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降解复合菌群的构建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18:53
随着航运经济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船舶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泄漏的石油会对海洋环境和人类的生存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清理、消除石油污染,通常有三种方法:物理回收法、化学处理法、生物修复法。通过对比三种处理方法,生物修复法对于物理回收法难以处理的分散态和溶解态油污处理效果较好,对比化学处理法具有安全、经济、无二次污染等独特优势,吸引了大量科技工作者的目光。然而,复杂的海洋环境会严重影响微生物正常的生长代谢,所以,生物法处理海洋溢油污染仍无法广泛应用于实际当中。本论文从被石油烃污染的环境中,分离出高效石油烃降解菌,通过复配、正交实验,构建高效石油烃降解复合菌群,利用菌群抗逆性提升技术,使其能够适应海洋逆环境,为生物法在海洋溢油污染修复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从双岛湾海滩石油烃污染物筛选得到6株降解效果较好的石油烃降解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7 d内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在25.740.6%之间。选取其中5株生长状态较好的菌株进行石油烃降解菌群的构建实验,通过复配正交实验构建了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LQ1,在实验室条件下7d降解率达到65.8%。然后通过外源添...
【文章来源】: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紫外分光光度计
图 2.3 气相色谱仪油烃降解菌的简单鉴定到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和《常见真菌鉴定手册》进行初步的形态观察和鉴定。察各高效石油降解菌进行初步的形态观察。将各株观察单菌落形态和颜色。挑取菌落制片,用 10特征实验实验:将培养的不同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后进行染色,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液一滴,染过滴加碘液将残水冲去,并用碘液覆盖菌落约 1景下,用 95%酒精滴洗菌落至流出酒精不出现
在菌群中对营养成分的竞争能力较差,故不再做 对菌种降解后残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见图 2.7,组分的降解能力,其中:L3 对气相检测中保留时有少部分组分无法降解;而 L11 的降解区域主要。表 2.4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特性实验结果降解率 表面活性剂 36.8% + 35.7% - 29.6% - 40.6% + 28.5% - 25.7%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桑吉”号油轮沉没原因推测与分析[J]. 李陈峰,任慧龙,周学谦,许维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8(07)
[2]船舶近体应急围油栏的设计与研究[J]. 侯恕萍,王钦政,张俊,于海洋,黄卫联. 船海工程. 2017(01)
[3]生物修复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陈凯丽,吴蔓莉,叶茜琼,李炜,袁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2)
[4]盐度对未驯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郭姿璇,王群,佘宗莲.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1)
[5]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烃源岩生烃机理及资源量新认识[J]. 支东明,曹剑,向宝力,秦志军,王婷婷. 新疆石油地质. 2016(05)
[6]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的构建[J]. 吴秉奇,刘淑杰,陈福明,周楚莹.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8)
[7]蓬莱19-3平台溢油事故对渤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J]. 周政权,李晓静,陈琳琳,刘欣,李宝泉.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6(02)
[8]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J]. 陈亮. 环境保护. 2016(05)
[9]磁场与微生物固定技术处理酸性镀铜废水[J]. 靳小蓓,巢云龙,李宏君,刘言,董慧,李宁,隋海然,林山杉.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3)
[10]关于近年渤海海域溢油污染的思考[J]. 周洪洋,尹晓楠,邴磊,赵如箱. 中国海事. 2015(12)
博士论文
[1]铜绿假单胞菌NY3胞外小分子活性物及其促进烃类降解的作用机制研究[D]. 聂红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苯酚降解中度嗜盐菌群结构及代谢和耐盐分子机制[D]. 黄中子.华东理工大学 2015
[3]石油烃降解菌降解性能、机理与应用研究[D]. 陈宇.天津大学 2014
[4]溢油分散剂处理燃料油对海胆的毒性效应影响与机理研究[D]. 杨柏林.大连海事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治理体系研究[D]. 郑启波.天津财经大学 2017
[2]基于诊断比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东原油的鉴别[D]. 符崇垚.大连海事大学 2017
[3]包埋固定化菌藻对海洋溢油的修复研究[D]. 孙会玲.浙江海洋大学 2016
[4]燃料油和原油混合油种正构烷烃分布特性的研究[D]. 王亚会.大连海事大学 2016
[5]典型凝油剂和消油剂的生物毒性评价[D]. 文小龙.青岛科技大学 2015
