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温跃层时空变化分析、模拟及预报

发布时间:2021-01-13 18:12
  温度跃层是反映海洋温度场的重要物理特性指标,对水下通讯、潜艇活动及渔业养殖、捕捞等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科学数据库”在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110oE-140oE,10oN-40oN)的多年历史资料(1930-2002年,510143站次),基于一种改进的温跃层判定方法,分析了该海域温跃层特征量的时空分布状况。同时利用Princeton Ocean Model(POM),对中国近海,特别是东南沿海的水文结构进行了模拟,研究了海洋水文环境对逆温跃层的影响。最后根据历史海温观测资料,利用EOF分解统计技术,提出了一种适于我国近海及毗邻海域,基于现场有限层实测海温数据,快速重构海洋水温垂直结构的统计预报方法,以达到对现场温跃层的快速估计。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受太阳辐射和风应力的影响,20°N以北研究海域,温跃层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温跃层最浅、最强,冬季相反,温跃层厚度的相位明显滞后于其他变量,其在春季最薄、秋季最厚。12月份到翌年3月份,渤、黄及东海西岸,呈无跃层结构,西北太平洋部分海域从1月到3月份,也基本无跃层结构。在黄海西和东岸以及台湾海峡附近的浅滩海域,由...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温跃层时空变化分析、模拟及预报


中国近海环流图(Su,1998)

中国近海,上升流区,环流系统,高温高盐


中国近海环流系统和上升流区域(胡敦欣等,1984)

原始曲线,个例,拟合曲线,跃层


定的最小标准的两端位置,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跃层的精确上下界,从而确定温跃层特征示量。以下我们将分别在浅水区,过渡区和深水区对拟阶梯函数法和垂向梯度法进行比较。图 2.2 给出了浅水区域几种不同类型分布温度廓线个例的判定结果,可以看出,不管要素垂直结构形态如何,拟阶梯函数逼近法得到的跃层深度、强度和厚度均较好地符合要素垂直结构趋势。选用 41 组观测资料,对拟阶梯函数法与垂直梯度法确定温跃层三要素的结果比较(见表 2.1),可以发现,阶梯法获得的平均跃层深度、厚度和强度分别为 21.7m、16.6m 和 0.459℃/m;相应于梯度法获得的则分别为 23.3m、14m 和 0.41℃/m;对应要素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R=0.95、0.82和 0.96;由两种方法计算的跃层相应特征示量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2.5m;3.83m;0.08℃/m。由此可见,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且均与实际要素垂向结构一致。a b


本文编号:2975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975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