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年际和季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18:05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受到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视。海洋和大气作为气候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存在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过程,为气候模拟和预报提供理论基础。故本文采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客观分析海气通量项目提供的OAFlux资料和美国气候诊断中心提供NCEP再分析资料,利用EOF分析、小扰动方法、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年际和季内尺度的海气相互作用,包括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特征、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年际尺度上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主要结论有:1.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在冬季最为显著。我国东部海域及其向中东太平洋的延伸部分为冬季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冬季潜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在副热带太平洋和菲律宾海域主要受风速变化影响,在西北太平洋的高纬和低纬海域尤其是赤道中太平洋主要受比湿差变化影响,而冬季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在整个西北太平洋都主要受海气温差变化影响。受大尺度环流影响,异常低压中心...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西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概况
1.2.1 海气界面热通量的研究进展
1.2.2 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2.3 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的研究进展
1.2.4 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相关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资料和研究方法介绍
2.1 资料介绍
2.1.1 OAFlux 数据集
2.1.2 NCEP 再分析资料
2.2 研究方法简介
2.2.1 带通滤波
2.2.2 EOF 分析
2.2.3 功率谱分析
第3章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
3.1 引言
3.2 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率分析
3.3 冬季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的时空分布
3.4 冬季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3.5 冬季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特征
4.1 引言
4.2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空间分布
4.2.1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4.2.2 基本物理量对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4.3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季节变化
4.3.1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4.3.2 基本物理量对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4.4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年际尺度上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5.1 引言
温与其上空对流关系的季节变化 5.2 暖池海
5.3 暖池区域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5.4 外强迫对暖池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
6.1 引言
6.2 一种基于整层水汽通量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
6.2.1 南海水汽输送特征及季风爆发指数
6.2.2 与其它季风爆发指数的比较
6.3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7.1 全文总结
7.1.1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
7.1.2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特征
7.1.3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年际尺度上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7.1.4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
7.2 论文的贡献和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J]. 郑建秋,任保华,李根. 大气科学. 2009(05)
[2]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istent Heavy Rain Events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J]. 鲍名.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8(02)
[3]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 to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ST Anomalies[J]. 牛宁,李建平.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8(01)
[4]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urbulent heat fluxes in the tropical Atlantic Ocean based on WHOI flux product[J]. JIANG Hua1,WANG Hui1,WU Dexing21.Institute of Climate System,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2.Institute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003,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7(05)
[5]一个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预测潜力的评估[J]. 秦正坤,孙照渤,林朝晖,陈红,罗京佳.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03)
[6]Impact of the Thermal State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Onset Date and Proces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J]. 黄荣辉,顾雷,周连童,吴尚森.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6(06)
[7]影响我国短期气候异常的关键区:亚印太交汇区[J]. 吴国雄,李建平,周天军,陆日宇,俞永强,朱江,穆穆,段安民,任荣彩,丁一汇,李维京,何金海,王凡,于卫东,乔方利,袁东亮,齐义泉. 地球科学进展. 2006(11)
[8]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太平洋SSTA的联系[J]. 余贞寿,孙照渤,王学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02)
[9]The influence of 3060 d oscill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J]. WEN Zhiping1*, HE Haiyan1, HUANG Ronghui21. Research Center for Monsoon and Environment/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China2.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4(04)
[10]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的新进展[J]. 李崇银. 自然科学进展. 2004(07)
本文编号:3035303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西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概况
1.2.1 海气界面热通量的研究进展
1.2.2 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2.3 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的研究进展
1.2.4 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相关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资料和研究方法介绍
2.1 资料介绍
2.1.1 OAFlux 数据集
2.1.2 NCEP 再分析资料
2.2 研究方法简介
2.2.1 带通滤波
2.2.2 EOF 分析
2.2.3 功率谱分析
第3章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
3.1 引言
3.2 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率分析
3.3 冬季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的时空分布
3.4 冬季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3.5 冬季湍流热通量年际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特征
4.1 引言
4.2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空间分布
4.2.1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4.2.2 基本物理量对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4.3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季节变化
4.3.1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4.3.2 基本物理量对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4.4 西北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年际尺度上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5.1 引言
温与其上空对流关系的季节变化 5.2 暖池海
5.3 暖池区域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5.4 外强迫对暖池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
6.1 引言
6.2 一种基于整层水汽通量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
6.2.1 南海水汽输送特征及季风爆发指数
6.2.2 与其它季风爆发指数的比较
6.3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7.1 全文总结
7.1.1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
7.1.2 西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季内变化强度的特征
7.1.3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年际尺度上的局地海气相互作用
7.1.4 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季内变化
7.2 论文的贡献和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太平洋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J]. 郑建秋,任保华,李根. 大气科学. 2009(05)
[2]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istent Heavy Rain Events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J]. 鲍名.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8(02)
[3]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 to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ST Anomalies[J]. 牛宁,李建平.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8(01)
[4]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urbulent heat fluxes in the tropical Atlantic Ocean based on WHOI flux product[J]. JIANG Hua1,WANG Hui1,WU Dexing21.Institute of Climate System,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2.Institute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003,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7(05)
[5]一个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夏季气候预测潜力的评估[J]. 秦正坤,孙照渤,林朝晖,陈红,罗京佳.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03)
[6]Impact of the Thermal State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Onset Date and Proces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J]. 黄荣辉,顾雷,周连童,吴尚森.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6(06)
[7]影响我国短期气候异常的关键区:亚印太交汇区[J]. 吴国雄,李建平,周天军,陆日宇,俞永强,朱江,穆穆,段安民,任荣彩,丁一汇,李维京,何金海,王凡,于卫东,乔方利,袁东亮,齐义泉. 地球科学进展. 2006(11)
[8]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太平洋SSTA的联系[J]. 余贞寿,孙照渤,王学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02)
[9]The influence of 3060 d oscill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J]. WEN Zhiping1*, HE Haiyan1, HUANG Ronghui21. Research Center for Monsoon and Environment/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China2.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4(04)
[10]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的新进展[J]. 李崇银. 自然科学进展. 2004(07)
本文编号:3035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03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