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百年来人类活动的元素记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15:3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逐渐成为海洋研究重要课题之一。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河流、工业直排口、养殖等各种途径大量排入海,继而影响海洋环境,这些信息都会被很好的记录在海洋沉积物中,因此对近海沉积物研究特别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演变的指示因子的研究对研究区域的沉积环境以及人类活动沉积记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辽东湾北部海域345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与S26、E15两个典型柱状样的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重金属与古生产力的研究,并结合210Pb、137Cs测年系统地探讨了辽东湾表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百年来人类活动的元素记录。研究表明:1.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常、微量元素中多数元素的丰度接近于中国近岸浅海沉积物,但与长江口、黄河口等其他区域相比,大多数元素含量低。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u、Cr、Hg、Pb、Zn等元素的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葫芦岛附近海域,并且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辽东湾海域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在研究的站位中,清洁站位占65.5%,轻度污染占13.04%,而重度污染者占21.45%,污染站位集中在葫芦岛附近海域。2.利...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2.2 沉积环境演化研究现状
1.2.3 辽东湾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概况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概况
2.2 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
2.3 辽东湾及周边人类活动概况
3 材料与方法
3.1 样品的采集以及数据获取
3.2 分析方法
3.2.1 粒度的测定
3.2.2 元素的测定
3.2.3 放射性同位度测年分析
3.2.4 生物硅测定
3.2.5 有机碳、氮的测定
4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表层沉积物常量、微量元素的丰度以及分布特征
4.1.1 常量元素的丰度以及分布特征
4.1.2 微量元素的丰度以及分布特征
4.2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
4.2.1 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
4.2.2 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4.2.2.1 单因子指数法评价
4.2.2.2 综合指数评价法
4.3 元素间的相关性以及元素的因子分析
4.3.1 元素间的相关性
4.3.2 表层沉积物元素因子分析
5 辽东湾近百年来人类活动的元素记录和生态效应
5.1 岩芯测年及粒度特征
5.1.1 岩芯测年
5.1.2 粒度特征
5.2 岩芯中常量、微量元素丰度特征
5.2.1 常量元素的垂向变化
5.2.1.1 岩芯S26中常量元素变化特征
5.2.1.2 岩芯E15中常量元素变化特征
5.2.2 微量元素的垂向变化
5.2.2.1 站位S26中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5.2.2.2 站位E15中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5.3 近百年来重金属的元素记录
5.3.1 柱状样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
5.3.2 重金属富集因子分析
5.3.3 重金属的历史演化
5.4 近百年来古生产力演化历史
5.4.1 生物硅的含量特征
5.4.2 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以及有机质的来源
5.4.2.1 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5.4.2.2 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
5.4.3 生物硅、粒度、有机碳间的关系
6 近百年来古生产力演变和重金属污染与人类活动的耦合
6.1 辽东湾沿岸地区重大工程的建设
6.2 古生产力和重金属演变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响应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东湾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污染演化[J]. 张现荣,张勇,叶青,范德江,毕世普,王亮,张喜林,孔祥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2)
[2]琼东沿岸泥质沉积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常宏,肖尚斌,陈忠,陈木宏. 海洋科学. 2011(05)
[3]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对比——以上海崇明东滩为例[J]. 翟万林,龙江平.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4]盐城近岸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王计平,邹欣庆.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5]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有机碳、有机氮的分布及其来源[J]. 王丽莎,石晓勇,张传松. 海洋环境科学. 2010(02)
[6]渤海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分布特征[J]. 胡宁静,石学法,黄朋,刘季花.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3)
[7]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董爱国,翟世奎,ZABEL Matthias,于增慧.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6)
[8]长江水下三角洲现代沉积速率厘定的新途径:季节性Bio-Si记录[J]. 范德江,齐红艳,孙晓霞,郭志刚,杨作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9]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研究[J]. 吕文英,周树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0)
[10]辽东湾北部脉红螺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J]. 刘明华,李林川,祖峰,杨晓波,赵岩. 地质与资源. 2009(01)
博士论文
[1]大河控制性影响下的陆架海沉积有机质的“源—汇”作用[D]. 胡利民.中国海洋大学 2010
[2]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D]. 胡邦琦.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胶州湾百年来沉积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影响信息指标的提取[D]. 戴纪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7
[4]南海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D]. 高志友.成都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锦州湾重金属污染特征和风险评价[D]. 于萍.中国海洋大学 2011
