,降水量为2-5mm/d,降水效率在5%-20%左右,同纬度??的其他区域降水量在2mmAi以下

降水效率,可降水量,全球,单位


图3.3全球多年(1979-2016)夏季平均(a)总可降水量(单位:min/d)、(b)降水置(单??位:mm/d)及(c)降水效率(单位:%)??全球多年(;1979-2016)秋季平均总可降水量、降水量、降水效率如图3.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秋季平均降水效率分布与全球春季平均降水效率分布??相似,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20°?S-20°?N附近,总可降水量在35mm/d以上,水??汽充足,降水量为3mm/d以上,降水量较高,降水效率在5%-25%左右。在30°?N??附近的北非、阿拉伯半岛和北美西部太平洋,总可降水量为12.?5-42.?5mm/d,但降??水量较少,在lmm/d以下,降水效率在5%以下。同纬度的其他区域降水量为??l-7mm/d,因此降水效率为5%-15%左右。30°?S附近的西南太平洋和南美,总可降??水量为12.?5-42.?5mm/d,降水量为2-7ram/d,降水效率为5%-20%。同纬度的其他区域,??降水量较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he 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Model, Spectral Version 2: FGOALS-s2[J]. 包庆,林鹏飞,周天军,刘屹岷,俞永强,吴国雄,何编,何杰,李立娟,李剑东,李阳春,刘海龙,乔方利,宋振亚,王斌,王军,王鹏飞,王晓聪,王在志,吴波,吴统文,徐永福,于海洋,赵伟,郑伟鹏,周林炯.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3(03)
[2]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J]. 丁一汇,孙颖,刘芸芸,司东,王遵娅,朱玉祥,柳艳菊,宋亚芳,张锦.  大气科学. 2013(02)
[3]近30年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J]. 卓嘎,边巴次仁,杨秀海,罗布.  高原气象. 2013(01)
[4]Characteristics,Processes,and Causes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ie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System[J]. 黄荣辉,陈际龙,王林,林中达.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05)
[5]青藏高原夏季上空水汽含量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J]. 周顺武,吴萍,王传辉,韩军彩.  地理学报. 2011(11)
[6]1976-2007年乌鲁木齐可降水量及其降水转化率[J]. 赵玲,安沙舟,杨莲梅,马玉芬,张广兴.  干旱区研究. 2010(03)
[7]阿勒泰地区降水量、可降水量及降水转化率分析[J]. 李帅,谢国辉,何清,李祥余.  冰川冻土. 2008(04)
[8]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J]. 黄荣辉,顾雷,陈际龙,黄刚.  大气科学. 2008(04)
[9]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亚洲季风区环流的影响[J]. 王同美,吴国雄,万日金.  高原气象. 2008(01)
[10]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分布特征研究[J]. 张强,张杰,孙国武,狄潇泓.  气象学报. 2007(04)



本文编号:2951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951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0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