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地区盆地动力学分析及油田地质灾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1 00:50
综合应用盆地动力学、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应用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震、水文等多种资料信息和计算机手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渤海湾盆地的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和动力学特征、形成和演化,及其对油区、油气聚集带、油田和油藏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破坏的控制和影响,研究渤海湾盆地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和动力学环境与油田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的关系,为确保油田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油田地质灾害的概念,将油田地质灾害划分为油水井套管损坏、诱发地震、地表变形、油藏流场演变、地裂喷冒砂水油、天然地震等6种类型,阐明了油田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不同类型油田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提出渤海湾盆地油田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及演化受不同级序构造体系及构造应力场控制,在现今应力场、温压场、物理化学场、油藏流场的转化区、复合区、转折带等常是油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地区。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不同级序的盆地动力学的形成和演化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渤海湾盆地是中生代挤压、左行走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之后受新生代伸展、右行...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济阳坳陷油气聚集带平面分布图(据胜利油田地质院,2002)
图 4-2 东营凹陷 625.8 测线地震剖面4.1.1 陡坡雁列式弧形断裂构造带东营凹陷陡坡雁列式弧形断裂构造带位于东营凹陷北部,与陈家庄凸起相接,内侧由永北、胜北、利津和滨南四个断裂带组成向北凸的左行斜列的展布断裂带,外侧是一条大的向北凸的由 NEE、NWW 两组扭裂复合而成的陈南断裂带(图 3-6),该断裂东段应力强度
梁60断河125412345河 50放射状断块区河 68墙角状断块区平行弧形断块区入字形断块区断阶状断块区图 4-7 现河帚状断裂体系图(据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改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水井异常变化机理与天然地震前兆[J]. 徐守余,孙万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04)
[2]油井套管损坏动力学机制研究[J]. 徐守余,魏建军,温红. 石油钻采工艺. 2003(03)
[3]渤海湾及其邻区壳幔速度结构研究与综述[J]. 张成科,张先康,赵金仁,任青芳,张建狮,海燕. 地震学报. 2002(04)
[4]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J]. 金振奎,邹元荣,由伟丰,蒋春雷. 沉积学报. 2002(01)
[5]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J]. 侯贵廷,钱祥麟,蔡东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
[6]山东济阳帚状构造体系与油气聚集[J]. 徐守余,刘泽容. 地质力学学报. 2001(02)
[7]华北克拉通对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的基本制约[J]. 李江海,侯贵廷,黄雄南,张志强,钱祥麟. 岩石学报. 2001(02)
[8]渤海湾盆地三叠系沉积厚度恢复及其意义[J]. 朱炎铭,秦勇,范炳恒,李田忠,姜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02)
[9]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 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J]. 朱光,宋传中,王道轩,刘国生,徐嘉炜.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03)
[10]渤海湾盆地隐蔽油气藏[J]. 谯汉生,王明明. 地学前缘. 2000(04)
本文编号:3112370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济阳坳陷油气聚集带平面分布图(据胜利油田地质院,2002)
图 4-2 东营凹陷 625.8 测线地震剖面4.1.1 陡坡雁列式弧形断裂构造带东营凹陷陡坡雁列式弧形断裂构造带位于东营凹陷北部,与陈家庄凸起相接,内侧由永北、胜北、利津和滨南四个断裂带组成向北凸的左行斜列的展布断裂带,外侧是一条大的向北凸的由 NEE、NWW 两组扭裂复合而成的陈南断裂带(图 3-6),该断裂东段应力强度
梁60断河125412345河 50放射状断块区河 68墙角状断块区平行弧形断块区入字形断块区断阶状断块区图 4-7 现河帚状断裂体系图(据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改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水井异常变化机理与天然地震前兆[J]. 徐守余,孙万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04)
[2]油井套管损坏动力学机制研究[J]. 徐守余,魏建军,温红. 石油钻采工艺. 2003(03)
[3]渤海湾及其邻区壳幔速度结构研究与综述[J]. 张成科,张先康,赵金仁,任青芳,张建狮,海燕. 地震学报. 2002(04)
[4]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J]. 金振奎,邹元荣,由伟丰,蒋春雷. 沉积学报. 2002(01)
[5]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J]. 侯贵廷,钱祥麟,蔡东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
[6]山东济阳帚状构造体系与油气聚集[J]. 徐守余,刘泽容. 地质力学学报. 2001(02)
[7]华北克拉通对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的基本制约[J]. 李江海,侯贵廷,黄雄南,张志强,钱祥麟. 岩石学报. 2001(02)
[8]渤海湾盆地三叠系沉积厚度恢复及其意义[J]. 朱炎铭,秦勇,范炳恒,李田忠,姜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02)
[9]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 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J]. 朱光,宋传中,王道轩,刘国生,徐嘉炜.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03)
[10]渤海湾盆地隐蔽油气藏[J]. 谯汉生,王明明. 地学前缘. 2000(04)
本文编号:3112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112370.html