[6]磁场与微生物固定技术处理酸性镀铜废水[D]. 靳小蓓.东北师范大学 2015
[7]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研究[D]. 岳鑫.广东海洋大学 2015
[8]山东沿海船舶溢油污染风险评价研究[D]. 江锋平.大连海事大学 2015
[9]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理研究[D]. 杨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10]大连新港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 吴传雯.上海海洋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77355
【文章来源】: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紫外分光光度计
图 2.3 气相色谱仪油烃降解菌的简单鉴定到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和《常见真菌鉴定手册》进行初步的形态观察和鉴定。察各高效石油降解菌进行初步的形态观察。将各株观察单菌落形态和颜色。挑取菌落制片,用 10特征实验实验:将培养的不同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后进行染色,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液一滴,染过滴加碘液将残水冲去,并用碘液覆盖菌落约 1景下,用 95%酒精滴洗菌落至流出酒精不出现
在菌群中对营养成分的竞争能力较差,故不再做 对菌种降解后残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见图 2.7,组分的降解能力,其中:L3 对气相检测中保留时有少部分组分无法降解;而 L11 的降解区域主要。表 2.4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特性实验结果降解率 表面活性剂 36.8% + 35.7% - 29.6% - 40.6% + 28.5% - 25.7% -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桑吉”号油轮沉没原因推测与分析[J]. 李陈峰,任慧龙,周学谦,许维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8(07)
[2]船舶近体应急围油栏的设计与研究[J]. 侯恕萍,王钦政,张俊,于海洋,黄卫联. 船海工程. 2017(01)
[3]生物修复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陈凯丽,吴蔓莉,叶茜琼,李炜,袁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2)
[4]盐度对未驯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郭姿璇,王群,佘宗莲.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1)
[5]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烃源岩生烃机理及资源量新认识[J]. 支东明,曹剑,向宝力,秦志军,王婷婷. 新疆石油地质. 2016(05)
[6]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的构建[J]. 吴秉奇,刘淑杰,陈福明,周楚莹.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8)
[7]蓬莱19-3平台溢油事故对渤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J]. 周政权,李晓静,陈琳琳,刘欣,李宝泉.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6(02)
[8]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J]. 陈亮. 环境保护. 2016(05)
[9]磁场与微生物固定技术处理酸性镀铜废水[J]. 靳小蓓,巢云龙,李宏君,刘言,董慧,李宁,隋海然,林山杉.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3)
[10]关于近年渤海海域溢油污染的思考[J]. 周洪洋,尹晓楠,邴磊,赵如箱. 中国海事. 2015(12)
博士论文
[1]铜绿假单胞菌NY3胞外小分子活性物及其促进烃类降解的作用机制研究[D]. 聂红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苯酚降解中度嗜盐菌群结构及代谢和耐盐分子机制[D]. 黄中子.华东理工大学 2015
[3]石油烃降解菌降解性能、机理与应用研究[D]. 陈宇.天津大学 2014
[4]溢油分散剂处理燃料油对海胆的毒性效应影响与机理研究[D]. 杨柏林.大连海事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治理体系研究[D]. 郑启波.天津财经大学 2017
[2]基于诊断比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东原油的鉴别[D]. 符崇垚.大连海事大学 2017
[3]包埋固定化菌藻对海洋溢油的修复研究[D]. 孙会玲.浙江海洋大学 2016
[4]燃料油和原油混合油种正构烷烃分布特性的研究[D]. 王亚会.大连海事大学 2016
[5]典型凝油剂和消油剂的生物毒性评价[D]. 文小龙.青岛科技大学 2015
[6]磁场与微生物固定技术处理酸性镀铜废水[D]. 靳小蓓.东北师范大学 2015
[7]南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对研究[D]. 岳鑫.广东海洋大学 2015
[8]山东沿海船舶溢油污染风险评价研究[D]. 江锋平.大连海事大学 2015
[9]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理研究[D]. 杨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10]大连新港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 吴传雯.上海海洋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77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97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