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东中国海表层pCO 2 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4 18:22
针对目前全球碳循环中的循环途径不闭合的问题,大陆边缘海因被认为是碳循环中丢失项(missing term)的可能去处,而成为研究的焦点。东海是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研究东海海-气界面的二氧化碳通量,对于更完整、准确地探讨边缘海区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以及完善全球碳系统参数数据库有重要意义。前人对东海碳循环的研究多集中于春季,夏季.和秋季,并且研究区域易受地理条件和取样站位的影响,要正确估算东海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pCO2和相关水文、气象、化学等观测数据。本论文通过2007年1月-2月对东海冬季航次的进行的调查,在对重要断面走航参数分析和水团内相关参数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化学和生物等参数,分析了冬季东海表层pCO2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各水团内源汇作用的影响因素,并估算了冬季东海海-气界面碳通量。主要结论如下:1、冬季东海表层海水pCO2值在237 -507μatm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块状分布,南黄海海域整体与大气pCO2值接近,长江口以南的西部陆架区均为低值区,与之濒临的济州岛南部海域则表现出较高的pCO2值。从不同水团的角度分...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多参数走航测定系统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252627282930313233343536Longitude(E)uatitLde(N)图 3.2 冬季东海表层 pCO2分布图
图 3.9 2007 年冬季东海水团聚类图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252627282930313233343536Longitude(E)uatitLde(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近海及其附近海域若干涡旋研究综述 Ⅱ.东海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J]. 袁耀初,管秉贤.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02)
[2]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J]. 吴德星,兰健. 地球科学进展. 2006(07)
[3]中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J]. 宋金明,徐亚岩,张英,李学刚,袁华茂. 海洋科学. 2006(02)
[4]东海陆架环流季节变化的模拟与分析[J]. 鲍献文,林霄沛,吴德星,山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5]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J]. 戴民汉,翟惟东,鲁中明,蔡平河,蔡卫君,洪华生. 地球科学进展. 2004(01)
[6]海洋碳循环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特点[J]. 杨永亮,李悦,潘静.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4(01)
[7]中国大陆上空CO2的本底浓度及其变化[J]. 王庚辰,孔琴心,任丽新,温玉璞,王木林. 科学通报. 2002(10)
[8]改进的喷淋-鼓泡式平衡器GC法测定海水中的PCO2[J]. 王峰,张龙军,王彬宇,张经. 分析科学学报. 2002(01)
[9]海水pCO2流通式光度测定方法研究[J]. 卢敏,张龙军,王彬宇,张经.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10]生物泵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J]. 金心,石广玉. 大气科学. 2001(05)
博士论文
[1]东中国海环流与混合的研究[D]. 赵骞.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3679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多参数走航测定系统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252627282930313233343536Longitude(E)uatitLde(N)图 3.2 冬季东海表层 pCO2分布图
图 3.9 2007 年冬季东海水团聚类图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252627282930313233343536Longitude(E)uatitLde(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近海及其附近海域若干涡旋研究综述 Ⅱ.东海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J]. 袁耀初,管秉贤.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02)
[2]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海洋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环境效应[J]. 吴德星,兰健. 地球科学进展. 2006(07)
[3]中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J]. 宋金明,徐亚岩,张英,李学刚,袁华茂. 海洋科学. 2006(02)
[4]东海陆架环流季节变化的模拟与分析[J]. 鲍献文,林霄沛,吴德星,山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5]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J]. 戴民汉,翟惟东,鲁中明,蔡平河,蔡卫君,洪华生. 地球科学进展. 2004(01)
[6]海洋碳循环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特点[J]. 杨永亮,李悦,潘静.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4(01)
[7]中国大陆上空CO2的本底浓度及其变化[J]. 王庚辰,孔琴心,任丽新,温玉璞,王木林. 科学通报. 2002(10)
[8]改进的喷淋-鼓泡式平衡器GC法测定海水中的PCO2[J]. 王峰,张龙军,王彬宇,张经. 分析科学学报. 2002(01)
[9]海水pCO2流通式光度测定方法研究[J]. 卢敏,张龙军,王彬宇,张经.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10]生物泵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J]. 金心,石广玉. 大气科学. 2001(05)
博士论文
[1]东中国海环流与混合的研究[D]. 赵骞.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3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06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