[2]长江水下三角洲高分辨沉积记录及其对气候环境事件的响应[D]. 刘明.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南海和北极海域海洋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D]. 尚婷.西北大学 2008
[4]辽东湾冬季流冰漂移预报的研究[D]. 王建锋.大连海事大学 2008
[5]东海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的测定及其地层学分析[D]. 周鹏.厦门大学 2007
[6]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D]. 孙洪光.中国海洋大学 2005
[7]胶州湾中生物硅的研究[D]. 叶曦雯.中国海洋大学 2002
[8]厦门湾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D]. 钱华.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35099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2.2 沉积环境演化研究现状
1.2.3 辽东湾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概况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概况
2.2 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
2.3 辽东湾及周边人类活动概况
3 材料与方法
3.1 样品的采集以及数据获取
3.2 分析方法
3.2.1 粒度的测定
3.2.2 元素的测定
3.2.3 放射性同位度测年分析
3.2.4 生物硅测定
3.2.5 有机碳、氮的测定
4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表层沉积物常量、微量元素的丰度以及分布特征
4.1.1 常量元素的丰度以及分布特征
4.1.2 微量元素的丰度以及分布特征
4.2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
4.2.1 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
4.2.2 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4.2.2.1 单因子指数法评价
4.2.2.2 综合指数评价法
4.3 元素间的相关性以及元素的因子分析
4.3.1 元素间的相关性
4.3.2 表层沉积物元素因子分析
5 辽东湾近百年来人类活动的元素记录和生态效应
5.1 岩芯测年及粒度特征
5.1.1 岩芯测年
5.1.2 粒度特征
5.2 岩芯中常量、微量元素丰度特征
5.2.1 常量元素的垂向变化
5.2.1.1 岩芯S26中常量元素变化特征
5.2.1.2 岩芯E15中常量元素变化特征
5.2.2 微量元素的垂向变化
5.2.2.1 站位S26中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5.2.2.2 站位E15中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5.3 近百年来重金属的元素记录
5.3.1 柱状样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
5.3.2 重金属富集因子分析
5.3.3 重金属的历史演化
5.4 近百年来古生产力演化历史
5.4.1 生物硅的含量特征
5.4.2 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以及有机质的来源
5.4.2.1 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5.4.2.2 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
5.4.3 生物硅、粒度、有机碳间的关系
6 近百年来古生产力演变和重金属污染与人类活动的耦合
6.1 辽东湾沿岸地区重大工程的建设
6.2 古生产力和重金属演变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响应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东湾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污染演化[J]. 张现荣,张勇,叶青,范德江,毕世普,王亮,张喜林,孔祥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2)
[2]琼东沿岸泥质沉积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常宏,肖尚斌,陈忠,陈木宏. 海洋科学. 2011(05)
[3]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对比——以上海崇明东滩为例[J]. 翟万林,龙江平.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4]盐城近岸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王计平,邹欣庆.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5]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有机碳、有机氮的分布及其来源[J]. 王丽莎,石晓勇,张传松. 海洋环境科学. 2010(02)
[6]渤海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分布特征[J]. 胡宁静,石学法,黄朋,刘季花.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3)
[7]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董爱国,翟世奎,ZABEL Matthias,于增慧.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6)
[8]长江水下三角洲现代沉积速率厘定的新途径:季节性Bio-Si记录[J]. 范德江,齐红艳,孙晓霞,郭志刚,杨作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9]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研究[J]. 吕文英,周树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0)
[10]辽东湾北部脉红螺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J]. 刘明华,李林川,祖峰,杨晓波,赵岩. 地质与资源. 2009(01)
博士论文
[1]大河控制性影响下的陆架海沉积有机质的“源—汇”作用[D]. 胡利民.中国海洋大学 2010
[2]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D]. 胡邦琦.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胶州湾百年来沉积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影响信息指标的提取[D]. 戴纪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7
[4]南海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D]. 高志友.成都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锦州湾重金属污染特征和风险评价[D]. 于萍.中国海洋大学 2011
[2]长江水下三角洲高分辨沉积记录及其对气候环境事件的响应[D]. 刘明.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南海和北极海域海洋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D]. 尚婷.西北大学 2008
[4]辽东湾冬季流冰漂移预报的研究[D]. 王建锋.大连海事大学 2008
[5]东海沉积物岩芯中生物硅的测定及其地层学分析[D]. 周鹏.厦门大学 2007
[6]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D]. 孙洪光.中国海洋大学 2005
[7]胶州湾中生物硅的研究[D]. 叶曦雯.中国海洋大学 2002
[8]厦门湾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D]. 钱华.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35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03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