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重、磁异常研究东海南部中生界分布
发布时间:2021-01-02 02:26
对东海南部重、磁数据进行了相关处理(如布格重力异常校正、磁异常化极处理等),得到了东海南部各种重、磁异常数据;总结出了一套利用重、磁数据研究该区中生界分布及厚度特征的技术流程,并经过实践,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可行性;为了更好的反演中生界厚度,对线性回归反演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初步反演结果再进行多次迭代反演,提高了反演精度,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通过几种理论模型的试算验证了其正确性。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深大断裂对中生界分布的控制作用。指出了F1-1断裂对该区具有重要构造意义,可能产生于前中生代或中生代,控制了东海陆架盆地南北的基底的不同,北侧较早,可能为早元古代,南侧较晚,可能为晚元古代。以此断裂为界,将东海陆架盆地分为了南北两块,体现出“南北分块”的特征。对该区中生界进行了初步划分,共划分中生界面积4.53×104km2,11个中生界沉积中心,并进行了分类描述,提出了东海南部中生界主要分布于F1-1断裂以南;对厚度进行了反演,中生界厚度从北至南、自西往东逐渐增厚,南部最厚处达4000米之多。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黄东海及邻区构造单元分区图
图2.2东亚岛弧一边缘海构造演化(引自车自成等,2002).1.2.1东亚岛弧一边缘海的构造演化东亚岛弧一边缘海中、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以下5个构造演化阶段(车自成,2002(l)晚三叠世后,随着新特提斯洋的张开,现代太平洋的位置裂开为库拉、法和菲尼克斯三个板块,其三连点间出现了新洋壳即现代太平洋的雏形一古太平洋。早期,由于库拉一太平洋洋脊南北向强烈扩张使库拉板块向西俯冲于亚洲板块之、中侏罗纪时(144Ma前),中国东部强烈的火山与岩浆活动及左旋压扭性质的构形可能均与上述构造事件有关。(2)晚侏罗至早白奎世早期,库拉一太平洋板块沿NNW方向斜向俯冲于亚洲之下,引起中国东部大量安山岩、英安岩的喷发及一系列裂谷型盆地开始发育。
章区域地质概况及岩石物性)库拉板块大部消亡,日本列岛首次出现英安岩和流形成。a),菲律宾板块从太平洋板块中分出并继续向NNW扭动及渤海、东海等拉分盆地的形成。)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由NNW突变为NWW,至亚洲大陆垂直,与此相应的是东亚岛弧带达到现今规代表的岛弧火山喷发,以冲绳海沟、南海匀速形成为是东亚沟弧盆体系形成的主要时期,而大陆上的裂谷汉等盆地都转入坳陷期。构造演化要粗粗班.山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位场数据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边缘识别方法(英文)[J]. 王万银,潘玉,邱之云. Applied Geophysics. 2009(03)
[2]台湾海峡及邻区地球物理特征及地壳密度结构[J]. 张季生,高锐,李秋生,管烨,贺日政,祝尉洪. 地质论评. 2008(05)
[3]东海陆架盆地西缘南北向深大断裂[J]. 刘英会,黎津,余学中. 物探与化探. 2007(06)
[4]重力异常稳健迭代密度界面反演研究[J]. 高尔根,宋淑云,刘升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7(08)
[5]高精度重力资料的密度界面反演[J]. 肖鹏飞,陈生昌,孟令顺,杨金玉. 物探与化探. 2007(01)
[6]关于中国油气资源的第二次创业的建议[J]. 刘光鼎. 特种油气藏. 2007(01)
[7]东海陆架盆地的前新生界[J]. 刘建华,吴健生,方银霞,王舒畋.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01)
[8]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J]. 冯晓杰,蔡东升. 中国海上油气. 2006(06)
[9]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若干问题的思考[J]. 张大伟. 地质通报. 2006(Z2)
[10]重磁成果与东海西部凹陷带中生代沉积层展布[J]. 高德章,唐建,薄玉玲. 海洋石油. 2006(02)
博士论文
[1]东海重磁场特征和前新生代地质解释与研究[D]. 丁海涛.同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52466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黄东海及邻区构造单元分区图
图2.2东亚岛弧一边缘海构造演化(引自车自成等,2002).1.2.1东亚岛弧一边缘海的构造演化东亚岛弧一边缘海中、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以下5个构造演化阶段(车自成,2002(l)晚三叠世后,随着新特提斯洋的张开,现代太平洋的位置裂开为库拉、法和菲尼克斯三个板块,其三连点间出现了新洋壳即现代太平洋的雏形一古太平洋。早期,由于库拉一太平洋洋脊南北向强烈扩张使库拉板块向西俯冲于亚洲板块之、中侏罗纪时(144Ma前),中国东部强烈的火山与岩浆活动及左旋压扭性质的构形可能均与上述构造事件有关。(2)晚侏罗至早白奎世早期,库拉一太平洋板块沿NNW方向斜向俯冲于亚洲之下,引起中国东部大量安山岩、英安岩的喷发及一系列裂谷型盆地开始发育。
章区域地质概况及岩石物性)库拉板块大部消亡,日本列岛首次出现英安岩和流形成。a),菲律宾板块从太平洋板块中分出并继续向NNW扭动及渤海、东海等拉分盆地的形成。)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由NNW突变为NWW,至亚洲大陆垂直,与此相应的是东亚岛弧带达到现今规代表的岛弧火山喷发,以冲绳海沟、南海匀速形成为是东亚沟弧盆体系形成的主要时期,而大陆上的裂谷汉等盆地都转入坳陷期。构造演化要粗粗班.山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位场数据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边缘识别方法(英文)[J]. 王万银,潘玉,邱之云. Applied Geophysics. 2009(03)
[2]台湾海峡及邻区地球物理特征及地壳密度结构[J]. 张季生,高锐,李秋生,管烨,贺日政,祝尉洪. 地质论评. 2008(05)
[3]东海陆架盆地西缘南北向深大断裂[J]. 刘英会,黎津,余学中. 物探与化探. 2007(06)
[4]重力异常稳健迭代密度界面反演研究[J]. 高尔根,宋淑云,刘升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7(08)
[5]高精度重力资料的密度界面反演[J]. 肖鹏飞,陈生昌,孟令顺,杨金玉. 物探与化探. 2007(01)
[6]关于中国油气资源的第二次创业的建议[J]. 刘光鼎. 特种油气藏. 2007(01)
[7]东海陆架盆地的前新生界[J]. 刘建华,吴健生,方银霞,王舒畋.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01)
[8]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J]. 冯晓杰,蔡东升. 中国海上油气. 2006(06)
[9]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若干问题的思考[J]. 张大伟. 地质通报. 2006(Z2)
[10]重磁成果与东海西部凹陷带中生代沉积层展布[J]. 高德章,唐建,薄玉玲. 海洋石油. 2006(02)
博士论文
[1]东海重磁场特征和前新生代地质解释与研究[D]. 丁海涛.同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52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95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