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海和珠江口溶解氧化亚氮的分布特征、通量及其调控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1-01-27 13:53
  氧化亚氮(N20)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影响全球气候,对大气化学也有着重要作用。而海洋是大气中N2O的重要排放源,特别是在近岸海区,N2O的释放量更为显著。本文选择中国近海有代表性的陆架边缘海-南中国海和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河口-珠江口水域为研究区域,研究南海和珠江口水域N2O的分布特征,估算海/水-气N2O通量,并初步探讨了其控制机制。本研究采用常温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测定海水的N2O。样品采集于方法于2007年7-9月(南海)和2007年4月(春季)、2008年8月(夏季)(珠江口水域)。在夏季调查期间,南海表层N2O浓度范围为6.0-7.9nmol kg-1,饱和度范围为105-134%,可见,南海表层的N2O处于过饱和状态,是N2O的一个源。在垂直分布上,N2O与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呈现很好的镜像关系,南海在~800m处,即DO极小值位置出现N2O极大值。我们估算南海夏季的海-气N2O通量1.5-8.1μmol m-2d-1。在真光层以浅区域,水体N2O主要受海-气界面气体交换和真光层下部富含N2O向上迁移扩散过程控制;在真光层下部到600m之间的南...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提要
2O研究概况">    1.1 海洋N2O研究概况
2O产生与消耗机制">        1.1.1 海水中N2O产生与消耗机制
2O的分布及其控制机制">        1.1.2 海洋N2O的分布及其控制机制
2O的源汇格局和通量">        1.1.3 海洋N2O的源汇格局和通量
        1.1.4 小结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1.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方法
    提要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南海概况
        2.1.2 南海北部海域气候与表层流
        2.1.3 南海水团
        2.1.4 珠江口概况
        2.1.5 珠江河口受人为干扰情况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2.2.1 航次与采样情况
        2.2.2 分析方法
2O">            2.2.2.1 N2O
            2.2.2.2 其他参数
    2.3 数据处理
2O和N2O饱和度的计算">        2.3.1 超额N2O和N2O饱和度的计算
        2.3.2 表观耗氧量计算
2O通量估算方法">        2.3.3 海-气N2O通量估算方法
2O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第三章 南海N2O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
    提要
2O分布特征">    3.1 南海N2O分布特征
2O的水平和垂直分布">        3.1.1 南海N2O的水平和垂直分布
2O布的影响">        3.1.2 南海中尺度冷涡对N2O布的影响
2O海-气通量估算">    3.2 南海N2O海-气通量估算
2O分布控制机制">    3.3 南海N2O分布控制机制
2O与溶解氧、NO3
-关系">        3.3.1 N2O与溶解氧、NO3
-关系
2
O的控制机制">        3.3.2 南海深层N2O的控制机制
            3.3.2.1 一维对流-扩散模型
*值的估算">            3.3.2.2 南海深水Z*值的估算
2
O的生产/消耗速率估算">            3.3.2.3 南海深水N2O的生产/消耗速率估算
2O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第四章 珠江口N2O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
    提要
    4.1 珠江口航次调查期间水文和DO季节性分布
2O时空分布">    4.2 珠江口N2O时空分布
2O通量估算">    4.3 珠江口水域水-气N2O通量估算
2O时空变化的主要调控机制">    4.4 珠江口水域N2O时空变化的主要调控机制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2O比较">    5.1 南海和珠江口N2O比较
    5.2 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春季南海溶存N2O的分布特征和海气交换通量[J]. 郑立晓,张桂玲,许洁,张峰,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 2009(03)
[2]常温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氧化亚氮[J]. 陈勇,袁东星,李权龙.  分析化学. 2007(06)
[3]Nitrous oxide concentration and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Zhujiang River Estuary, China[J]. XU Jirong1,2*, WANG Youshao1, WANG Qinji1, YIN Jianping1 1.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 2. Faculty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of Ningbo University, Zhejiang 315211,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5(03)
[4]南海上层环流观测研究进展[J]. 李立.  台湾海峡. 2002(01)
[5]南海海洋环流研究综述[J]. 杨海军,刘秦玉.  地球科学进展. 1998(04)
[6]南海暖流研究回顾[J]. 管秉贤.  海洋与湖沼. 1998(03)
[7]陆源污染物对珠江口水质的影响──珠江八大口门10年水质监测成果分析[J]. 唐锦萍,林南芳,黎绍佐,鲜于开耀.  人民珠江. 1996(03)

硕士论文
[1]南海北部营养盐结构特征[D]. 袁梁英.厦门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03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003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